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公文写作之拔高的八种方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公文写作之拔高的八种方式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句赞南北朝诗人庾信:“庾信文章老始成,凌云健笔意纵 横。”(《戏为六绝句之一》)意思是: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更加成熟了,笔力高超雄 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公文的一个“公”字,决定了公文写作必须具备文 学创作无可比拟的高度。 在日常公文写作中,显不出高度的材料往往被认为是角度不对、站位不准、身 份不符、立意不够,纵使再有生花妙笔,也往往难逃被“毙”的霉运。什么样的公文才 是有高度的呢?主要有“十个话”:一是满纸“公家话”。写出的文字庄重、 严肃,显出公事公办的权威性,与怡情娱兴的私人性完全无关。二是遵从“行 家话”。对应所属的行业,句句合辙,丝丝入扣,行文中,行业的高度显露无 遗。三是摹写“领导话”。如讲话稿写作,行文的语言、口吻、气场等,都 酷似领导。四是代言“大局话”。作为执笔人,文字工作者的角色永远只 是“代言”,而不是“我手写我心”,因此要“关起门来当领导”,一言既出,都是从全局 出发。五是乐道“高端话”。尤其是一些从中央到省、市政府的理念观念、 决策政策、指示指导性的话,如“四个全面”“互联网+”等热词,文秘人员更要做到烂 熟于心,“曲不离口”。六是巧传“权威话”。引用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业 界权威的精到评论,以及政策法规的有关论述等,常常能起到拔高文意的效果。七 是常发“睿思话”。有时,虽似漫不经心的简单议论,或是一针见血的解 读,却可看出不同凡响的识见和敏锐深邃的哲思。八是简说“学科话”。要 站在相关学科的前沿,吸收相关专门语汇以丰富表达,虽寥寥数笔却恰到好处,能 极大地提升公文写作的理论高度。九是每作“新奇话”。挥笔之下,往往登 高望远,古今中外、文史哲理、街市闾巷,以及线上线下、雅语俗词等,每每信手 拈来,放得开,收得拢,显现出大气开放、汪洋恣肆的文字功力和广见博闻的知识 面。十是力避“琐碎话”。事无巨细,不厌其详,平均用墨,就会消解文章 的内在“高度”,由此看来,要提升文章的高度,还要努力学会归纳和提炼。 “欲得凌云笔,须向大中求。”要给公文写作“增高”,写作者须具“六大”:眼界 要大,气场要大,站位要大,胸襟要大,借力要大(指转引相关 论述),知识“库容”要大。对文章中“内高”不够的薄弱环节,要采取 针对性措施尽量拔一拔,把立意“升”上去,采用“升调”。公文立意“升 调”的方法有:一是要由此及彼,“窥一斑而见全豹”。二是要由表及里,善于 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表面现象下的深层次原因。三是要由实及虚,捅破实践和理 论间的那层“窗户纸”。四是要由内而外,善于把本单位的工作与更为深广的社会 实践、民生诉求结合起来。五是要由近及远,由当前的实践引发更长远发展的思 考。 一、落笔成调“有”高度 这是自有的高度、潜在的高度。古人吟诗作画讲究“意在笔先”。任何公文的写 作,不管是领导授“意”,还是时势造“意”,文件取“意”,抑或下笔起“意”,执笔人必当 带着“意”写作。无“意”乱发、为发而发的公文,很难说有什么执行力。起草公文要达 到什么意图,执笔人一定要事先弄清楚。执笔人只有心中有“意”,下笔入“调”,即围 绕一定的宗旨、意图、目的来选材、遣词、造句和组段,或表彰,或宣贯,或部署 等,写作才有方向,材料才有灵魂;倘若无“调”,也就无所谓高度。而这些调子还要 尽可能“定”得高一些。如同是申请智慧城管建设的经费,把“调”定成本单位发展转型 上还是定在“全国领先、全省示范”和实现城管长效发展上,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二、登高望远“攀”高度 这是全局的高度、行业的高度。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站 在什么层级,就具备什么眼力,就获得什么高度。换言之,文秘人员写作时如站在 科室角度,就只能具有科室高度;如站在系统角度,就获得系统高度。公文写作 时,写作者要让写出的文章具备相应的高度,就必须胸怀全局,“到什么山上唱什么 歌”,也就是说,为科长写,就要从科长的角度看问题;为局长写,就要从局长的角 度看问题;为市长写,就要从市长的角度看问题。因此,文秘人员写作时,要学 会“关起门来当领导”,胸怀所服务领导开展工作应当面对的“全局”。同时,行文还要 尽量神肖领导的语气、口吻,努力体现领导的坚定、执着、刚毅和权威。 三、扪毛辨骨“拎”高度 这是思想的高度、认识的高度。公文写作的高度也体现在对事情、问题的认 识、看法、见解和分析上。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运用议论的方法来揭示与所述事 实有关的深层次影响、意义。而这些影响、意义往往不能直接看出来,有赖于执笔 人的慧眼独具和深挖细究。如有笔杆子能从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