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扬州市江都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江都 向建成名城新板块、提前全面达小康阔步前进 ——在中国共产党扬州市江都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 告 (2016年7月25日) 蒋 爱 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扬州市江都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江 都全面开启“十三五”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 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 话精神为指引,回顾总结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 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各项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扬州 市江都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区上 下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都”为主题,加快融合、争 先进位,崛起苏中、再创辉煌,向建成名城新板块、提前 全面达小康阔步前进,奋力谱写“中国梦”第一个百年梦 想的江都篇章。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都发展史上不平 凡的五年,是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效、融入主城实现重大 突破、民计民生获得重大改善的五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团 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顺应新常态,应对新挑 战,谋求新作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创了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新局 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四个发展”、奋力崛起苏中,区 域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坚定不移地用“特色发展、转型发 展、融合发展、统筹发展”统揽全局、推动实践,全区综 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实现GDP862.8亿元、财政总 收入113.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5亿元,分别是“十 一五”期末的1.76倍、1.79倍、2.03倍,综合实力在全国 市辖区排名持续进位、列第40位。始终坚持工业第一方略 ,千方百计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 主导产业升级,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扬州各县(市、区)首位 ,工业入库税收五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 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创成市级服务业集聚区6个,服务 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2%,比“十一五”期末提高8.5个 百分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苏中率先建成农 村产权交易市场,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扶贫任务,创 成全国首家园艺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集体“三资”管理示 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筑业“走出去”步伐不断 加快,17家企业承接境外项目60个、总标的突破26亿美元 ,拥有建筑工程特级资质企业2家,2015年完成施工产值近 1200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市、区)前三强,被中 国建筑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建筑之乡”。 五年来,我们优化开发布局、提升产出效益,经济转 型升级持续推进。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促 转型,持续提升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被列为全省首批 十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 县(市、区)。推动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向园区集聚 ,集中力量打造重点园区,创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 、建材机械装备等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重点园区综合 贡献率占全区的80%。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累计 引进日清纺、德国大陆、中信泰富、广船国际、中航工业 、江淮汽车等重大项目105个,江都已经成为央企、国企投 资苏中的重要集聚区。积极推动企业靠大做强、上市融资 ,九龙、科进、宁达等10多家企业与央企国企、上市公司 兼并重组,引进外来资本100多亿元,主板上市企业2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占全市四分之一。充分发挥 科技人才的推动作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数连续 两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省级新产品认定全省 各县(市、区)“六连冠”,连续七次被评为省人才工作 先进县(市、区),创新型乡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均 列全市第一。 五年来,我们加快融入主城、完善功能配套,城乡统 筹步伐持续加快。全面推进与主城的无缝对接、与苏南的 跨江融合,大力实施总投入400亿元的88项重点城建工程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聚焦聚力江广融合区主战场 ,核心区城市规划设计初步形成,征地拆迁取得突破性进 展,长青总部、大润发、金鹰新城市中心等重点工程序时 推进。坚持以交通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新万福路、文昌路 、新淮江公路江都段及华山路等城市快速通道全线贯通 ,龙川南路下穿宁通高速、新淮江下穿宁启铁路、新淮江 与宁通高速互通等关键节点全面打通,金湾路、建都路、 浦头互通、大桥互通开工建设,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全面 完成,扬州泰州机场开通境内外航线29条,形成了主干贯 通、内外衔接的区域交通网络。大力开展“美好城乡建设 行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后实施农村公路提档 升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活垃 圾无害化处理等行动计划,城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 到一个新水平。全面加快治水、治气、治土、减排、植绿 ,林木覆盖率达20.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6%,国家 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获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落实“三同”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百 万人民福祉持续增进。倾力办好各类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 ,过去的五年成为我区民生投入最大、标准提升最快、群 众获益最多的时期。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实现了保障标准 、社会福利与主城“同城同步同标”的历史性飞跃,城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5%、12.7%。 大力实施“八老”改造、区域供水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 ,五年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120多万平方米,城乡河道整 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大运河江都段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实验小学、邵伯中学、郭村第一中学、妇幼保健院 等一批新建教育医疗设施全面投运,北城区中学和4家区域 医疗中心开工建设,人民医院创成三级医院,高考多项核 心指标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 展基本均衡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都好 人”群体产生较大影响,四次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区,创成 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开展平安法治创建 活动,小纪镇“富民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五年被省命 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区)”,荣获“全国平安建 设先进县(市、区)”和“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 动先进单位”。深入推进双拥优抚工作,五次荣膺省级双 拥模范区。 五年来,我们着力整治“四风”、聚力干事创业,全 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持续形成。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 重大活动,正党风、清政风、转作风,连续四次创成省党 建工作先进县(市、区)。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各级党委 政治方向的导向作用、科学决策的主导作用、选人用人的 关键作用、班子团结的核心作用、勤政廉政的表率作用更 加凸显,区委创成省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示范点。大 力推进选人用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全省率先探索区管 干部“五评”考核,深入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常态化选派 年轻干部到基层历练,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深化技能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管理做法受到中组部肯定。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抓好省委巡视 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集中解决了一批“四风”问题。加 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作用充 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提升,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不断巩固和壮大。 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拼搏、创新实干的 结果,是历届区委和离退休老同志长期奋斗、打下基础的 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扬州市江都区第十二届委员会 ,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百万江都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 持江都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回首五年历程,我们有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更 有感性的认识、理性的思考。我们深深体会到: ——党风政风是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打铁还需自身 硬,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整风肃 纪、弘扬正气,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明显提升,全 区上下“心往一处想、智向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发展 氛围日益浓厚。实践证明,干事创业关键在党,只要我们 坚持不懈打造有担当、有本事、讲规矩的党员干部团队 ,各级党组织就能成为推动发展的中流砥柱,党员干部就 能成为推动发展的先锋模范。 ——争先进位是引领发展的鲜明导向。面对更加激烈 的区域竞争,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项目第一抓手,增 强发展自信,确立更高追求,主动作为、奋力争先,成功 应对了新挑战,主动适应了新常态,持续实现了新进位。 实践证明,江都人民善干事、能成事,只要我们始终保持 争先率先领先的不懈追求,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创唯一 、争第一,就一定能把握发展主动权、抢占发展制高点。 ——改革创新是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永无止境 ,创新永不停步,我们聚焦制约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 体制性难题,找症结、开药方、求实效,出台了支持实体 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等一揽 子改革措施,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和动力。实践证明,办 法总比困难多,创新就会有办法,只要我们坚持用项目化 、专业化、市场化的办法解决难题、突破制约,就一定能 找到制胜的“金钥匙”。 ——担当实干是支撑发展的有力保证。只有挑断的扁 担,没有压垮的肩膀,我们努力把“口号式”变为“路线 图”,紧盯时间表、聚焦关键点,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工 程、重要工作落地见效,办成了一批奠定未来发展格局的 大事要事。实践证明,科学的决策要用成功的实践来检验 ,见效太慢、成功太迟就会动摇信心,进而半途而废,只 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埋头实干、比拼赶超,就能创造无愧于 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民生改善是检验发展的根本标准。民生是发展之 要、和谐之基,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 的重点,推动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加快民生投入向农村 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不但 提升了城乡百姓的幸福指数,而且打牢了共建美好新江都 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只要我们 持续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品质化的生活愿望和诉求,就 能收获最宝贵的民心民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发展不全面、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依然 突出,产业结构仍然偏重,转型发展任重道远;要素制约 日趋明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仍需加强;城乡统筹任务 艰巨,城市建设与名城标准尚有差距;公共服务和社会管 理水平有待提升,维护稳定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少数党员 干部的思维方式、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发 展新常态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五年的 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江都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是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新的时 期,我们既要科学应对宏观经济长期低位运行的压力,持 续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又要积极抢抓产业革命、技术革命 的重大机遇,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态;既要全面加快城乡 一体化步伐,建成名城新板块,又要持续提升民计民生标 准,增进群众新福祉。肩负发展的神圣使命,全区各级党 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 责任意识,务实担当,创新突破,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 个台阶,努力让“强富美高”新江苏在江都化为令人鼓舞 的美好现实。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 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 照省委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市委“名城建设”的战 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努力践行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产业特 色发展、区域协同创新、城市品质提升、幸福民生和生态 文明建设,建成名城新板块、提前全面达小康,为基本实 现现代化打牢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建成经济强的新江都。坚持工业第一方略不动摇 ,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带,加快开放开发步伐,推动先进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 、城市与农村互动并进、经济总量与产出效益同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十百千”,地区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 ,工业开票销售突破千亿元,确保2017年提前建成全面小 康社会,在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排名持续进位,努力崛起 苏中、再创辉煌。 ——建成百姓富的新江都。不断提升民生改善的温度 和质感,持续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全 力打造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平安法治四大民 生品牌,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2017年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五年内达到苏 南中等县市区水平,让城乡百姓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 一年比一年好。 ——建成环境美的新江都。按照名城标准定位、规划 、推动城乡发展,江广融合核心区成为扬州城市新地标 ,一批功能配套完善、产业集聚度高、具有现代气息的城 市板块迅速崛起,一批个性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 特色镇村加快形成,一批生态长廊、生态湿地、生态公园 建成投运,一个体现名城气质的生态秀美新江都展现在长 江之滨。 ——建成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都。用中国梦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新共识、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公平 正义得到保障、遵纪守法成为自觉、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江都的城乡大地。 围绕既定目标,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加快融入主城,全面建成名城扬州新板 块 坚持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建设,以江广融合区为第一 板块,“三河六岸”为第一重点,现代服务业为第一支撑 ,全面实现与主城的空间融合、产业融合、气质融合。 推动空间融合,打造城市新地标。以科学规划为龙头 ,突出5平方公里江广融合核心区,建成江都乃至扬州城市 新亮点。全力打造四大功能板块。以文昌东路为轴线建设 高端商贸区,建成城市中央商务区板块;沪陕高速以北区 域规划建设科技产业集聚区,打造城市南部创智板块;仙 女庙大桥周边重点发展总部及楼宇经济,打造城市新外滩 楼宇板块;引江三角洲重点建设文博会展、文化创意、休 闲娱乐集聚区,打造文化休闲及会展经济板块。强势推进 重大城建工程。加快实施总投资约300亿元的30项城建项目 ,序时推进60万平方米江桥片区拆迁、大润发、金鹰新城 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分步开展棚户区、城中村 改造,全面启动中信泰富、恒大地产、香港佳源等项目建 设,文昌东路成为江都的发展大道、形象大道。加快完善 城市交通路网。坚持开城先开路,主动对接连淮扬镇城际 高铁站枢纽工程,有序实施金湾路、建都路、黄河路、新 328国道等主干道的新建、改造工程,建成综合客运枢纽 ,打造便捷顺畅、快速通达的城区交通路网。 推动产业融合,打造城市新业态。抢抓城市大开发大 建设机遇,着力构建“城中大商贸、城郊大旅游、道口大 物流”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新业态。以文昌东路、龙 川南路为轴线,重点发展高端商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 等新型业态,引入高端品牌,提升服务层次,五年内形成 与文昌阁、京华城相媲美的50万平方米商业集聚区。大力 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进邵伯 湖旅游度假区、仙女生态旅游区、大桥休闲度假区、江广 融合带“三区一带”旅游板块建设,邵伯湖旅游度假区创 成4A级景区。大力发展道口经济新业态。发挥区域交通枢 纽优势,强化对镇域道口经济的规划指导,因地制宜发展 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等“道口经济”,重点做大做强城区 商贸物流园、沿江港口物流园、空港物流产业园等专业园 区,努力把交通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气质融合,完善城市新功能。按照名城标准,强 化生态景观、硬件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综 合功能、宜居品质双提升。健全生态水景体系。做足“水 文章”,全力推进“清水活水”工程,打造“三河六岸 ”城市建设精华片区,全面启动沿岸景观一期工程建设 ,建设运河风情特色街区,形成“江淮绿岸、龙川玉带 ”复合型核心景观。健全绿色公园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园 林化、道路林荫化,见缝插绿、因地建园,高标准兴建 20个体育公园、社区公园,三年内建成以仙女生态旅游区 为基础的4平方公里现代体育运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