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海州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为把海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海州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7月18日) 王立斌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海州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 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海州区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海州发展处 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 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 务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 苏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审议确定今后 一段时期我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 党海州区第十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区各级 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 ,凝心聚力,拼搏奋进,为把海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 力奋斗。 过去五年的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区历经重大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取 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城乡面貌深刻 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 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奋力 拼搏,创新实干,开拓奋进,开创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社会和谐、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在海州发展史上书写 了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布局,大力促进区域融合,综 合实力显著提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顺利完成 了新浦、海州两区撤并和高新区划转等多轮区划调整,空 间资源、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体制机制迅速整合融合 ,中心城区的战略地位得到大幅提升。突出科学规划引导 ,编制完成海州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沈圩片区、浦南镇、 海州开发区等8个片区的控规修编,区域规划体系更加完善 。产业格局全面确立,形成以核心商圈、专业市场、商业 综合体为层级的现代商贸格局,以海州工业园、新浦工业 园为核心的“两区八园”都市工业布局,以农业园区、龙 头企业、高效基地为依托的都市农业格局。综合实力全面 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翻了一番,规模以上固 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翻了近两番,城乡居民收 入分别达到3万元、1.6万元,增长1.6倍和1.9倍,近三年 连续荣获全市目标综合考核一等奖。 五年来,我们坚持调优结构,大力培强都市产业,发 展支撑持续增强。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新建亿元以上服 务业项目近百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服务 业占GDP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建成港城首个现代城市综 合体—苏宁广场,培育引进天马云商等一批电子商务龙头 企业,智慧物流园成为全省重点物流基地,杰瑞科技文化 创意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都市工业快速壮 大。实施新浦工业园“西进”、海州工业园“南拓”,建 成宁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园区开发面积扩大到52平方公里 。新增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培育形成医药、装备制造两 大百亿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新增一批上市企 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 区、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和省创新 型试点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水 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建成浦南水产养殖、新坝瓜 果、锦屏园艺、宁海苗木等十大农产品基地,以及中广核 太阳能光伏等重点农业项目,创成浦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 园和一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 55%。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协调,大力提升功能品质,城 市形象充分彰显。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新海新区、滨河新 区、孔望新城、凤凰新城等城市组团快速建设,累计新开 发住宅面积占全市总量的60%,建成区面积扩大近一倍。旧 城改造力度加大。改造总面积增长5.5倍,成功争取 18.82亿元棚改基金,完成一批低洼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和 背街小巷整治,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城市供水排污管网 系统不断完善。人文内涵充分彰显。成功打造具有浓郁人 文特色的民主路、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稳步推进海州古 城、板浦古镇、南城古街历史节点复建,双龙井、二营巷 等一批重要节点完成改造升级。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建成 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星光湖体育主题公园、西盐河樱花 园等市民休闲地,完成新浦公园、海州公园改造以及孔望 山景区提档升级,创成桃花涧国家4A级景区,绿化覆盖率 大幅提升,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绿色建筑示范区。交通 环境大幅改善。快速公交BRT系统覆盖城区,新改建城市干 道近百条,建成新浦大桥、二桥等数十座桥梁,连盐铁路 、新204和310国道顺利建设,城市外环初步形成。城乡统 筹扎实推进。建成浦南“八个一”、新坝“六个一”等公 建项目,江浦新村成为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实 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村庄环境整治 ,建成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省级生态区创建评估 。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兴办民生实事,社 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100亿元投向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 平全面提升。先后建成9所中小学校和25所优质幼儿园,创 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 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化。新建市眼科医院新院区等多所医院,建成一批国家和 省级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办医疗机构全部落实基本 药品零差率销售。养老服务业持续壮大,建成一批社区乐 龄生活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功打造新浦 文化产业园,白虎山庙会等节庆品牌影响力扩大,建成区 文化馆、图书馆等一批文体设施,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 单位称号。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建 成一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业基地,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 3%。城乡低保、医保、社保实现全覆盖,新农合补助标准 提高了2.1倍,633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3个经济薄弱村 达到“新八有”标准,累计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0.2万人次 。“平安海州”建设扎实推进,“天网工程”一期建成运 行,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党 的建设持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先后举办理论 宣讲活动500余场次,制作完成《海州》丛书和系列宣传片 ,连云港日报海州专版、海州新闻、海州政务网等关注度 持续提高,“今日海州”官方微信被评为全市“新媒体应 用创新十大品牌”,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成为全国 重大先进典型。组织工作保障有力。顺利完成区划调整人 员安置、机构整合,建立“五考四评三结合”、“四化三 评价”等干部管理评价机制,实施干部“三百成长工程 ”和“百千万为民工程”,开设“干部提质增智百家讲坛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一批社区大党 委和党群工作站等基层组织,全面整顿“两弱”党组织 ,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 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 规定和省市区委作风建设规定,建立推行监督责任清单 ,探索实行纪检垂直管理,机关纪检派驻实现全覆盖。顺 利完成省委巡视及反馈意见整改,完成6轮、22家单位的区 内常规巡查和专项巡查,一批违纪违法行为得到严肃查处 ,“两个责任”有效落实,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人大、政 协围绕中心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有力推动全区各项 工作开展。统战、对台、人武、双拥、群团、老干部、关 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业绩。 五年来,我们坚持多点突破,持续纵深推进改革,发 展活力竞相迸发。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编 制完成“五张权力清单”和部门职责清单,政务服务中心 挂牌运行,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积极 推进国有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瀛洲、海发集团获得2A信 用评级,海发集团成功发行首支企业债券。搭建“微贷宝 ”融资担保平台,新发展市场主体3.7万个,市场活力有效 释放。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有序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 证工作,完成首轮农村社区股份制试点改革,区农村产权 交易中心运营。社会治理创新力度加大,在全市率先开展 多元融合式矛盾调处试点,首创“律师坐班调访日”制度 ,全面推行“政社互动、三社联动”等基层治理模式 ,“一委三会”社区工作法荣获2014年度全省基层社会治 理十大创新成果,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荣获全国 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连续 五年获得省平安区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在宏观形势复杂变化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健 康向好、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跃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历届区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广大老干部、 社会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 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 海州区第九届委员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海州 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 过去五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业绩,在工作实践中积累 了一系列的宝贵经验。主要是: ——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发展 是第一要务”的根本理念,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大力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力以赴做强都市产业、建设宜居城 区,努力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富民强区步伐进一 步加快。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坚定不移实施项 目带动战略,持续强化项目为纲理念,建立以项目为支撑 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全力引项目、上项目、 推项目,以重点项目突破带动经济发展提速。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着眼点,扩大民生 投入,落实惠民富民措施,高度关注和妥善安置困难群众 生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努力造福于民 。 ——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第一取向。认真践行“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环保贯穿于经济发展 、城乡建设、项目推进、民生保障等各个方面,大力推进 生态建设,严守生态环保底线,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始终把从严治党作为第一责任。以全面落实中央 和省市委作风建设要求为主线,突出严抓严管,加强党员 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强化规范管理和监督 惩处,确保令行禁止、不越红线。 ——始终把团结实干作为第一动力。区委常委会带头 讲原则讲团结,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要,坚持民主集中 ,认真履职尽责,紧密团结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带动 全区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 五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未来发展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海州的发展 还面临一些问题: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产业 支撑能力、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人才等要素制约日益加剧 ;城乡发展还不均衡,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环境资源 人为破坏依然存在;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需要处理的 新问题很多;保持公共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难度加大;面对经济“新常态”,少数党员干部驾驭发展 的能力还不强,干事创业的源动力、担当力、执行力还不 够,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 决。 今后五年的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州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今后五年,是海州建设“一带一路”、走进高铁时代 的黄金机遇期。当前和今后时期,“一带一路”战略是最 为重要、最富含金量的政策机遇。连云港作为国家《规划 》中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全省“一带一路 ”建设的核心区和先导区,拥有江苏沿海开发、东陇海产 业带建设、苏北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机遇。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好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连盐、连青、连淮 扬镇、徐连客专、新国际机场以及海州综合客运枢纽等都 将陆续建成,新204国道、310国道、临洪大道、机场高速 等城市外环全面打通,海州将成为承南启北、西进东出的 交通枢纽,融入青岛1小时、南京2小时、上海3小时城市经 济圈,势必增强对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发展 要素的吸引力,有望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 。 今后五年,是海州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增长质量的升 级换挡期。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落实“中国制造2025”,支持“互联网+”经济发展,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致力转型升级,实 现创新发展。作为中心城区,我们集聚了全市主要的公共 服务、科技人才资源和创新创业载体,拥有优越的区位、 完善的配套和宜居的环境,尤其是基础良好、结构合理的 都市产业,使我们在发展创新型经济、提升产业规模层次 ,以及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等方面,具备 更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经济产业提档升级 ,增强区域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辐射力。 今后五年,是海州全面建成小康、开启基本现代化的 决战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是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作为中心城区,我们应 该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和更快的步伐,确保如期建 成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 康。从现有基础看,按照省新修订的全面小康指标要求 ,我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事业、民主法治等绝大 多数指标有望全面完成,但城镇居民收入、环境质量等指 标仍需要努力才能达标。因此,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把全 面建成小康作为新一届区委的历史责任,作为各项工作的 着力点和落脚点。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 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 神,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两个率先”要求 ,以“现代城市经济的引领区、城市建设管理的示范区、 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幸福生态宜居的首善区”为发展 定位,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 的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加快把海州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人文荟萃、经济繁荣、 社会文明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建成经济繁荣、产业发达的实力海州。经济保持 中高速增长,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跻身苏北第一方阵 。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 翻番,商贸物流形成“千亿产业”规模,以装备制造、医 药医疗、食品三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二三 产业比重超过95%,成为辐射周边的经济贸易中心。 ——建成创新活跃、要素集聚的活力海州。以建设创 新型城区、创新型园区为目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大力 改善创新环境,广泛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大众创新、万 众创业”活力。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75%,科技 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95%,科技进步贡献率 60%以上,初步建成区域性创新服务体系,争创国家知识产 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建成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的幸福海州。构建更加 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 和服务均等化,拓宽创业富民、产业增收、政策惠民空间 ,推动生产集聚、居住集中、配套集约,实现城市与农村 的良性互动发展,确保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5万 元和3万元。 ——建成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美丽海州。持续加大 生态建设力度,高标准打造一批生态景区、城市游园、滨 水廊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新型海绵城市建 设,城市地下管网系统更加完善,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问题,全面建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创成国家级生态区。 ——建成人文荟萃、安定和谐的文明海州。以海州古 城复建、历史街区改造、景区景点升级为抓手,保护和传 承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深度融 合。大力搭建文化载体,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居民素质 ,丰富城市人文内涵。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党 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安定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特别 是针对海州实际,突出产城融合,走工业化城市化紧密互 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突出绿色生态,坚持绿色发 展,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宜居环境;突出因地制宜 ,推动各镇街、功能板块放大自身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突出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城乡之间在资源配置、公共服 务、产业协作等方面均衡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当前和今后五年的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思路,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落实五个方 面举措,在更高起点上开创海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加快提档升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都市产业 坚定不移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 ,推动现有产业加速扩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 发展的动力支撑。 (一)突出载体建设,升级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区 域性经济贸易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服务业提档 升级。重点建好陇海路、高铁两大核心商圈,打造城市的 中央商务区。陇海路商圈以陇海步行街、苏宁广场为核心 ,进一步扩大辐射半径,跨过海连路、解放路向外拓展 ,以老旧小区和传统市场改造为契机,布点和集聚更多的 商务金融、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消费业态。高铁商圈以 高铁站为中心,依托交通优势,推动站前及周边片区改造 ,培育发展高端商务、金融办公、购物中心、酒店餐饮等 服务业态,打造新的现代商贸集聚区。培育壮大专业市场 ,扩大沿解放东路、人民路等专业市场群影响力,改造升 级白虎山小商品市场,发展沿幸福路两侧的古城市场群。 依托公路、高铁、机场、航道等交通道口,建成一批现代 物流园区,智慧物流园创成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积极发展 文化旅游业,加大人文、生态资源的挖掘整合力度,推进 锦屏山、月牙岛、蔷薇湖旅游开发,重建城隍庙、文庙、 朐山书院、观音庵等历史建筑,打造一批旅游精品。 (二)突出集群配套,做强都市工业。把发展工业作 为提升区域实力的关键抓手,支持本土企业发展,持续强 化招商引资,加快扩张产业规模。深入实施培优扶强企业 行动计划,培育做强装备制造、医药医疗、食品三大支柱 产业,打造都市工业强区。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大力实 施海州开发区“二次创业”,集中做大以海州工业园、新 浦工业园为核心的东西两大片区,培育做强一批专业产业 园。继续实施海州工业园南拓战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 向北,与海宁工贸园连片发展。加强新浦工业园东西片区 对接,以新204国道建成为契机,逐步实现与洪门工业园、 智慧物流园融合发展。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大力发展生产 性服务业,完善园区交通、居住、商业、休闲等服务配套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积极支持镇街工业园区做大规模 、完善配套、规范管理,形成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工业 格局。 (三)突出高效观光,加快农业产业化。围绕都市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