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 列的战略擘画,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 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助推我市早日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按 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市政协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开展了专题调研。 1个半月的调研过程,主要体现五个特点: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党组书记、主 席*同志亲自谋划部署、领衔工作专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认真研究调研 方案,要求将本次调研作为十届市政协开局之年的“一号工程”,作为落实《中国共 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的有力抓手,作为大兴调查研究的关键课题,认真组织实 施,努力以“高言值”回应市委的信任和重托。二是学习上不断深入。组织调研组成 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省市科创委会议精神,学 习《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等书 目,力求精准对标、吃透政策、把握要领。三是方法上明确重点。坚持内外结合、 统筹推进,市内调研由*主席带队,重点察看高新区智慧岛、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 全国重点实验室、*区半导体产业园、*省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等高新技术园区、企 业,深入分析研判我市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和弱项短板。市外调研由*主席和5位副 主席带队,组成4个小组,赴*、*、*、*等创成地市,实地察看12处智慧岛、科技 园、研究院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对照我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寻方问策。四是力量 上广泛参与。会同发改、科技、工信、人社、教体、统计、财政、金融、人才办等 职能部门研究论证,邀请市委党校、*城建学院、*学院有关专家及民主党派人士共 同参与,在深度调研、充分协商中凝聚共识,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创建、关注创建、 支持创建。五是研讨上集思广益。累计召开学习研讨会8次、现场座谈会9次、专家 论证会1次、征求意见座谈会6次,参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比 对分析26项关键指标,汇总吸收意见建议59条,经主席会议审议,形成了本报告。 一、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概况 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后,2008年科技部会同有关 部门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 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和“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 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 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重大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不 断完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维度(创新治理 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30项具体指标的城市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至2022年底,全国共103个城市(区)获批国家创新 型城市。其中,2008年,深圳市率先获批试点;2010年,南京等40个城市(区)被 列为首批试点,我省*率先入围;2011年至2013年,*等20个城市陆续被增补为试点城 市,我省*、*成功入选;2018年,*等17个城市被确定为试点城市;2022年,*等25个 城市被确定为新一批建设城市,我省新乡位列其中。目前97个地级和副省级城市 根据主体创新功能不同,分为16个创新策源地、46个创新增长极、35个创新应用 区。我省*、*属于创新增长极,*、新乡属于创新应用区。全国创新能力前十的 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广州、武汉、西安、苏州和长沙。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省*市2022年6月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建 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 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市已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高质量建设城 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市今年5月中旬已将创建方案 呈报科技部。目前,全国全省申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竞争激烈、难度剧增。 二、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始终把科技创新摆 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 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 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要把创建国家创 新型城市作为战略支点,为我国迈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担一域之责、出一市之力。 (二)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大战略”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 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旗帜鲜明 地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 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这是以前 瞻30年的战略眼光解决制约现代化*建设短板瓶颈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现代 化*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两个确保”战略目标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市纳入*“1+8”都市 圈,市委审时度势提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新目标,这是站位全省发展全局、服务 实现“两个确保”、对接省委“十大战略”的全盘谋划,是加快打造郑洛平“新三角”、建设 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的战略引擎。 (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鹰城篇章的重要内容。党 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中之重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绚丽的鹰城篇章。省 委书记楼阳生强调,在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加出彩,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依 靠创新驱动,走好“华山一条路”。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抓纲带目,能够从战 略高度谋划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勇于面向世界科技 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技术研 究、推动科研转化,确保我市现代化建设高水平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国家 创新型城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转型。这种转型的核心要义,就 是把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从单纯的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创新 上。近几年,*在以科技进步促进城市转型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国先进城市相 比,还有较大差距。新形势下,只有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新 创造新突破,才有可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只有推动科创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催 生新技术新产业,才有可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顺势 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有效贯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试验开发与产业发展,有利于加速高端创新资源朝“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现代产 业体系正向集聚,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先布 局,以科技创新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转变。 三、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优势和短板 我市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和开发建设的特大型煤炭基地,经 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特别是近年来,市委、 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十大战 略”,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动能。主要表现为六个有: (一)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我市地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 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区,被列为“1+8”*都市圈重要一极。2022年,全市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9.3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 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长11.2%,总量居全省第5位;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基础设 施投资同比增长4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20.1%、44.3%。老工业 基地调整改造和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项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经济 发展根基稳、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具备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良好条件。 (二)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我市积极推进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先后 创建成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全 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建成全球最完整 的碳基尼龙新型材料产业链,形成尼龙66、尼龙6优势互补的“大尼龙”产业格局,创 造我国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多个第一,轧出我国第一块宽厚钢板,是国家尼龙新 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宽厚钢板、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以“中 国尼龙城”为龙头的“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正以集群创新引领产业 核心价值、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形成了培厚“创新沃土”催发“产业新枝”的生动局面。 (三)有较好的创新平台。我市紧盯科技创新需求,坚持量质并举。建成国家 高压电气质检中心、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组建*省尼龙新材 料产业研究院、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建成聚酰胺中间体重点实验室、尼龙中间 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气体绝缘高压开关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创新 平台,以及高性能尼龙纤维、电气装备等高层级中试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 创新平台782家,其中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星创天地 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85家,实现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 (四)有活跃的创新主体。通过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2022年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家,同比增长46.8%,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 省第3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38家,同比增长31.8%,创历史新高。拥 有平煤神马集团1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铁福来装备制造、天晟电气 等4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平高集团、舞钢公司等8家省级制造业头雁企 业,培育了神州重工、艾通科技等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巨龙生 物、泰田重工等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五)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我市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用情用力做 好人才“引育管用”工作,着力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鹰城英才 计划”实施以来,全职、柔性引进高端人才973名,其中海外顶尖人才1名、两院院 士13名、国家级奖励获得者7名、省级奖励获得者52名、博士900名。实施在外优秀人 才“归根”工程,吸引1.2万余人返平就业创业,累计投资568个项目。2020年、2021年 我市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分别为49.3、44.8人年,高于*,接近新乡。 (六)有丰硕的科创成果。我市主动对标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 科技创新活动。己二腈、对位芳纶、电子级金属靶材等一批“卡脖子”技术获得突 破,特高压、尼龙催化剂、高纯碳纳米管等实现技术领跑,阿兹夫定成为全球 抗艾新药和国内首款新冠口服药,获中国专利金奖,环保型封闭气体绝缘输电线 路、5G智慧矿山开采等技术分别填补国际国内空白,8N超高纯铜提纯技术综合指标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美国、日本技术垄断,围绕主导产业打造“高校院所+技 术平台+产业基地”创新链条,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作为“*经验”全国推广。 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对标国 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 (一)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近年来,*、*和新乡等地坚持把创建国家创新型 城市作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成立专班,整合力量,科学规划,逐 年推进,“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决定未来”已经成为思想共识。目前,我市创建国 家创新型城市已经破题起步,但责任压力传导不够,还存在“创建是科技部门一 家的事”的局限认识。从市内调研情况看,市直部门和企业、高校、院所、媒体多 数不清楚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什么”“怎么建”,齐抓共建的“一盘棋”意识需要强化。 (二)前瞻布局上的差距。创新空间是承载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