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栗战书在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栗战书在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座谈会上的 讲话 (2021年5月27日) 栗战书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签署的主席令,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 法将正式实施。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推动这部法律的贯彻 实施和宣传普及。刚才,5位同志先后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 ,还有一些部门提供了书面交流材料,我都赞成。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总书记多 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明确战略举 措和工作重点,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 村振兴道路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后,党中央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制定发展规划,为乡村振 兴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2018年6月,党中央印发《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基 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具体内容。2018年、2019年、2020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对“三农”工作 进行全面部署。现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 贫,“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 村现代化,这也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 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度、深度、难 度和时间长度,一点也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足 以凝聚智慧和力量的脱贫攻坚精神,持续深入地促进农业高 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全面振兴乡村,法治是重要保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 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制定 乡村振兴促进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由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 牵头起草,历时一年多,于2020年6月初次提请审议。今年4月 29日,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立足新发展阶 段,全面总结了这些年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法治实践,是一部 “三农”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正确理解这部法律,有 三个大的要领必须把握住、把握好:一是,乡村振兴促进法是 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为核心的振兴法,不只是促进经济发展,而是立足于促进乡村 全面振兴,除了产业振兴之外,还包括农村人才振兴、文化振 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 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二是,这部法律要解决好农业农村 承担的三大历史性任务,即保障好农产品供给安全,保护好农 村生态屏障安全,传承好中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对此,在今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有明确表述,即“充分发挥农业农产品供 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我认为,无论是过去、现 在、还是将来,这三大历史性任务都是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 中的战略定位,都是应该长期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即使乡村全 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这三大历史性任务也不会 改变。三是,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包括 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建设,这其中,坚持 农民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新时代农民素质是关键。乡村振 兴,当然要举全党全国之力,要靠城市、工业的支持和反哺,但 从根本上讲,主体还是农村群众,核心要素是一代又一代高素 质的新型农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是培养造就更多 乡村人才,让乡村振兴有足够的人才力量,特别是让年轻人热 爱农村、热心农业、有志于在农村创业扎根。 我们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乡村振兴促进法的 重要意义,一条一条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下面,我围绕这部 法律规定的若干重点,作些提示和强调。 一、要因地制宜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 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法律第二章用了12条(12至23条)专门讲产业发展,占了整 部法律74条的近六分之一。 现在,乡村产业不像过去那样就是“种、养、加”了,还有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体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现代新兴工业在一 些乡村也可以发展起来。现代农村产业可以是一个三次产 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乡村振兴首先要使农民收入不断 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产业支撑是 基础。由于各种原因,乡村产业发展还有一些堵点和痛点,比 如缺人才、缺资金,市场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对于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法律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要通过推进法 律实施,让法律规定落下去、实起来,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 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 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一定要避免一种倾向,就是忽视粮食和农 产品生产。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 过关了。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有1万3千多亿斤 ,但粮食进口量也创历史新高,约2800亿斤,相当于总产量的 20%还多,粮食进口依存度还是很高的。粮食等农产品问题 ,决不能靠大量进口来解决,还是要靠农村,靠农林畜等产业的 发展来保障。要把这些产业作为农村的基础产业来支持、 培育、发展。发展其他什么可以发展的产业都行,但决不能 削弱、动摇、放弃这些基础产业。对此,法律第8条作了明确 规定,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 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与此同时,第14条、第15条,对保障 粮食安全的“两个要害”,即耕地和种子也作了明确规定,这些 都要认真贯彻落实。 二、要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乡村人才、土 地、资金等要素总的看仍然是单向流入城市,可以说处于“失 血”、“贫血”状态。特别是人才问题,很多地方由于青壮年劳 动力外出务工,形成空壳村,出现了“386199”部队的现象,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发展。 如何解决好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章讲了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包括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 制、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等,这为乡村 振兴的人才支撑提供了法律保障。 乡村人才振兴,要抓住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这个 关键。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 发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 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城市、公职人员当 中,有专门的机构、队伍和机制、制度,但在农村、农民当中 ,还普遍比较薄弱。要把对农民的教育作为落实这部法律的 一个重点,完善教育机制、灵活教育方式,教育他们爱党爱国 ,热爱社会主义,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建设,普遍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要组 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