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如何打磨稿子标题,这是第四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如何打磨稿子标题,这是 第四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 今天来讲讲第4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汪曾祺说,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 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先模仿,再摆脱,最后自成一家。 上面三个步骤,是一个严格的递进过程。一切文字肯定始于模仿,前人学古人,我 们学前人,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搞文字,谁也跳不过“模仿”这一环,这是 规律与真理。“仿写”为什么能够成为符号锤?因为它有着独特优势:一是母体优 势。什么是母体?就是那些约定俗成、深入骨髓的东西,当它出现,不言自明。我 们读宋词,如果看到“花落”,那肯定是伤春;见到“折柳”,必是送别;遇 到“归燕”,一定是思念。经过时间的沉淀,它们变成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也 就成了所谓的“母体”。“仿写”就是从母体中制造“子体”,因为母子关系,当 它一旦出现,你就会感到莫名的亲切、血脉的联系。熊向晖在《我的情报与外交 生涯》讲过一个故事,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准备为外国记者们放一部 根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编拍的彩色戏曲片,也就是《梁祝哀史》。熊向晖担 心外国记者看不懂,准备将剧情介绍和主要唱段写成一本十五六页的说明书,然后 再译成外文,译名也取好了,叫《梁与祝的悲剧》。周总理得知后,直呼这是“党 八股”。他说: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你就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欣赏一部 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前再用英语作3分钟说 明,就够了。结果当然是大获成功,为什么?因为周总理巧妙地为外国记者找到 了他们自己的文化母体,那就是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二是成本优势。仿 写,其实就是拿来主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物美价廉。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但如果恰好有个巨人,你只要站到他的肩膀上,就能看得足够远,也就没有 必要一层层去盖楼。从0到1的创新,是很难很难的,但1到2、2到3则要简单很多。 辽宁舰不正是这样吗,如果没有瓦良格号这个所谓的“巨人”,靠白手起家,一 点一点试错,那个成本是不可想象的。腾讯的竞争策略也是这样,它悄悄躲在一 旁,看到某新生公司有了创新产品,先暗地观察,再慢慢跟进,最后靠体量优势 吃掉对方、占据市场。这虽然很不地道,但却十分管用。稿子与列夫托尔斯泰笔 下的“幸福”一样,好的稿子都是相似的,但差的却各有各的差法。既然好稿都 是相似的,那也就是说,你想不模仿都不行。所以,何不大大方方地模仿,心安 理得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呢?三是迭代优势。创新是一张“饼”,但不是从天 上掉下来的,而是一层一层烙出来的千层饼,并且每一层都是对上一层的模仿。所 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想看懂模仿的门道,必须弄清模仿的脉络,就 是要把这张饼的每一层都要搞清楚。举一个例子,王菲有首歌叫《致青春》,里 面有句歌词“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前一句出自汤显祖的《牡丹 亭》,今天我们重点看后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话是不是原创?当然不 是!它的上一层是谁呢?它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蜂》,原文为“采得百花成蜜 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那么这一句的上一层呢?它借鉴的是唐代诗人严恽的“尽 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这么一层层地梳理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很 多金句佳句,都是一层一层慢慢迭代而来的。记得自己刚写材料的时候,初读一 篇别人写的讲话稿,当时就一个感觉,这些话怎么就写得那么好,那么妙呢,自己 这辈子怕是都写不出来啊。后来看得多了,慢慢知道这一句是出自某某讲话,那一 句是化用的某某经典。知道了脉络,就不怕了,因为道道就在其中。找到了模仿 的演进逻辑,我们自己也可以模仿化用、迭代升级,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层。以 上是心法层面。下面,从实操层面,谈谈技法。其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用皎 然的偷语、偷意、偷势“三偷”讲过,随着这段时间的琢磨,我觉得可以站在皎 然和尚的肩膀上,继续“迭代”一下。从公文写作特别是打磨标题的角度看,仿 写这把符号锤主要有三大招式:01直引乔布斯经常引用毕加索的话:“聪明的艺 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是最入门的模仿、最经 济的模仿,但也是大有门道的模仿。要想偷到好东西,首先要见过好东西。广告 之王大卫奥格威说:“搜寻全世界,把最好的创意偷来。”凡是你想干的事,别 人早都干过,偷不到,只是因为你见的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积累,见 多才能识广,大量占有才能仿得高明。历史上有很多“直引”的经典案例,比如 前文讲到的王国维“人生三境界”,全部引用别人,不创一字而尽得风流。比王 国维更擅长直引的还有一位“老王”,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他有一首 十分出名的“直引诗”——《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惟有 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首颔颈尾四句,全部引用别人:第一句,白玉堂 前一树梅。出自唐代诗人蒋维翰《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 开。”第二句,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句熟悉吧,出处就是前面讲到的唐代诗人严 恽。严恽这辈子就留下这一首诗,还被罗隐、王安石两位文豪双双薅了羊毛。这 还不算,后面还有一位大文豪等着呢。第三句,惟有春风最相惜。出自唐代诗人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第四句,一 年一度一归来。出自北宋才女詹茂光妻《寄远》:“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 一归来。”这种直引,在文学上叫做集句,看似简单,实则很难。首先要博学广 识,知道去哪里抄;其次要巧妙组合,才能毫无拼凑痕迹、达到鬼斧神工。在公文 界也是如此,笔杆子们很偏爱这种直引式的集句标题,而且几乎也都是来自诗词。 为什么?因为诗词具有天然的工整性和音律性,是打造标题的上好材料。比如,我 们可以引一句:拿出“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闯劲;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 力;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同样,也可以引两句:要有“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确保信念过硬。要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 烧若等闲”的坚韧,确保政治过硬。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 担当,确保责任过硬。要有“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识,确保 能力过硬。02化用直引的优点在于直接拿来,但弊端也在于此。如果你没有王安 石天衣无缝的本事,那么很容易掉进鹦鹉学舌、抄袭拼凑的坑里。没关系,我们 还有第二大招式:化用。所谓化用,就是皎然讲的“偷意”“偷势”,因为上文已 经讲过,这次我们用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来进一步阐释一下。黄山谷的诗,一味 求新求异,用词太过奇崛,我是喜欢不起来。但他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等 观点,确实十分精彩。所谓“换骨”:就是“不易其意而造其语”,意思是虽然语 言的骨头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