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下)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下) 3、 选材用材阶段 标准最好像挑刺一样严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文章的身材是“清瘦”还是“臃肿”,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血肉”多少上。从这个意义 上讲,“身材”的管理问题,本质上是材料管理问题。 据笔者经验,材料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既有材料的搜集、存储,还有加工和使 用。 写作者如何管好材料?我的感觉是演好三种角色,在“精”字上下功夫。 1.像税吏一样,精挑细选、百般挑剔 矛盾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他说:“选用的时候,可就要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 挑剔了,整整一卡车的‘货’,全要翻过身来,硬的要敲一敲,软的捏一把,薄而成片 的,还要对着阳光照了又照,一句话,用尽心力,总想找个把柄,便扣下来,不让过 卡。” 高明的作者,在选材时应有百般挑剔的精神,把好入口这道关口,只有如此,才 能保证选择的材料典型、生动、可靠、权威。否则,搜罗了一大堆材料,只是为堆砌 材料制造了极大可能性。 2.像裁缝一样,对布料进行精心裁剪 一个有经验的写作者,在材料选好之后,不是说就万事大吉了,而要像裁缝一 样,花功夫把布料裁剪好,才能顺利缝出合身的衣服来。 裁剪目的无非四个:一是使材料由宽而窄。二是使材料由繁而简。三是使材料由 粗而精。四是使材料由厚而薄。总之,就是变得精炼好用。 剪裁的方法也有四种:一是归纳合并,把同一类别的材料归纳整合。二是去粗取 精,删除细枝末节和冗词赘句。三是概括提炼,形成材料的核心观点。四是深度开 发,挖掘材料背后的隐藏价值。这四种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分别使用,也可以多种方法 配合使用。 3.像月老一样,在配对上精打细算 在使用材料时,得懂得克制,这是确保文章篇幅不“发福”的心理机制。 我感觉这和吃饭是一个道理,当一个人面对一桌山珍海味时,如果这个人是个不 懂得克制的人,就会图口舌之快,大快朵颐,吃个十五分饱。 而如果是懂得克制的人,能挣脱欲望的控制,看菜吃饭、按需取材、适可而 止,吃个七八分饱就行了,而不是把所有美食一举“消灭”掉。 结果是可以预测的,懂得克制的人自然就能保持苗条的身材,反之则必然发胖。 把握用材的度,需注意两点。 首先,看材料和观点是否统一,这解决的是必不必要的问题。我觉得,用材料就 像月老牵线说媒,关键看双方是否对得上眼“两厢情愿”,否则无论单方看起来有多 好,在一起也是不合适的。 其次,看问题表达清楚与否,这解决的是度的问题。我以为,不管任何问题,只 要现有的材料已经足以说清楚就行了,并且,能用一个材料说清的,最好不要用两 个。这叫“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4、 叙事说理阶段 笔法最好像打针一样直白 用什么样的笔法,对文章“身材”的管理也是很关键的。 一般说来,笔法有“直”“曲”之分,直笔能一针见血,直截了当;曲笔“千呼万唤始 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莫名其妙。 在具体写作时,怎样才算“直白”?我的建议是三点: 1.开门见山,不绕“弯子” 所谓不绕“弯子”,就是交代背景、陈述依据、描述过程要简略,最好直截了 当,开篇破题。 中共中央在1951年就专门发出指示明确要求:“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 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 这个要求与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金字塔原理”一样,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 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让人一目了然。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践行了这种要求,文章开篇就摆出观点:“谁 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让读者第一眼就领会 了文章主旨,表达效率很高。 2.主线贯底,不分“叉子” 所谓不分“叉子”,就是笔墨不要游离于文章主线之外。可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 紧紧围绕主线来表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在逻辑要连贯。二是先讲 什么、后讲什么,要有条不紊;三是全篇的起承转合,衔接要自然、过渡要顺滑,做 到环环相扣、层层相因。 仍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例,整篇文章始终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条线展开,开篇提出问题,接着分析社会各阶层的情况,最后得出 结论,脉络清晰,没有横生枝蔓。 3.意尽则止,不留“辫子” 所谓不留“辫子”,就是叙述情况、说明问题、论述观点要收得住,意尽则止、辞 达则已,不拖泥带水。 毛泽东、邓小平的文章就具备这个特点,比如《组织起来》《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