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写材料80条真经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写材料80条真经 一、东方亮 1、文字工作尤其是起草领导讲话这个行当,一茬一茬 的笔耕者生生不息相接续,从“新手”成为“硬手”,都 是一点一点积累、一步一步过来的,如果没有写过百把篇 稿子、熬过几十个不眠之夜,笔杆子是硬不起来的,“金 刚钻”也是炼不成的。 ——摘自《曾把天亮做信念》 2、把一篇文稿用金字塔来打比方的话,塔尖是立意 ,棱边是架构,底座是文字。立意这个顶点的设定,决定 了讲话稿是巍峨的山岭还是低矮的土丘。因此,讲话稿的 起草绝不单是文字语言的问题,更为本质的是思想水平、 思维层次的问题。 ——摘自《写作的正倒两个“金字塔”》 3、立意、架构、文字三要素中,文字是最基础的、是 打底的,高于文字的是架构,高于架构的是立意。把一篇 文稿用金字塔来打比方的话,塔尖是立意,棱边是架构 ,底座是文字。 ——摘自《写作的正倒两个“金字塔”》 4、就讲话稿而言,在立意、架构差不多的情况下,文 字组织、语言表达的水平,又直接决定了讲话稿的高下、 优劣,决定了讲话稿是精雕的玉还是粗朴的璞。 ——摘自《写作的正倒两个“金字塔”》 5、起草讲话稿需要有参照,看看过去说过些什么,了 解一下别人怎么说,这都很正常,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但简单的“拿来主义”则是不可取的,不能把“参照物 ”直接变成了“标的物”。 ——摘自《要走“需要之门”不要走“省事之门”》 6、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必须以领导为本位,从领导的 需要出发,最终满足领导的需要,这是构思文稿、起草文 稿、修改文稿必须始终紧扣的“原点”。 ——摘自《要走“需要之门”不要走“省事之门”》 7、接到讲话稿起草任务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恰恰不 是急于动手,而是先站到“原点”想一想:领导为什么要 作这个讲话?最想表达的是什么?与此相关联的,必然要进 一步研究领导对所讲问题的基本看法、态度取向,以及特 别关注的点,等等。 ——摘自《要走“需要之门”不要走“省事之门”》 8、我对文稿写作有一个基本的取向,就是要做“思想 者”,不要做“文字匠”,不赞同那种把主要功夫下在抠 字眼上的做法。但这也是就总体而言的,看重谋划时大开 大合的思维、谋篇布局的能力,与最后环节对文稿进行仔 细打磨并不矛盾。 ——摘自《要走“需要之门”不要走“省事之门”》 9、稿子中可能有哪些“污点”呢?一是错误的信息。 包括情况、数据、事例等的引用,是否正确、准确,有疑 问的要核清楚。二是语言的疙瘩。有些话在稿子中看着很 顺畅,但一读起来就很拗口、很别扭,这些话都得设法改 过来。有的领导可能还有个别字词的发音障碍,也要注意 避开。三是文字的“苍蝇”。特别是那些“成套”的说法 、提法,在修改稿子的过程中往往每个层级都不会去关注 ,里面就可能埋着多字、漏字或错别字的“苍蝇”,而这 些说法、提法,其中的每个字都是关键字,容不得出差错 ,否则会让领导很尴尬,最后打磨稿子时可不能小瞧了。 ——摘自《要走“需要之门”不要走“省事之门”》 10、对于文稿写作特别是领导讲话稿起草来说,一般 情况下,表达都是非文学化的,讲工作、说事情,为什么 干、干什么、怎么干,一条一条说清楚讲明白就行,用的 都是大白话,让人一听就明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不 要云山雾罩、掉书袋。 ——摘自《文学素养可助力》 11、干文稿写作这一行的,不论学的什么专业,有过 什么阅历,都应当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这样,面 对不同要求的文稿才能写什么像什么,表达得合乎身份、 合乎语境、合乎受众的心理。 ——摘自《文学素养可助力》 12、文稿写作固然也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常识甚至技 巧,但毕竟不同于纯技术性的活儿,只要按规程操作就能 完成好。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儿,其中的许多道道是需要 去悟的。 ——摘自《 “白天拎包、晚上写稿”的益处》 13、学习文稿写作,最主要的要靠实践摸索,就好比 学游泳,即使把动作要领背得滚瓜烂熟,到了水里也不一 定浮得起来。 ——摘自《 “白天拎包、晚上写稿”的益处》 14、以领导为师,核心是学习领会领导的思想理念 ,掌握领导的思维方法。研读其讲话、报告等书面材料也 是一个渠道,但那是间接的渠道。如果有机会多跟领导在 一起,经历各种讲话场面,感受不同的讲话语境,注意每 次讲话的现场发挥,这比光看材料来领会领导的思想,无 疑要更直接、更全面、更准确,也更鲜活、更清晰、更透 彻。 ——摘自《 “白天拎包、晚上写稿”的益处》 15、虽说文稿写作是个具有创造性的活儿,但也必须 清楚,它本质上又是带有永远的“辅助”属性的,干这活 儿同样要坚持“需求导向”,就是要与领导同志需求相契 合。 ——摘自《 “白天拎包、晚上写稿”的益处》 16、想”与“写”,好比起草文稿的前一道与后一道 两大工序。“想好了再写”,我认为是一条基本的法则 ,且无论轻重缓急,都应尽可能在“想”这个前道工序上 把功夫下足下到位。 ——摘自《功夫最好下在前面》 17、文稿起草中,“想”的功夫下了还是没下,下到 了还是没下到,效果大不一样,过程体验也绝不一样。两 相比较,尚未动手便颇费思量,看似比立马开写耗神费力 ,其实是最讲效率质量的,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是 “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而与之相反,匆忙上阵,仓促动 手,前面不费事,后面则要费大事。 ——摘自《功夫最好下在前面》 18、时间越紧,越要想明白、拿得准。因为稿子交给 领导时已没有调整修改的时间,如果“不靠谱”,领导只 能将稿子弃之一边,靠自己现场发挥了。我的感受是,遇 到这类急用的稿子,倒逼着自己去想的时候,大脑快速运 转,往往还能急中生智,冒出些火花来。 19、平时能积累些什么?一是知识的积累。加强延伸性 的学习,多作一些研究性的思考,花点精力去掌握一个事 情的前因后果、历史脉络、最新变化,保持知识的深度和 新鲜度。二是观点的积累。无论是从各种评论中看来的 ,还是自己思考来的,对那些热点问题要形成自己的认识 ,攒一些想法。三是语言的积累。生动的语言,精彩的语 句,凝练的说法,积累一些“提神”的话,能够让文稿 “活”起来。 ——摘自《功夫最好下在前面》 20、一个老命题,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资料,最 应该做的就是从这些海量的看似再寻常不过的字句、观点 中,把最有价值、最有内在张力、最有改造拓展空间的部 分敏锐地区别、提炼出来。通过外在形式的重组、内在逻 辑的重构,成就文稿的立意之新、表述之新,以及形式之 新。 ——摘自《面壁苦思方得破壁之功》 21、在写稿这档事上,大都会经过三种状态:第一种 ,初入门时,觉得写稿子太难,什么都不懂,特别是对要 写的领域知之甚少,无从着手;第二种,写久了,觉得写稿 子不难了,似乎就那么回事,掌握几个套路,以不变应万 变,什么材料都不怕;第三种,再往前进一步,觉得写稿子 还是难,特别是面对老命题时,难在出新,难在求变,感 觉自己到了一个临界点,有一种被困住的感觉,陷在某种 状态之中,就是上不去。 ——摘自《面壁苦思方得破壁之功》 22、如果说这当中有些体会的话,大致是这三条:第一 ,要有“想不出来也要想”的不甘心,这是破壁之志,也 是必要的前提;第二,要有一篇又一篇的不断积累,从量变 到质变,这是必经之途;第三,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特 别是要能够从别人的一词半句、只言片语中寻找灵感的激 发点。 ——摘自《面壁苦思方得破壁之功》 23、要把工作谈到位、把问题分析透、把事情讲清楚 ,还得有股子钻劲,有股子灵性和悟性,想着法子写出一 些别人愿意听、听得进、也能够接受的“道道”来。 ——摘自《总得写出些“道道”来》 24、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写领导 讲话稿也一样,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多从听会对象的角度去 考虑要讲的内容,把握说话的度,多说一些接地气的话 ,干部也自然能够理解和接受。 ——摘自《总得写出些“道道”来》 25、不少同志怕写务虚的稿子,因为这类稿子主要解 决的是思想问题。这样的稿子,应少一些“老子训儿子 ”的居高临下,多一些老师教导学生的循循善诱。 ——摘自《总得写出些“道道”来》 26、如果从写出些“道道”的角度作个归结,大致可 以归为三类:一类是“深”一些的道道,通过反复研究思 考,反复比较推敲,反复提炼升华,增强内在逻辑性和实 际针对性,力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一类是“新”一些 的道道,不落俗套,不老调重弹,即便是旧主题也要有新 思维,旧观点也要有新论证,旧材料也要有新概括;一类 是“特”一些的道道,不断碰撞、换位,找角度、找灵感 ,形成自己的鲜明观点和独到见解。 ——摘自《总得写出些“道道”来》 27、不管是哪一种写法,关键是能够引起受众共鸣、 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表述 要严谨、表达要准确,力求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言不 烦、意尽言止。从起草之初到文稿完成,都得一句话一句 话写到位、一个词一个词抠准确。 ——摘自《总得写出些“道道”来》 28、搞综合文字,总有力所不及的时候。想把稿子写 得更好,要清楚自身的所长所短,善于扬自身之长,把力 所能及的地方做好,还要善于整合智慧资源,借他人之长 把力所不及的地方补上。这样,最终呈现出来的,才是高 质量的稿子。 ——摘自《力所不及当借力》 29、“棋无眼则死,文无眼不活。”就讲话稿而言 ,所谓“眼”,大致是其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既是内容 的概括点,也是精神的凝聚点。有没有“眼”,“眼”做 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讲话稿的生气和感染力。 ——摘自《做“眼”之功不可少》 30、一位老领导和我“眼”探讨过这样两个观点:第 一,别指望领导讲个什么,听的人都会奉若圭臬。很多时 候,领导一篇讲话讲下来,下面听的人能记住那么一两个 观点、甚或那么几句话,就很不错了。第二,别贪求讲话 全面无漏,其实听的人不太会去想什么内容你没讲,他们 关注的是你讲的内容怎么样,是不是让人有触动、受启迪 。 ——摘自《做“眼”之功不可少》 31、在我看来,文眼有大、中、小之分。所谓“大眼 ”,就是文稿的主旨。每个会议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要解决 的问题,把主题提炼好,“大眼” 就出来了。 ——摘自《做“眼”之功不可少》 32、所谓“中眼”,可以理解为阐发主题的核心观点 。一般来说,表述意义、提高认识的观点要体现高度,分 析形势、剖析问题的观点要体现深度,总结工作、部署任 务的观点要体现精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的观点则要体 现力度。 ——摘自《做“眼”之功不可少》 33、如果说“大眼”解决的是立意层面的问题,“中 眼”解决的是架构层面的问题,那么“小眼”则主要解决 表达层面的问题。做“小眼”,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尽 量把一般性的话变成有冲击力的话,把普通的话变成耐人 咀嚼的话,把平淡无奇的话变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话。 ——摘自《做“眼”之功不可少》 34、对于那些要起到鼓动作用的文眼,遣词造句要富 于激情,讴歌时气势昂扬,抨击时正义凛然,必要时还得 有点霸气。对于那些要起到点拨作用的文眼,推心置腹也 好,轻松活泼也好,设身处地也好,笔锋中都要藏着真性 情,辅之以循循善诱。对于那些要起到警醒作用的文眼 ,则要旗帜鲜明,必要时要猛击一掌,点醒梦中人。 ——摘自《做“眼”之功不可少》 35、如果要对做“眼”的方法加以概括的话,我感到 有两个方面是特别需要把握的:第一,指向要鲜明。客观 上要奔着问题去,突出针对性,在找准问题、把握要害的 基础上,提炼出一针见血、对症下药的话。主观上要对上 领导的思想,把领导的意图和认知恰如其分地转化为文稿 的“眼”,让领导“见文如见己”。第二,浓淡要相宜。 既要符合领导的身份,充分考虑领导的个人风格,让领导 能接受、愿意讲,又要顾及受众需要,想清楚听众最想听 什么,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句式上宜长则长、宜短则短 ,文风上宜雅则雅、宜俗则俗,讲到人的心坎上,才会引 起强烈的共鸣。 ——摘自《做“眼”之功不可少》 36、所谓“自由王国”,并不是说写稿子不费吹灰之 力,信马由缰,一挥而就,而是因为把握了其中的“道 ”,即文稿写作的内在规律,从而能够摆脱“必然王国 ”无所适从的盲目性,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进入自觉地 有所创造的一种写作状态。 ——摘自《迈向“自由王国”》 37、老笔杆子们都知道写稿子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想明白才能写明白。这个“想”就是站在原点上想。 文稿干什么用,关键取决于讲话的场合,不同的场合有不 同的要求,甚至不同的风格。文稿起到什么作用,关键是 把领导要表达的意图弄明白,这是文稿的灵魂。 ——摘自《迈向“自由王国”》 38、如果把文稿比作禾苗,那么资料就如同土壤,第 一手资料就是最有养分的土壤。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 资料,文稿的基础才能扎得深打得牢,观点才能立得住站 得稳,语言才能影响人打动人。 ——摘自《迈向“自由王国”》 39、写稿者与用稿的领导之间,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服 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包括观点上的互 动、语言风格上的互动,而好的文稿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互 动成果。 ——摘自《迈向“自由王国”》 40、一方面,凡是涉及省委的重要文稿,特别是一些 不熟悉的领域,都要事先搞一些短平快的座谈,或者电话 讨论、上门求教,听取专家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另一方面 ,在平常生活中做有心人,哪怕坐下来跟亲戚、朋友、同 学、邻居聊天,有意识地从微观层面了解一下基层的实际 感受,从一大堆纷繁复杂的资料中抓住最有价值的成分。 ——摘自《迈向“自由王国”》 二、谢亦森 41、一些同志虽然不缺吃苦耐劳的态度、精益求精的 追求,写出来的东西却多半是次品甚至是废品。原因何在 ?就在于为文字而文字,被文字套牢了、框死了。比如 ,习惯于唯书唯上,寻章摘句,照抄照搬,与实际工作相 脱离;沉溺于堆砌辞藻,咬文嚼字,拼凑排比,满纸八股 腔调;热衷于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空话套话,让人云里 雾里;满足于面面俱到,平铺直叙,泛泛而谈,写来写去 写不到点子上,等等。 ——摘自《给文字插上思想的翅膀》 42、机关文稿除了结构、文字等因素外,至关重要的 就是要使文稿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文字只有插上思想的翅 膀,才会有动感和力量,才能登高致远、灵动飞翔,否则 就只能是一堆令人生厌的文字垃圾。 ——摘自《给文字插上思想的翅膀》 43、要使材料具有思想性,需要多方面因素作支撑。 它来自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厚的知识学养,来自对上级精 神的深刻领悟和对本地实际情况的切实把握,来自对事物 的细致观察和正确认知,来自对领导意图的全面准确掌握 和融会贯通,还来自个人的意志、悟性和奉献精神。 ——摘自《给文字插上思想的翅膀》 44、实际上,除非那些久经磨炼、驾轻就熟的大手笔 亲自出手,一气呵成的情况并不多见,对于多数秘书尤其 是入门不久的新手来说,出“次品”“废品”的情况屡见 不鲜。正是对失败的一次次反刍,才使我们的写作水平一 次次得到提高。 ——摘自《心灵的反刍》 45、要胜任繁重的写作任务,就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 。尤其是党委、政府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的文字秘书,起草 的材料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政法、科技、教育等 方方面面,由此就得认真学习掌握上级决策部署、政策法 规和该领域的知识,要不然写起来不仅不上道儿,还会常 常写着写着卡了壳。 ——摘自《心灵的反刍》 46、 “爬格子”既然如此之苦,幸福感觉又从何而来 呢?这当然不是“爬”的即时感觉,而是无数次“爬”之 后的滞后感觉——当我们不仅在写作水平上,而且在思想 和认识水平上都得到锻炼提高且进入相对成熟境界时的那 种感觉。正应了那句话——前进路上不可能铺满金砖,但 当你踏过坎坷、荆棘、沼泽而胜利到达目的地时,回首望 去,就会觉得步步都是金砖。 ——摘自《“爬格子”的幸福感觉》 47、谁都知道,“爬格子”不可能凭空想象,得肚子 里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