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决胜全面小康 加速崛起振兴 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姜堰而团结奋 斗 ——在中国共产党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 告 (2016年7月26日) 李 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一届委员 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一次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 结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 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届 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 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决胜全面小 康、加速崛起振兴,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姜堰而团 结奋斗。 一、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奋进历程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姜堰应对严峻挑战 、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姜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 突破的五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在中央和省、市、区委的正 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思想再解放、 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深入实施“项 目兴区、环境立区、富民强区”三大战略,高质量完成了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五年拼搏奋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 升。把握稳增长、调结构平衡点,经济发展“含金量”越 来越高,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7.1:47.3:45.6,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521.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5亿元 ,分别是2010年的1.7倍、1.9倍。现代农业水平提高。累 计新增设施农业面积7.5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5.9万亩 ,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1%,粮食生产连年攀高,农业现代 化水平位居全市第一,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姜堰模式”得 到汪洋副总理的高度肯定。工业经济稳中走强。举全区之 力打造开发区、科技园区、装备园区,2015年全区产销过 亿元企业达180家,比2010年增加8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1307.38亿元,是2010年的1.9倍,“一区两园”工业开 票销售占比达60%以上,昆山高新区姜堰工业园被列为全省 南北共建园区,太平洋精锻科技创业板上市,润泰化学、 鑫宇精工“新三板”挂牌。旅游发展提档加速。溱湖旅游 景区创成国家AAAA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溱潼古镇、 古罗塘旅游文化景区均创成国家AAAA级景区,全区接待游 客和旅游直接收入年均增幅保持15%以上,智谷软件园开园 运营,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8.5个百分点。建筑行业贡献 倍增。一级资质建筑企业净增7家,10亿元以上外埠市场达 16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施工企业10家,累计在姜入库税 收22.5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9倍。 五年拼搏奋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提 升。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以创新增后劲。 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削减行政权力事 项2076项,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实施“三证合一、一 照一码”登记模式。组建市场监管局、卫计委,成立不动 产登记局。张甸镇简政放权试点走在全市前列,国家农业 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名列前茅。项目建设强 势推进。组建北京、上海、深圳、苏州4个招商分局和驻台 招商联络处,建立项目建设月度、季度、年度考评体系和 工作推进机制,竣工验收5000万元以上项目116个,溱湖健 康养老产业园、越美激光芯片项目被列入省重大项目计划 ,富朗特新型高能锂电池、大唐热电联产、中来光伏等一 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对外开放稳步攀升。坚持“引进来 ”与“走出去”相结合,实际利用外资6.88亿美元、外贸 进出口总额42.4亿美元、外经营业额8.15亿美元,创成江 苏省油气装备出口基地,华丽塑料年出口额进入全市十强 。科技创新更具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拥有省级 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3家,授权专利9100多件,高新技术产 业产值占比达40.9%,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获批国家级示范中 心。双登集团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荣获江苏省质 量奖,“千人计划”专家、省“双创团队”分别落户壹仟 零壹号、曙光集团,太平洋精锻科技创成国家级博士后科 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飞船”、“苏中”等 商标创成中国驰名商标。 五年拼搏奋进,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提 升。以撤市设区为契机,全面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纲要 。城市空间不断拓展。深化城乡一体发展,陈庄路西延、 东部干线、湖镇大道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拓宽改造人民 路等30多条城区道路,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3.5平方公里 ,溱潼镇、白米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城镇化水平达57.1%。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老庄二村、光明东村等20多个老 旧小区和2100户农村危房改造。姜堰火车站动车启动运营 ,泰姜公交5条线路相继开通,所有镇村通达公交,公共自 行车投入使用。新增污水管网49.5公里,引长江水、天然 气管网覆盖城乡。建成泰州首家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体育公 园,文体中心、三水公园、人民公园相继开放,罗塘公园 入选全省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南北大街、人民中路、罗塘 东路创成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中天社区创成省级城市管 理示范社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加强生态红线区域监督 管理,全面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村庄环境管理实现长 效化,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城市绿化覆盖率、 林木覆盖率分别达40.9%、25.3%,创成省“美丽乡村”6个 ,所有镇创成国家生态镇。 五年拼搏奋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显著提 升。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千 方百计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 1 0 . 9 % 、 12.1%,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1.9%,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 下的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73%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 30万元以上。社会保障广泛覆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 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60周岁以上年老人员基础养老金 实现全覆盖,对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尊老金,企业退 休人员养老金年均增长10.9%,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 ,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公共服务亮点纷呈。中天智慧社区 投入运营,罗塘老年活动中心对外开放。中考高考捷报频 传,江苏高考理科、文科第一名相继花落姜堰中学,教育 现代化全省领先,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镇村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 制度,市二人医、姜堰中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姜堰博物馆、凤凰文化广场对外开放,建成城市十分钟、 农村二十分钟健身圈,创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社 会治理更富成效。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姜堰建设,组建基 层政法委员会,专业调解“姜堰模式”、“六无”社区创 建在全市推广,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连续多年创成 省平安区。深入推进政社互动,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 进程加快,跻身全省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区行列。高度重视 人大、政协工作,支持人大、政协积极发挥作用,保障人 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履职;支持建立民革、民盟、民建 、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 人武、民族宗教、老干部、双拥、群团、关心下一代、台 侨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五年拼搏奋进,从严治党力度加大,党建水平显著提 升。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 大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牢牢把握“中国 梦”主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 中全会精神,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 ”等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求 真务实创新、团结拼搏奋进”的新时期姜堰精神,广泛开 展“姜堰好人”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严格 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推进超职数配备干部专项清理 ,规范乡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强化年轻干部培养使用 ,落实干部监督管理措施,干部队伍整体活力进一步激发 。建立基层党建巡查制度,深化村级“四有一责”建设 ,实施大学生村官“双百工程”,注重村党组织书记、退 役士兵村官培养,扎实做好村“第一书记”工作;大力开 展“先锋社区行”活动,创新实施党组织对家庭农场等新 兴组织有效覆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 十项规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加强纪检监 察派驻机构管理,认真做好中央巡视组和省委巡视组反馈 意见整改落实,严肃查办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 烈的违纪违法问题,党风政风持续好转,营造了风清气正 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拼搏奋进,我们取得了丰硕 成果,创成了国家生态区、全国绿化模范区、全国休闲农 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全国农村集 体三资管理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 科普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一批含金量高、有 影响力的“国”字头招牌,入选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 、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 国家级便民服务标准化试点等,连续三年荣获泰州绩效管 理先进市(区)二等奖。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组织坚强 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区)委工作的基础上,各级党 组织和广大干群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老同 志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热情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 表中共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 、参与姜堰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 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的同舟共济、艰苦创业 ,不仅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光辉业绩,更创造了弥足珍贵的 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和弘扬。 第一,必须以更高定位激发斗志,推动思想解放不停 步。我们始终把姜堰置身全省发展大局,抢抓全省推进苏 中崛起、姜堰撤市设区等重要机遇,制定实施“两步走 ”战略目标,以海安为标杆,引领各层各级进一步抬高目 标定位,激发全区上下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壮志豪情。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有敢想敢为、高点定位的气魄 ,以更大力度推进思想再解放,继续保持奋勇争先斗志 ,始终比别人用更多心、吃更多苦、流更多汗,在激烈的 区域竞争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 第二,必须以科学理念谋划发展,保持战略定力不松 劲。我们始终把“项目兴区、环境立区、富民强区”三大 战略作为主抓手,全力打造企业安心、群众舒心、社会放 心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源动力,创造更多亮点 特色、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推动姜堰发展持续走强、充满 活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紧扣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三大战略”,锲而不舍 创新创业创特色、提速升位快发展,走出一条富有姜堰特 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三,必须以执政为民赢得人心,致力民生改善不懈 怠。我们始终把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以群众呼声为导 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落实各项普惠政策,“真金 白银”的民生投入、实实在在的民生变化,提升了百姓幸 福指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广泛群众基础。站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始终心系人民群众,把群众放在 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 建共享发展方式,多办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 事,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四,必须以党的领导汇聚力量,深化从严治党不动 摇。我们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持续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 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 ,各级班子更加坚强团结、执行有力,形成加速崛起振兴 强大力量。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 治党,努力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 作用,凝聚干事创业合力,形成心齐气顺氛围,团结带领 全区人民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 差距和不足。一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资源要素制约日 趋突出,传统产业提升力度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 低,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二是面对区域竞争新态势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还不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综合 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城乡统 筹和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充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富民步 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四是面对从严治党新要求,领导班子 和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创新意识、进取精神 、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 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科学描绘“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宏伟蓝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 庄严承诺,也是姜堰80万人民的共同期盼。蓝图激励人心 ,实干托举梦想,踏上新的征程,姜堰迎来了加速崛起振 兴的“黄金五年”。 未来五年,将是姜堰增创优势的战略机遇期。国内经 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诸多的困难挑 战。但是,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 群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省“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等 “七大战略”启动实施,姜堰作为泰州东部新城,对外开 放空间更加广阔,区域融合发展更具活力,将会迎来新一 轮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好优势 ,充分利用好机遇,完全可以全面融入苏锡常都市圈,分 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溢出红 利,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新优势、实现区域发展新跨越。 未来五年,将是姜堰产业转型的全面攻坚期。当前 ,姜堰承担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转变发展 方式、提升经济质态仍然艰巨,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转型 升级正迎来大量的利好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创 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姜堰行动实施纲要、 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 ”三十条措施有力落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日益明晰。只 要我们在发展导向上更加注重量质并举,在发展动力上更 加注重创新驱动,在发展模式上更加注重绿色增长,就能 够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发展持久力。 未来五年,将是姜堰崛起振兴的加速推进期。放眼全 省,苏南发达县市纷纷提出了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 程,苏中县市也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面对 区域竞争态势,姜堰发展正进入大投入、大产出并重的战 略拐点,产业转型正进入扩规模、提质效并重的关键时期 ,城乡格局正进入展形象、优功能并重的崭新阶段,人民 群众思富思进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既是新一届区委肩负的 历史重任,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的强大动力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崛起振兴的追求谋划发展、审视工 作、检验成效,姜堰发展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思想再解放、项目大 突破、城建新提升”为主题,以“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 起振兴”为主线,深入实施“项目兴区、环境立区、富民 强区”三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奋力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 高的新姜堰。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必保一 个建成、实现两个高于、突出三个创建、做强四个品牌。 必保一个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有更广代表性、 更多获得感、更高满意度的全面小康。实现两个高于:主 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泰州平均水平 ,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 比50%以上。突出三个创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做强四个品牌 :进一步做强生态、旅游、教育、建筑四个品牌,提升姜 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做强生态品牌,倡导绿色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保持空气清新、水体清 澈、环境清洁、绿意充盈,打造安居乐业福地。做强旅游 品牌,坚持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产业深度融合,进一 步叫响“锦绣姜堰、湿地溱湖”旅游品牌,打造休闲度假 胜地。做强教育品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放大名校 示范效应,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擦亮“教 育之乡”金字招牌,打造成长成才基地。做强建筑品牌 ,发挥“建筑强区”品牌效应,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建筑 集团,壮大姜堰建筑大军规模,跻身“中国建筑之乡”行 列,打造勤劳致富宝地。 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始终保持艰苦奋 斗的作风,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勇于担当、敢于 突破,不断凝聚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朝着“决 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三、奋力开创姜堰崛起振兴新局面 未来五年,更加需要我们苦干实干、拼搏奋进,紧紧 围绕“五个坚持”,推动姜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 (一)坚持提质增效并驾齐驱,全面开辟产业转型新 路径 紧扣功能提升、产业升级,大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 调整,形成具有姜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1.彰显现代农业特色。主动融入泰州城北现代农业走 廊建设,深化农业改革创新,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做 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特色水产、设施果蔬、高效经作、 优质稻米等产业布局,突出蔬菜、葡萄、香菇等示范基地 建设,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各镇5000亩特色园区 建设,加大农业“三品”创建力度,培育发展农产品批发 市场和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规范 引导规模经营。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和 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家庭农场监测、管理,完善家庭农场 准入、淘汰制度,培育一批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稳步发展 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强化金融支农创新,探索符合本地实 际的政策险种,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全省领先。提 升农业生产水平。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实施东部干线 沿线10万亩高标准农田、桥头万亩家庭农场示范区等项目 ;深入推进农机装备向新型机械升级、农机作业向全过程 延伸,农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加快建设智能农业服务平 台,推进自动控制、智慧粮食仓储等“互联网+农业”技术 应用,智能农业技术应用覆盖率达50%以上。 2.铸强工业经济支柱。落实中国制造2025姜堰行动实 施纲要,加快“两化”融合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 业开票销售年均增长10%以上。巩固主导产业地位。以高端 化、集群化、品牌化为方向,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 力,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 两大主导产业,做大体量、拉长链条,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加速形成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良好态势。提升传统产业档 次。充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纺织服装、金属制品 、仪器仪表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制造转型步伐,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 型发展之路。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坚持产业规模化、发展 集约化、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 增计划,重点发展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体经济是姜堰 经济的命脉,必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准的服务 ,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3.放大旅游品牌效应。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全面提 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一方面,探索“全域旅游”新模式。 围绕打造长三角知名休闲度假养生目的地目标,加快构建 “一核三区”旅游格局。“一核”,大溱湖生态旅游发展 核极。全面实施古镇改造提升、湿地公园提升等工程,建 设溱湖大健康产业园,培育“医、药、养、游”于一体的 大健康产业。“三区”,城区历史文化旅游区。提升古罗 塘旅游文化景区,完善人民公园休闲街区配套,推进万竹 园改扩建,加快天目山文化新城建设,丰富历史文化轴线 内涵;乡村休闲旅游区。依托溱湖大道、沈马公路沿线 ,发展精品民宿、农家客栈,拓展休闲体验新空间;宗教 禅修旅游区。深度挖掘宗教文化资源,推进观音寺、净业 寺等建设,打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禅修养生度假胜地。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大力 发展旅游综合体,建设一批主题酒店、特色餐饮、演艺展 示项目,搭建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加大主流媒体宣传 推介力度,“十三五”期末,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旅游直接收入达24亿元。另一方面,激发服务业态新活 力。巩固提升步行街、北大街、东大街等传统商圈,统筹 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发挥智谷软件园集聚优势,推动物 联网、云计算、电商和大数据等新型业态发展。加快公共 型保税仓库建设,打造苏中地区内河进口商品集散中心。 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鼓励商业银行向镇区拓展业务 ,探索保险行业支持地方发展新路径。强化房地产政策扶 持,规范引导商品房开发,促进全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 展。 4.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坚持做大市场、做活机制、 做优结构、做强企业,推进建筑产业标准化设计、工厂化 生产、装备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引导建筑 企业注重资质升级,优化经营结构,加快实现从房屋建造 向水利、电力、轨道交通等专业领域拓展。鼓励建筑企业 抱团发展,抢抓“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机遇,开拓 境内外高端市场,新增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 5家,创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名优工程。 (二)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全面培育经济增长新 动能 始终秉承开放理念、创新思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