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李刚:在全市2017年环境保护暨“创模”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2017年环境保护暨“创模”攻坚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李刚 2017年4月24日    这次全市2017年环境保护暨“创模”攻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 务是,深入贯彻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全省迎接中央环境保 护督察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环境保护、“创模 ”和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刚才,陈华副市长通报了我市迎接 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情况,并与各县区政府和钟山经济开发区管 委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陈松同志作了环保工作报告;会上发 放了环境保护部从事环保工作二十年、三十年纪念章。获表彰 的59位同志是全市环保战线的“年份英雄”,会后宣传部门要深 入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及时在全市进行宣传。今年环保工作 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要通过努力,让各项目标和 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持续 提升、持续改善。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环保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一年,全市环保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贵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 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践行五大新发展理 念,坚守发展、生态、安全三条底线,坚持把环境保护贯穿全 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污 染综合治理,严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全市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并持续改善。一是坚持铁腕治污。牢固树立“美丽凉都拒绝污染 ”理念,认真落实三个“十条”,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6.4%,17个省考核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千 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重金属治理工 作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开展以打“六黑”为主的“风暴”专项行动 ,持续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 行为122起,移送公安机关9起、行政拘留6人,处罚金额 753.8万元;全面清理、督促整改“未批先建”“久试未验”等违反 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二是着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 划,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中心等60个环 保项目相继建成,污染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治污控污基础不断 夯实。三是稳步推进“创模”工作。召开全市“四创”攻坚推进会 ,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控等 8大工程,建成103个“创模”规划项目,工业废水排放强度逐年 下降,全市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日益向好。四是压紧压实环 保责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传导 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初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 责、环保统一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工作 格局。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省级“河长制”治理项目10个 ,市级“河长制”项目22个。 一年来,经过大家的努力,全市环境保护监察、监测能力 建设达到国家西部标准化要求,按期完成了国家和省下达的主 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创模”工作取得新进展,环保工作迈 上新台阶。在2016年省对市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市 被评为优秀等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改变了多年排名靠后 的局面。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市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 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 谢!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 感 从全球看,加强环境保护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环境问 题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一 些国际性重要大会聚焦环境保护问题,无论是2015年巴黎气候 变化大会,还是2016年在我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均把全球 气候治理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还有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得 到中央的大力支持,从地方性论坛上升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 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这些都证明,加强环境保 护已经成为世界共识。 从全国看,加强环境保护是发展之需、民之所盼。党中央 、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 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 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 ,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环境质量指数被列为全面 小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5年颁布实施的新《环保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保护环境是 国家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环保工作 ,也多次对我省扶贫开发和环保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做 好环保工作,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 想的应有之义。 从我市看,加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近年来 ,我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 态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 ”末,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7.05,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为“良”;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30多年来实现了 森林覆盖率的大幅跃升。但是,与新常态新要求相比、与群众 的新期盼相比,我市环保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环 境保护压力较大,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 强度仍处于全省较高水平,给环境质量改善带来较大压力。二 是环保设施总量不足,城市污水管网欠账多,乡村环保基础设 施建设滞后,部分企业设施落后、处理能力与产能不匹配等问 题依然突出。三是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环保职能存在交叉不 清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作出现缺位。四是基础能力有待提升 ,环境监测监控预警能力、重大环境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环保 依法行政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 ,认真加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 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 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当前,生 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已成 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 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 ,失之难存。今年,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 ,做好环保工作意义重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五大新 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全力抓好环境保护,让青山常 在、碧水常流、空气常新、土壤常净,用绿色发展托起人民群 众对美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咬定目标,进一步落实好环保工作措施 2017年是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最后一年,也将迎 来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一方面,要通过做好环保工作,夯实“创 模”工作基础,确保“创模”成功;另一方面,要以“创模”为引领 ,倒逼工作落实,推动环保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今年,要重 点实现三个“确保”。 第一,确保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开展环保督察,是中央的 一项制度性安排。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将环保督察作为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敢于动真碰硬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陈敏尔书记 、孙志刚省长、谌贻琴副书记进行了专门审议,并提出了明确 要求。4月7日下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迎接中央环境保 护督察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省委李再勇秘书长和钟勉副省长对 迎接督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李再勇秘书长在会上重点强调 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问题导向,重点盯住中央环保督 察明确的4个方面问题,抓好水、空气、土壤、农业面源污染 4个方面的具体问题整改。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生态环 境保护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整改责任 ,全面整改去年以来省内开展环保督察和执法专项行动查找出 来的问题,全面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即 将开展督察发现的问题要全面整改、及时报告;严格落实迎接 督察的责任,认真学习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对发现的问题和 整改措施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强化组织保障,抽调精干力量 组成专班迎接督察;党政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带头抓环保、 抓整改、抓排查。要求各市州加强与省环保厅的沟通对接,部 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上下联动,全面协调一致把工作 做好。要实事求是,做到数据真实、工作真实,不能弄虚作假 。 在环保督察方面,周荣书记和我多次提出要求,也多次实 地调研、反复督查。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 贯彻落实省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 的安排部署上来,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各 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力亲为,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带头抓 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三点。一是思想认识要深化。做好环 保督察迎检,是对我们增强政治意识、看齐意识的一次检验 ,是对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底线、加快生态文 明建设的一次展示。中央环保督察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各级各部门要在思想上绷紧环保督察这根弦,坚决摒弃侥幸 心理、蒙混过关的思想,更不能有敷衍了事、放任自流的想法 ,只有做到“有备”才能“无患”。二是整改落实要迅速。经过自 查自纠,全市需要立即整改的问题已经细化到各县区和有关责 任部门。市环境保护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跟踪落实 ,加大督查力度,实行台账管理,对整改不力、推动缓慢、造 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问责。各级各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涉及 的环保督察事项,再梳理、再完善、再提升,列出问题清单 ,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 之前全面开展整改工作。三是问题查处要较真。从目前掌握的 情况看,中央在前两轮对16个省份的督察中,共受理群众举报 3.3万余件,立案处罚8500余件、罚款4.4亿余元,立案侦查 800余件、拘留720人,约谈6307人、问责6454人,平均每个省 问责403人,部分省的省委、省政府“一把手”也被中央约谈。这 次督察问责力度非常大,如果我们不尽职、不较真、不落实 ,就会受到中央和省的问责。要敢于动真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