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绘就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新画卷——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绘就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新画卷——关于发 展乡村旅游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的调研报 告 省委政研室、省文旅厅、湖南大学联合调研组   2019年月30日 为落实省委书记杜家毫“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家庭农庄、乡村旅游、特色观 光、生活体验等新型业态”的指示精神,近期,省委政研室 联合调研组深入长沙、怀化、湘西等地实地调研,汇总分 析全省各地面上情况,综合比较兄弟省份乡村旅游发展经 验。边比较分析,边深入思考,总体感到,近年来,在市 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政府带动下,湖南休闲农 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 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特色凸显”的良好态势,但也 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消 费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应科学谋划、研究因地制宜发展 乡村旅游,全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调动多方资源增 强乡村旅游脱贫富民功能,发挥乡村旅游在巩固经济稳中 向好势头和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 一、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了农业 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 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在一系列支农惠农 强农政策的支持下,全省各地坚持以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为 依托,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 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发展迅速。 整体经营效益日趋凸显。截至2017年底,全省休闲农 业经营主体达1.7万家,其中规模农庄4510家、星级农庄 1078家。星级乡村旅游点1233个,年接待人次超过1万人的 550多家,投资额超过1000万的480多家,客房数超过20间 的680多家。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接待游客1467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经营收入310亿 元,同比增长19.2%。特别是湘西州、怀化等民俗文化浓厚 的地区,以整村发展乡村旅游势头较好,景气度较高。今 年以来,全省休闲农业新增投资项目达到70多个,投资金 额40多亿元。长沙市民宿经济风生水起,衡阳市百万樱花 园等重大项目运行,岳阳市一批星级以上农庄集中在暑期 开业,行业新进投资意愿继续保持高位走势。 促进精准脱贫日趋成熟。2017年,全省乡村旅游直接 从业人员136.4万人,全省贫困县中,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 体4897个,规模农庄802家,总营业额超过60亿元,安置农 民就业23万人,带动了27.8万户脱贫。旅游扶贫重点县积极 发挥比较优势,聚焦县域谋划全域,产生了村级组织引领 型、企业主导型、市场推动型、产业支撑型、旅游带动型 、民俗文化型等多种带动模式。如新化县实施“旅游立县”战 略打造“全景梅山”,平江县整合资金推进8大项目建设等 ,为推进脱贫攻坚和补齐县域经济“短板”作出了积极贡献。 武陵源区发展乡村旅游,吸纳当地农民就业2000人以上 ,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 推进工作机制日趋完善。2018年9月13日,文化和旅游 部、国务院扶贫办在张家界慈利县罗潭村召开全国乡村旅 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对湖南乡村旅游工作予以充 分肯定。省发改、民宗、财政、国土、住建、交通、农业 、林业、旅游、扶贫等多个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出台了相 关政策,加大对乡村旅游支持力度,出台了《湖南省休闲 农业发展规划(2017—2025)》《2017年度乡村旅游扶贫工作 方案》等。各类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项目倾力扶持,探索 了股权融资新机制,2017年21家休闲农业企业在湖南股交 所挂牌上市。 深度融合模式日趋多样。主要是“五加五变”。旅游+农 业,让劳作变体验。如怀化市洪江区茅头园村建设了400 多 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年接待游客达 10 万人次,带动295 户农民增收,近 100 家农户脱贫。旅游+文化,让资源变资 产。湘西、怀化等地正着力培育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侗 苗风情、瑶家古风等品牌,参与其中的农民人均收入都在 5000元以上。旅游+生态,让林区变景区。如湖南雪峰山生 态文化旅游公司,2015年起在雪峰山先后打造了多个景区 ,现已进入收获期,仅2018年5-8月,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 ,营业收入2300多万元。旅游+电商,让产品变商品。通过 线上线下网络推介本地农产品、民间工艺品、特色美食资 源,如通道侗锦传承人粟田梅、吴念姬带动侗锦织造300余 户,年销售额300余万元。旅游+康养,让农房变客房。如 慈利县三官寺乡罗潭村利用紧邻张家界核心景区的地理和 区位优势,引进的禾田居山谷农业生态园和万豪养生酒店 ,吸纳村民就业215人,并带动了民宿发展。 区域特色产品日趋丰富。以“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 ”“冬观景”为主题的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政府搭台、园区唱 戏、农民受益”的模式在全省广泛推开,成为吸引人们到农 村休闲旅游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第一个“农民丰收节”成效显 著。全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形成了“一心一区三带”的发展 格局:以都市休闲农业为核心的“长株潭”板块,着眼城市居 民对教育、科普、拓展、休闲、养生等需要,显现出旺盛 的生命力。以“鱼米之乡”为特色的环洞庭湖休闲农业区,定 位休闲、垂钓、娱乐、健身等,打造农旅结合、规模化发 展的休闲农业,实现了农业产业和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 京广沿线、二广高速和大湘西休闲农业产业带,瞄准多样 化需求,在资源开发、功能拓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融合发 展、特色发展,呈现后来居上势头。 二、乡村旅游处在从自发式粗放发展向规范化特色发 展的转型期,“三个不平衡”的问题亟待破解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乡村旅游发达省份相比 ,湖南还面临着思想理念不新、发展层次不高、公司化主 体较少、服务标准低等问题。总的看,整体发展方式还比 较粗放,主要存在“两个跟不上”的问题,即乡村旅游产品供 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 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具体来说,面临“三个不平衡”。 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意愿同政策引导不平衡,吸引力不 强。从理念看,一些县市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认 识不足,仅把这项事业看做富民渠道,没能从乡村振兴、 精准脱贫、城乡统筹的高度来认识。一些干部把乡村旅游 发展简单理解为休闲农业,停留在建农庄等传统层面,缺 乏全域旅游认知。从规划看,省级层面和多数市县尚未编 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政府规划引导总体上滞后于发展需 要,一些投资业主缺乏策划规划意识,想搞什么项目就搞 什么项目,边摸索、边建设、边经营、边整改的“四边”工程 屡见不鲜。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