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如何从小笔头变为大笔杆? 这位政研室主任有秘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如何从小笔头变为大笔 杆? 这位政研室主任有秘诀 在大家的印象中,写材料是机关工作公认的“苦差事”。过去常说,写材料的人 是“政治上的红人、工作上的苦人、生活中的穷人、家庭里的罪 人”,虽有一定夸张成分,但也不失贴切。年轻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 后备力量,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是必具的核心素质,而 写材料这种“苦差事”,恰恰是提升年轻干部核心素质最有效的 一种磨砺和淬炼。近年来,XX区委研究室持续加强年轻一代“笔杆子”的培 养,随着越来越多年轻血液的涌入,我们已经形成了以80后为骨干、90后为主力的 文字梯队,整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 方面的体会。 一、鼓起“敢写”的勇气,实现从“不会写”到“我能写”的转变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一部分年轻干部一提到写材料就畏难发愁,提笔千斤重,弃 笔一瞬间。特别是区委研究室,平时文稿数量多、标准高、要求严,也变相增加了他 们接受文字工作的心理压力、抵触情绪。因此,对于年轻干部文字能力的培养,我们 最先做的就是帮他们克服“怕”的心理,鼓起“写”的勇气。一是解剖麻雀,教方 法。年轻干部虽然学历高、脑子活,但很多从事文字工作的都是专业不对口的“跨界 选手”,刚接触材料基本都是懵懵懂懂、心里没底。所以,我们充分发挥文字骨干 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老带新方式,将文稿背后的逻辑立意、框架搭 建、文字表达、经验技巧等进行“全流程”解析,帮助年轻干部迈过“开不了头”的第一道 坎。二是常态调研,熟区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更没有决策权。对文字人而言,没有调查就写不出接地气、有血有肉的好材料。 我们鼓励年轻干部多走出去,直奔基层一线、项目现场、企业车间,每月开展2-3次 微调研,每季开展1次专题调研,并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调研成果 进行分享,让他们在常态化调研中既熟悉区情,又磨练文笔。两年来,由年轻干部操 刀的各类调研文章近50余篇,涵盖医疗机构改革、养老产业发展、古城保护复兴等多 个方面,为区委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三是肯定成绩,树信心。年轻干部写 材料第一怕不会,第二怕被否。通宵达旦、绞尽脑汁“熬”出来的材料,如果被全盘否 定或者推倒重来,极易打击他们对文字工作的热情。因此,对于年轻干部报过来 的,诸如通讯稿、信息稿等小材料,多以肯定为主,能够原文采用的尽量采用,或者 进行局部微调,让他们在获得肯定中,树立“能写”的信心。 二、培养“会写”的实力,实现从“写一点”到“写全部”的转变 写材料是“真功夫”“硬本领”,文章不写半句空,是凭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磨炼 换来的。对于年轻干部文字能力的培养,我们仍然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 律,压担子、促成长。一是夯实基础,找感觉。对于刚接触文字工作的年轻 干部,一般要求从录音整理、会议纪要等原创性不强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