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公韵涵:讲好主题教育故事莫为“融梗”所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公韵涵:讲好主题教育故事莫为“融梗”所 误 发表时间:2019-12-0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由《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的2019年“十大流行语”于近 日揭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普遍关注的“点位”,从“旁 观者”的角度再次观察和仔细审视社会生活“多棱镜”的某些 方面。其中,在“十大流行语”中显得格外另类的莫过于“融 梗”,它指的是把别人精彩的创意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中,因 多少涉嫌“抄袭”而备受人们争议。 “融梗”的本意是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出类拔萃、博得 人们青睐,但“融”的做法本身着实欠妥,也很难界定这一行 为算“合理借鉴”还是“违法抄袭”。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也已临近“冲刺”状态,对于 参加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各地巡回指导组、相关部门也在 总结归纳中,以期编辑一本成效突出的“案例集”,为主题教 育的圆满“落幕”呈上一份出色的“收官之作”。然而,在案例 的“微调”过程中,编辑人员切忌不要一味去“融梗”,而让辛 苦编纂的“成果集”沦为做法雷同的“大杂烩”“一锅煮”。 莫融“腔调”,让“乡音”犹在耳畔。鉴于两批主题 教育单位的类别不同,第一批是市级机关单位,第二批则 是贴近更群众、近在“家门口”的基层单位,所以案例涉及到 的题材本身也是千差万别。在以什么样的“口吻”讲好主题教 育故事方面,考虑到单位性质、服务对象的截然不同,相 关单位的案例写作人员、各指导组的审稿人切不可有“融梗 ”的想法,而要在案例的叙述层面保持和发扬本单位自身特 色,多一些“乡音”感反而更具个性、更有“辨识度”。譬如 ,在对郊区的案例陈述时,可以适时加入一些本地独有的 方言,让读者更有“身临其境”的融入感,也让文字更具“共 情”感染力。 莫融“举措”,让“蹊径”别无分店。俗话说:“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编辑案例的初衷就是为了宣 传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在主题教育期间,形成的特色做法 、优秀经验,营造浓厚的“学有标兵、赶有方向”的学习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