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余爱民: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 ——湖北监利百村调查 最近一段时间,我借工作之便,就“税改后农村公益事 业怎么办”这个问题,走访了监利县21个乡镇105个村(每个 乡镇5个村),“故事”听了几百个,笔记录了两大本,想用 一两句话提炼调查结果有点 为难,不过,有位村干部编了 一段绕口令,倒是可以帮我这个忙。他说税改后的农村公 益事业“有些事情急需搞,因有政策不好搞,可让群众代表 搞,但要监督规范搞,不搞群众有怨言,乱搞税改就白搞 ,农民应该出钱搞,国家也要参与搞。” 一、监利县委的审慎探索 手头有几份资料,看得出监利县委在“税改后农村公益 事业怎么办”的问题上非常稳重又比较积极的态度。 一份是今年8月19日,县委书记余日福在全县农村税改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兴办公益事业这一块是这么说的 : “发展是硬道理,离开了大发展谈些修桥修路的小事 ,那不是科学的发展观。办好事应该,但要量力而行,社 会事业与经济要协调发展,监利的老百姓如果温饱问题没 有很好地解决,他们也不奢望社会事业达到一个现代化的 水平。我们有的地方,不要拿建设公益事业的帽子来掩盖 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比方说搞点政绩工程,搞点形象工 程。这样做,老百姓实际上是不同意的。” 余日福同志这段话是有所指的。这场大会上,县税改 办通报了全县税改方面的16个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 ,是3个乡镇以建乡村公路为由挤提村级两工和一事一议经 费,少数村违规收取村级公路集资,个别村农民不堪乡村 两级公路集资重负,意见很大。这些问题引起了县委的高 度重视,分管税改的县委副书记傅先明还为此在大会上拍 了桌子。这些问题在会后都得到了整改,相关组织和责任 人受到了处理。 余日福在这场讲话中针对“现在乡村干部处于两难境地 ,不为群众办事,怕群众不拥护;想搞一点事业,又怕违 反政策”讲了五句话,叫“五个宁可不可”:“宁可放慢公益事 业的速度,不可违背税改政策的落实;宁可牺牲政府的政 绩,不可牺牲政府的形象;宁可得罪少数干部,不可得罪 多数农民;宁可让干部过紧日子,不可让农民过苦日子 ;宁可让少数人说政府没有人情味,不可让多数人说政府 没有党性原则。” 这个会上正式提出:监利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设暂缓 执行(按高速公路修筑进程,可以推后两年),村级公益 事业建设一定要规范操作(只能由村民理事会操作,不得 由村支部操作)。 另一份材料是今年9月20日,监利县委、县政府颁布的 《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农村税改政策、严肃税改纪律的若 干规定》(监发[2004]12号文件),简称“十六个不准”,这 “十六个不准”全县乡村干部多数知晓,其中第四个不准是专 门针对“公益事业”定的。原文如下: 不准乡(镇)、村提卯子集资。对那些急需办、大多 数群众同意办的一些公益事业,如修桥、修路、新建水利 设施等,要按村民自治的办法,由村民自发组织,从村民 中挑选代表来办,村民委员会对资金收取使用等情况要进 行监督,对违规集资的,除一律取消和清退到户外,对有 关责任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 ,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行政职务处分。 正当我修改这份调查报告时,监利县以县委办、县政 府办的名义下发了一个《关于切实解决三个突出问题,认 真做好当前农村税改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的第三个问 题就是“严格规范兴办村级公益事业行为”,与前段引文类似 ,但更加具体明确,原文照录: 乡镇和村级组织一律不得提卯子集资兴办公益事业。 对那些急需办、群众有强烈愿望办的一些公益事业,如本 村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等,一定要 在充分考虑本村农户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实行一事一议、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本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 算、上限控制的原则,并按村民自治的办法,由村民自发 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经2/3以上的农户同 意并签字。同时,要推选公道正派、热心村级公益事业、 有办事能力的群众代表组成村民理事会,负责公益事业所 需资金的收取和使用、工程合同的签订及工程质量的监督 。村民理事会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分阶段向全体村民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在兴办公益事业中,要分轻重缓急,不 能贪大求多,急功近利,不得超出农民承受能力。村民委 员会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避免村民理事 会在兴办公益事业中被农村宗族房头和社会黑恶势力所操 纵。凡不按规定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的,将严格按照监发 [2004]12号文件第四条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追究。 二、监利百村的积极实践 我这次调查的村,大多是各乡镇推荐的“税改后公益事 业办得比较好”的村,也有少数“要办、未办、不知怎么办 ”的村。综合那些所谓办得比较好的村,主要有7种搞法,我 把它叫“监利百村兴办公益事业的7种模式”,实际是7种“找 钱模式”,其中也含“经办模式”。所谓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 办,主体是拿什么来办,说白了,就是政策不允许你收钱 ,你想办事业,找谁要钱?其次是谁来经办。监利县委的 探索侧重回答“谁来经办”的问题,“找谁要钱”,7种模式不 一定“名正言顺”,但大体上都还“切实可行”。 (一)找家乡出去的老板 之所以把这列为第一种,因为7种模式中,此种模式来 钱较多。名列第一的要数桥市镇长垸村在深圳做股票生意 的吴老板。近两年,他个人出资170万元,修建了一条桥市 镇直通他老家长垸村的公路,全长6.5公里,宽3.5米。村里 未出一分钱,并且坐收乡村公路上级配套奖励资金30万元 。另外,他还投资13万元,完成了长垸村涵闸改造;投资 3万元,修了他所在小组的公路。这位吴老板承诺:今年年 底再投13万元为全村老乡家家户户安装闭路电视;投资 10万元作村级人才启动资金。如果能请到专家为该村设计 发展规划,他准备分三期共投350万元。长垸村村支书贺兰 山高兴得不得了,四处托人请省市专家来帮他谋划。 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典型不少。福田寺镇老榨村出去 的西南交大陈教授,一次性捐款10万元给家乡修路。柘木 乡柘木村出去办工厂的博士刘锦成,捐40万元给家乡修路 、办学校。每个乡镇都有这方面的例子,比较集中的要数 网市镇和龚场镇。网市镇和龚场镇两地外出划玻璃的特别 多,几十万上百万的老板多,他们已在全国玻璃行业呼风 唤雨、主宰沉浮。这些人回报家乡也比较丰厚,这两个地 方的村一级公益事业依靠他们发展较快。网市镇三关村户 户都通水泥路,家家都有闭路电视,通水通电,生产条件 也好,生活都很富裕,村头村尾到处可见老人们背着手悠 闲地散步。像这样的村,网市还不少,都是沾了在外老板 的光。网市镇里修大市场,找玻璃老板集资80万元。镇委 书记外出筹资,老板们用飞机接送,坐的是奔驰车,住的 是总统房。网市这几年镇里集资,村里集资,组里还集资 ,反正外面老板多的是,银子大大的有。扒头村找外地老 板集资搞了四次,修路、办学校、办水厂、建市场、通电 话、通电视,好事做了不少,村支书黄孝廉说:“实在不好 意思再去找了”。杉树村去年修一条2.3公里的水泥路,原准 备找全村所有在外地的老板集资,玻璃大王贺辉武闻讯后 ,愿意独资建设,投资30万元,镇里为此发了他一块奖牌 :“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奖”。该镇近些年每年开一次这样的表 彰会。 (二)找家乡出去的干部 周老嘴镇大李村眼下又准备修路,资金来源是三个一 点,其中一点是在北京某部工作的老乡李某答应10万元 ,年底到账。村主任李兴全咧着嘴乐哈哈地告诉我,前年 也找他搞了10万元。 网市镇新河村支书贺道美同样高兴地跟我说:这两年 村里得亏在市里工作的贺老乡,解决了20万元,村里修了 一条1500米长的主道。 网市镇公道村在省里工作的郭老乡一次性为村里争取 40万元资金,修了一条2000米长的水泥路。 汪桥镇李湖村支书李和平上任两年,搞了几件大事 ,去年筹资52万修了一条4公里的公路,其中一部分钱就是 找几个在外工作的领导争取的。在外当官的出了钱,在家 中奖的也不落后,有个叫和子的农民摸奖中了500万,也给 村里捐出2万元修路,村民笑他是“达到干部的境界,享受干 部的待遇”。 柘木乡长江村村支书杨宗保是个“为群众办实事、还特 别会找人办事”的能干人,他找的是县里一位主要领导,本 来这个领导不是本村出去的官,因为跟这个村是同姓,攀 的老乡,走的义气,找的也勤,前后找了12趟,争取资金 24万元,村里拿这笔钱办了一个中心水厂。 找干部的例子不如找老板的例子多,一来监利出去的 干部不多,二来当干部的有一多半并不握有实权,有一些 连日子还过不去,哪里还有余力支援家乡?出外打工的能 大把大把地捐钱,在外当官却一个子儿也拿不出来,这使 得一些当官的在乡亲的面前抬不起头,也使得官本位的思 想在民间打折兑水。笔者也当个小干部,家在监利白螺镇 联盟村,联盟村里几次找我“解决一点问题”,尤其是去年联 盟村的当家桥断了,群众生产生活很不方便,找我想办法 ,并且说邻近村在外面的干部都能争取资金回家又是办学 校又是修公路,我无能为力,无言以对,以我的感受,这 类公益事业找在外工作的老乡,常常使得老乡难堪。当然 ,有权力支援家乡又不违反政策更不从中牟利,这样的事 应该办,用我老家村支书余乐心开导我的话说:“当年毛主 席还修韶山灌渠和韶山铁路呢,谁不为家做点事。”) (三)找蹲点的领导 这种类型用“找”字可能不恰当。一般来说,稍微好一点 的单位和稍有权力的领导下去蹲点,都愿意为老百姓办点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程集镇四车村、南桥村有两位市领导蹲点,两个村依靠 领导关怀支持,分别投资了30多万元各修了一条2.5公里的 村级油渣路。 周老嘴镇七台村是省直一家机关的扶贫联系点,村支 书傅孝平抓住这家财神爷不放,一次性争取扶贫资金15万 元,修了一条上街的路,1500米长。此外,又零星地争取 了两笔资金,每次2万,解决了村里进组的路。 棋盘乡桐梓湖村,2003年新建卫生厕所50个,垃圾池 50个,铺设彩色地板人行道2500米,加宽桐梓湖公路 2500米,添置路灯50盏。今年,投资55万元的水厂正在建 设中,投资12万的通组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他们准备 三年再投入115万,完成“四通四改”,建成无公害水产品示 范基地和自然生态保护村。这么多的投入,钱从何处来 ?从领导来,从上级来。桐梓湖村是全省文明新村示范单 位,省市县三级不少部门倾情投入。 监利这次百名机关干部下村当第一支书,半个月不到 就出现了一批为村里办实事特别受群众拥护的先进典型 ,第一个是邮政局的干部,包的是新沟镇新南村,主要成 绩是一下村就争取到邮政局资金投入,维修了已经毁损的 新南大桥,为老百姓解决了生产生活的一大难题。一同到 新沟任职的另一名农业局干部,工作特别认真,就是差点 “干货”,自己老觉得“不好意思”,该村支部书记说得挺实在 :“下乡蹲点,送政策送技术,最好还能送钞票,农村工作 实在,农民需要实惠,所谓人缺思想地缺肥,村办事业缺 的是人民币,蹲点的领导最好能带一点来。” (四)找政策 周老嘴镇和程集镇是省级贫困乡镇,每年沾政策的光 ,可以办一些公益事业。像程集镇这两年修了一条主公路 ,72万元,多半是上级支持的。周老嘴镇这次又争取了一 个重头项目:农田高产示范区项目,涉及到几个村,估计 投资上千万。柘木乡付桥村争取到一个国家土地改造项目 ,自己不花一分钱,全部由上面拨款。桥市镇血黄村争取 上级政策,把全村的农田改造纳入国家万亩优质稻基地建 设,得到国家投资20多万元。前面提到的桥市镇长垸村吴 老板投资修公路,公路验收达标,他们又可以从配套政策 上得到30万元,又可以做成一笔不大不小的公益事业。全 县所有村级修路达到标准的都能享受一公里补5万元的政策 配套资金。柘木乡、尺八镇、上车镇、红城乡等几个沿长 江边上的乡镇因为长江干堤整险加固挖田较多,得到了应 有的政策补贴,老百姓分了一部分钱,村集体也办了一些 公益事业。其他如民政、扶贫、文化、广播、电视等方面 也有一些好政策下乡,会钻会找的干部总能先得、多得一 些实惠。这似乎印证了农村的一句俗话:早起的鸟儿有虫 吃,好哭的孩子有奶吃。 这种争取政策兴办公益事业的事,村一级可能要被动 一点,乡镇和县一级主动一些。今年监利县乡村公路建设 全面启动,县里在争取大政策倾斜,这些大政策包括国债 交通建设项目,中部崛起战略,粮食生产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武汉市和江汉平原率先实现交通现 代化等。监利县委、县政府于9月5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 如何争取政策改变监利落后的交通状况,会上制订了监利 交通发展的近期目标,即新建通乡二级公路200公里,县到 乡镇所在地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新建三级油路 100公里,乡镇与乡镇之间连接公路基本黑色化等。有县里 这一个争取政策的规划引导和拉动,全县乡村公路建设已 呈热的趋势。 (五)找企业 找企业有两种情况,一是找办在村里或村边上的县乡 企业。想办村级公益事业,找他们支援一点,或者叫“敲”一 点,这些企业和他所立足的村相互依赖发展,做点贡献应 该。这在全县不普遍,因为监利工业一直“短腿”,有企业和 有能力支援村办公益事业的企业太少了。新沟的银欣可算 得上一枝独秀。他们为新沟镇、为企业周围的村包括他们 设在其他乡镇的分厂,为所在乡村都做了一些公益事业投 入。其他如容城、朱河,因是工业老镇,也有这方面的不 多的例子。桥市镇血黄村地处湖区,村支书唐爱林笑称 :“一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地方”,这一次“忽如一夜春风 来,两树梨花接连开”,一树梨花是前面提到的争取20万元 万亩优质稻基地投入,另一树梨花是随岳高速公路过境 ,唐爱林以施工须有好路走为由找施工单位,已基本达成 协议“以施工单位投资为主体地建设村级新交通”。施工单位 老总笑说:“血黄村厉害,过路企业都不放过”。 另一种情况是依托村办企业收入或其他经营收入兴办 公益事业。这样的村不多,监利县778个村总负债41102万 ,负债100万元以上的村82个,10万元以下的村106个,只 有40个村基本无负债。我在走访的近百个村中,只有三个 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用村里的企业积累为群众办好事 。”这三个村一个是柘木乡长江村。长江村靠近长江,靠江 吃江,村集体有一只摆渡船,那是一根摇钱树,还有200亩 芦苇,那又是个聚宝盆。群众在大江两岸做生意,都还富 裕,村里房屋排了队,水泥路进了门,“老婆婆下雨天穿绣 花鞋串门”。村办小学修的“小巧玲珑,有欧洲情调”。村办 水厂,可供3000人吃水,全村只有660人,外村沾了一多半 的光。现在村里还有60万元存款,所在的柘木乡还借了他 们几十万元钱。 另一个是汪桥镇上坊村,也有一点交通优势。它是几 个乡镇的交叉口,有一条小街,这个村的支部书记李盛明 ,当了11年村干部。这两年,村里改造了低湖田,花了1万 元;铺了一条油渣路,贴了2万;办有线电视,村里贴了 7万;每个组新配了一台电动机,用了2万;修了一座桥 ,5000元。事情办得比较多,也办得比较好,钱从哪里来 ,群众都晓得:“卖土地卖的钱”。村里有一片原来办轮窑厂 现在倒闭的闲置荒地,村支部在这片荒地上大做文章,一 开发二炒作,第一次卖出14万元,第二次卖出37万元,还 可卖几十百把万元,李支书笑说:“房地产涨得特别快,现 在一个台基卖3万还争的打架”,办完这些公益事业,村里不 欠一分钱的外债,村里账上还存28万元的现金,农户还欠 村里9万元的债。 第3家是朱河镇城建村。城建村依小城而建村,村支书 杨立明当了17年书记,7年村主任,7年小队长,是村里“长 了毛的元老”。去年他“发了一大作”,为村里修了29条路 ,“所有角落都修进去了,水泥路修到大门口只可惜不好修 上楼”,这29条路全长4446米,宽3.5米,没有要求老百姓出 钱(道路竣工庆典时,一部分老百姓自发地送了一部分钱 ),总投资98.64万元,其中村里投资70万元,组里投资 28万元。钱从哪里来?村里有几个小企业,组里也有收入 来源,这些年村组干部“节衣缩食”节约和积累了这笔钱。 城建村的公益事业有别于全县,应该说是规模和品位 上了一个档次,尤其是品位。小学生读书全免费。大学生 读书有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村里现有大学生27人。老 年人发奖金,全村70岁老人69人,每年春节每人发100元的 长寿奖。退休村干部有补助,村退休干部6人,每人每年 1280元。杨支书告诉我,从今年开始,准备搞一个老年人 三级保险,“不用国家保,我们自己搞”。村里60岁以上的老 人现有191人(老的比小的多,全村14岁小孩只有123人 ),村组户三级出资各三分之一,保每月生活费40元。估 计村里每年要出8万元钱,这8万元钱已有了着落,他们正 在筹备在开发区建一栋房子出租,14间,6000元1间,每年 可收8万元,这栋“老年人保险楼”又是一大公益事业,并且 是有层次的公益事业。 (六)找“一事一议”和“两工” 实际上,找一事一议和两工也是找政策,因为它是专 门的税改政策,把它单列出来,是为了说得清楚一些。 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工作的通告》(2002年6月21日)第三条规定:村内兴办集 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和用工,不再由农民固定承 担,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监督使用。筹 资额每人每年最高不得超过15元,筹劳每人每年最高不得 超过10个标准工日。 《湖北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暂行)》第 五条规定:下列项目所需资金按规定途径解决,不得以兴 办村级公益事业名义向村民筹集资金:1、农村义务教育、 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初级卫生保健、 优抚、民兵训练、乡级道路建设。2、村级干部报酬,五保 户供养,村办公经费等。第六条规定:全省用3年时间逐步 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2002年每年农 村劳动力承担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最高不超过22个 ,2003年不超过15个,2004年不超过10个,2005年全部取 消。第7条接着规定,两工取消之后,仍需向农民筹劳的 ,每个劳动力每年承担劳务不得超过10个标准工日。 上述文件政策写得很清楚,村级公益事业只能在一事 一议和两工中解决。对于一事一议,有明确的要求,有事 才议,议后报批,批后执行,专款专用;对于两工折资 ,中央和省里文件也规定得很清楚,不能强行以资代劳 ,除防汛抗灾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外,不能跨村使用。两项 筹资筹劳都要本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 控制”四句话原则进行(农业部印发的《村级范围内筹资筹 劳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为此专门制订“三个不准”,其 中两个不准是:不准超范围、越标准进行一事一议,筹资 筹劳,不准在农业税及附加和一事一议之外对农民进行任 何形式的摊派和收费(国办发[2003]85号)。 上头的文件规定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下面的情况 如何呢?也就是一个村的一事一议和两工究竟能收多少钱 ?可以办多大的事?是不是按规矩收了?收了是不是办了 事? 下面是周老嘴镇5个村的调查情况: 爱华村2297人,1290个劳力,今年一事一议收了3万元 ,两工收了5万元,共计8万元钱。他们村用两项收入3年办 了一件事,即修了一条路,4000米,花了17万。 罗家村,1506人,835个劳力,今年一事一议收了2万 元,两工收了4万元,共计6万元。村里把这笔钱补贴在今 年的农田改造上,疏洗了4000米的沟渠。 向桥村1 3 6 8人,7 4 4个劳力,今年一事一议收了 20520元,两工收了37200元,合计57720元。村支书雷运章 说,这两笔钱只能维持修整旧有的公益事业,比方说修补 桥梁和路面,修整涵闸和沟渠,搞新建设远远不够。他们 村有4件事急需要搞,一是修了4年的碎石路要重新翻修 ,二是全村的老沟要疏洗,三是全村26座桥洞涵闸都已老 化,还是1972年建的,今年只整修了3处,其余的17处估计 要花20多万,四是想办一个水厂,要60万元。完成四件事 需要上百万的资金,靠一事一议和两工“做胡椒都不辣”。 七台村1189人,702个劳力。今年一事一议收了1.5万元 ,两个收了3.5万元,合计5万元。这5万元贴在今年多方投 资的村级道路建设中。 大李村,1673人,898个劳力,今年一事一议收了2万 多元,两工收了4万元,合计6万多元,这个村近两年的道 路建设工程量大,两项资金都补贴进去了。 周老嘴镇的两工都已折资收取,其他乡镇有的已收了 ,有的还未收。全县也有少数村不收一事一议或两工。 手头有一份监利县2004年劳务负担总表,全县21个乡 镇(两个农场在外)农业人口95.2万人,劳动力51.6万个 ,一事一议总收入1364万元,人平14.3元,两工489万个 ,劳平9.5个,按每工5元折资,两工应收2447万元。全县一 事一议加上两工斥资等于3811万元,平均每个乡镇181万元 ,平均每个村48986元。 一事一议和两工平均每村48986元,这是应收的,实收 情况有差距。监利县有三分之一农业劳动力出去打工,有 四分之一的农业人口在外面,收这两笔款子非常难,一般 的村能收60%差不多。60%是多少,平均每个村是29391元 ,这笔钱能做好大一件公益事业呢?修村级油渣路只能修 200多米,修村级水泥路只能修100多米,修个简单的人行 桥还可以,修个自来水厂,少说也得10年积累。这笔钱理 论上是要专款专用,实际上不大可能,钱上面又没作标记 ,收起来后哪里要得急就往哪里按了,一部分村用在村三 项开支里了,一部分村用来还债和抵了任务,真正用在公 益事业上的并不很多,这也就是当前税改之后农村公益事 业大多处在停滞状态的症结所在。白螺镇高黄村支书彭训 清就此编出一首顺口溜:钱少不够用,专款未专用,户里 收不齐,村里防空洞(债务亏空)。 税改政策里还有一个可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不 过,只是一小部分,附在一事一议和两工政策之后说一下 。鄂农税费改办[2003]14号文件指出:村级机动田缴纳的农 业税正税必须统一入财政金库,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具 体安排,可以适当增加村级运转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方面 的支出。政策里的资金好像只有一点点,但是,实际工作 中,少数村正是利用机动田收入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监 利沿湖乡镇分盐镇、棋盘乡、福田寺镇、毛市镇、柘木乡 、白螺镇、朱河镇、桥市镇等十几个地方,村里机动田相 对多一些,有的村机动田面积大于计税面积,这些村的机 动田收入有一部分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 (七)再找群众 第六条找一事一议和两工已经找过了群众,农民该交 的交了,乡村该收的收了,税改政策规定,凡是没有政策 依据、村级自立名目向农民收取的各种费用一律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