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数论”文章的修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数论”文章的修改 修改文章不能凭感觉“任性”而为。笔者感受,一篇文章摆在面前,改什么、 从哪里切入、怎么改?过程中应把握什么节律?围绕哪些要素来改?如何转换角色 和思维?最后改到什么程度算好?这些问题,都“有术有门”,有诸多“门道”在 里头,没有点章法,就会乱套,行家在修改时,都是心中有“数”的。  修改者心中该有哪些“数”呢?下面,笔者谈点看法。  1.数字“8”:牢记八个过程  凡事都有规则。做事得按套路出牌,否则就会乱套。改稿也有套路,只要善于 总结,有了套路并循着套路走,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循序渐进,节奏就不乱,效率 也高。  我感觉,可把整个修改过程从头到尾解构成八个“动作”,就像“八段锦”一 样,“前后连贯、上下相随”,有条不紊。  第一段:凝神静气接任务。一般说来,练习八段锦的人,预先都得做一件事情 ,就是放松身体、平心静气、调匀呼吸。这在武术里称为“预备式”或“起手式 ”。  如果把改稿理解为一套动作的话,也要一个“起手式”,这个“起手式”就是 调适心理、调整状态,消除心理上的畏惧感,做到在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去应对。  第二段:打破沙锅问背景。民间有句俗语: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这是个颠扑不 破的真理。对修改来说同样成立,拿到稿子后,先不着急动手,最好“让子弹飞一 会儿”。  利用这个间隙,你可以对写作的背景仔细琢磨一番,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找 起草部门或起草人问一问、聊一聊,听听原作者的想法,先探个究竟、摸个虚实。 最忌讳的是,不问三不问四,想当然改一通,实践证明,这种鲁莽的做法,是会碰 钉子的。  第三段:带着问题查资料。任何人都不是百事通,不可能做到了如指掌,尤其 是修改专业性强的稿子,难免有看不懂、吃不透、把不准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   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急,看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遇到不懂的,赶 紧查,马上搞懂,现在查阅资料都很方便,有时手指一动,网络一搜就出来。  关于查询的内容,我以为最有用的就是相关工作总结、信息简报、政策文件、 领导讲话稿等等。一般来说,经常改稿的人都是“圈内人”,平常一定会有很多 “屯粮”,这个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第四段:进入文稿探究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前面几招,也算基 本掌握一定背景知识,接着就需要进入文稿探探究竟了。  怎么个探法?我的经验是给自己一个角色定位。比如,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读 者,先别想其他的,心平气和地进到稿子里,顺着作者的思维从头到尾通读一遍 ,尽量理解作者的构思,把主题、结构、观点、内容、数据、逻辑摸个八九不离十 ,真正读懂了人家的作品,然后才有条件作出判断,否则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把好的改得反而不好,甚至把对的改都错了。  第五段:跳出文稿理头绪。古语说的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若总是顺着作 者的逻辑去理解,就会成为作品的“局中人”,局限了视野,限制了思维,不利于 发现问题。  接下来怎么办?笔者以为,在“钻进去”读懂构思之后,还要“跳出来”审视 问题,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用批判性思维去发问。比如,可以设想如果换做自 己会怎么写?领导适合说什么,听众想听什么?  第六段:望闻问切查病症。总的说来,以上五段都只是“热身动作”,作用只 是为后面作铺垫。“热”完身后,最关键的就是“诊断把脉”,找准文稿病症、病 灶、病因、病理。  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医给病人诊断,有“望闻问切”之法,检查文稿的“毛病 ”,可以借鉴这套方法,从主题、结构、内容、观点、数据多个维度,给文稿来一 次内科、外科“全身体检”。  第七段:辩证施治动手改。以上工作做足之后,就要实质性“动刀”了。值得 一提的是,在如何“动刀”这个问题上,有些人以为:无非就是文字上的增增减减 ,或表达上的修辞润色罢了。  这种认识显然不全面。事实上,修改是个多管齐下的过程,如同中医治病,需 要从整体入手,或增或删、或并或调、或换或连,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绝不是 简单的“一招半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  第八段:明察秋毫百错消。这是修改的最后环节,都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这关把不好,前面的就白做。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篇被动过“刀”的文稿,都 有存在错误的可能性,比如错别字、逻辑关系、语言风格等等。  显然,唯一方法就是校对排除一切问题,修改者要有“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 我办请放心”的责任和情怀,在文稿正式“出炉”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文稿 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把错误消弭掉。  2.数字“7”:改出七种境界  境界,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 境界,则自成高格。修改文稿也讲境界,这种境界就是稿子呈现出的层次水平。笔 者以为,一篇稿子应有“七重境界”。  第一重:规范。规范是文稿形式上彰显的秩序感,是判断修改质量的最低标准 。可以肯定的说,一篇形式上不规范的公文,谁也不会说它是好公文。  规范体现在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和排版格式三方面。对公文来讲,要做到规范 其实不难,只要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点符号用法》等标准规范来“依 葫芦画瓢”,按权威文件来表述通常不会有问题。  第二重:真实。追求真实性,是人类最基本的审美情趣,也是公文的基本精神 。公文姓“公”,真实是其“公心”的灵魂。  怎样体现这种公心?我感觉,真实性就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体现真实性,必然 要求修改者实事求是地运用数据和事例,做到不篡改,不伪造,观点客观公正,不 夸大成绩,不隐瞒问题,经得住推敲,经得住检验。  第三重:准确。任何一篇公文都是文字与数字共同表演的舞台,文字与数字的 准确性,决定了文稿的质量。  对公文来说,准确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字的准确性,二是数字的准确性 ,三是思想观点的准确性。文字上不能有错字、别字、多字、漏字,譬如,“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表述,不能丢了“供给侧”三个字。数字要求数值、名称、单 位、口径、符号等要精准。思想观点必须符合事实、规律、政策或被引用者的原意 。  第四重:通顺。写文稿是一种文字组合的技巧。美国著名认知科学家史蒂芬 ·平克把写作定义为:“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组织为线状展开的文字 。”线性展开的直观效果就四个字:文从字顺。  做到文从字顺,最基本的就是各表意单元之间符合逻辑规律,问题的轻重缓急 、大小多少、前因后果的铺展要有条不紊,逻辑上没有有违和感。  第五重:合情。文稿是给人读的,所以得考虑读者的感受,照顾读者情绪。有 些文稿虽然数据真实可靠,语言表达规范准确,但过于专业化,不易理解。有些文 稿语言表达又过于生硬,不够生动。笔者把这种问题称为“不合情”。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想可以这样来处理,一是适当使用比喻、排比、引 用等修辞格深入浅出地表达,二是通过名言警句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还可以有 感而发,用真心、真情来引起读者共情。  第六重:合理。合情之后,还得合理,因为“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合理就 是让文稿合乎客观规律。理有两层意思,一是“文理”,即文字表述的规律。比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二是“事理 ”,即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投入-产出”所折射的经济规律,事件 “萌芽—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