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开头篇(季节)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开头篇 (季节) 春季 1.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出处:唐·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原文:“当待春中,草木 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 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 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释义:草木蔓延生长,还有春天的山景可以观赏。形容春 天的生 机活力扑面而来。 用法提示:草木,春山,无论是多么常见的景物,一旦到 了王维 的手里,就会变成这世上最美的景致。在公文写作 中,这句话前有“蔓 发”,后有“可望”,预示着更大的成功指日 可待。这一句适合用在写于 冬末春初时的文章中,如团拜会上 的讲话、一项工作开始之初、一个 项目开展之初等。 2.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原文:“暮春三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 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 陴,岂不怆悢!” 释义:暮春三月,江南的草木已经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 花朵竞 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形容江南春天万物 萌发的无限生 机。成语“草长莺飞”即出自此处。 用法提示:“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曾被誉为“最 美写 景句”。而且这么好的句子竟然出自一封劝降书——陈 伯之收到书信就 投降了。由此,《与陈伯之书》也被称为“天 下第一劝降书”。可见, 历史上除了“美人计”,还有“美景计”。 在公文写作中,“暮春”(时 间)、“江南”(地点)本就是比 较模糊的词语,不必限制太过。比 如,“暮春三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和谐、全面是对 科学发展内涵理 解得更深刻的反映,××市在率先、排头、先行的内涵 中,把生 态作为一个标准,为××省乃至全国发展做出新贡献。 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出处:唐·杜甫《绝句》(其一)。 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 释义: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无匹,春风送来花草的芳 香。展现 的是春天的美丽风光。 用法提示:一向忧国忧民的杜大诗人也有柔情的一 面——杜大诗 人柔情起来,简直就没女诗人们什么事儿了。不 过,杜甫一向多于写 事,少于写景,这样的写景句我们可要珍 惜。在公文写作中,如此春 意盎然的诗句,写在纸上或者听在 耳中,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当 然,这联诗除了作为首段首 句,还可以用作整篇文章的标题或者文中 的小标题。 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处:南宋·朱熹《春日》。 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 一时新。等闲识得东 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 开放的 春景。形容春日美好的景致,也表示对未来的美好愿 望。 用法提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诗一般都带有很 强的哲 理性,就算是写景诗也概莫能外——这首诗就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我 们可以看到,这首诗本来就含有一浅一深两 层意思,表面上是在写 景,其实是在写一种状态。在公文写作 中,尤其要用到“万紫千红总是 春”一句,这会让你无论身在哪 个季节,仿佛都看到了一幅美好的春天 画面。 5.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出处: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原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 好处,绝胜烟柳满皇 都。” 释义: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 超过了 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这联诗是描写早春的千古 名句。 用法提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一共有 两首, 这第一首尤其为我们所熟知。张十八员外,就是那位写 过“还君明珠双 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张籍,因为他在同宗 同辈中排行第十八,故 称“张十八”。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不 仅昭示了春天的美丽,也预示 着当下的时光是一个新的开始。 6.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处:清·高鼎《村居》。 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 春烟。儿童散学归 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 莺飞来 飞去;杨柳随风摆动抚摸着堤岸,像是陶醉在这迷蒙的 春烟里。写出 了春日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用法提示:高鼎是清代后期的诗人,主要活动都在鸦片战 争以 后。晚年由于遭受“议和派”的排挤和打击,高鼎归隐于江 西上饶,这 首诗便是那时那地所作。在公文写作中,用这样 温暖祥和的句子开 头,很能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建议在非正 式的谈话会、座谈会上多 用这两句诗。比如,“草长莺飞二月 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样一 个喜悦的季节里,年轻人都 想出去踏青、散心,感受祖国秀丽风光, 然而,即将毕业的学 生却面临春季就业的选择,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7.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原文:“风雨送春归,飞 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 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丛中笑。” 释义: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 了回 来。描写的是冬春之交的奇异景观。 用法提示:陆游也有一首《卜算子·咏梅》,其中有这样两 句: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看似和毛泽东的这首很 像,但是格调、 风韵却完全不同。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不容乐 观,毛泽东还能保持如此 乐观自信的风流气度,实属难得。在 公文写作中,因为这联诗中有“风 雨”“飞雪”,所以除了普通的 春天,特别适合用于那种刚刚战胜困难、 渡过难关的时期。 8.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原文:“剑外忽传收蓟 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 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 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释义: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 我返回 故乡。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 情。 用法提示:杜甫的诗几乎首首有背景,句句有 出处。这首《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安史之乱即将结 束之时,诗题中的“河南河北”并 非河南省、河北省,而是指 黄河南北等战略要地,即今天的郑州、开 封等地。唐军收复 失地,正流落四川的杜甫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 后,便要 和妻儿一起回到洛阳。在公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青春” 一 词,这里指的是明丽的春天景色,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青 春。所 以,这联诗可以用于春天的文章中,能够增添一种积 极向上的格调。 比如,都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在今天这个好日子 里,我们汇聚于此。 9.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出处:北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原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 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 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释义: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 歌唱两 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描绘出春天里流动明媚的美。 用法提示:晏殊是宋词婉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可以 说是顺 风顺水、步步高升,没有经历大的挫折和失败。在公文 写作中,这三 句描写的是典型的春天景色,“温润秀洁”,用在 非正式的座谈会、欢 迎会上颇为合适。比如,“池上碧苔三四 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 絮轻”,正是春好处。改革的步 伐不会停滞,逐梦的身影更显坚定,我 们也要收拾心情,整装 待发。 10.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出处:唐·韩愈《晚春》。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 芳菲。杨花榆荚无 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释义: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 天,一时争 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形容春末百花盛开的灿烂 景象。 用法提示:韩愈曾经写过十六首《游城南》,不过不算是 严格意 义上的组诗,这首《晚春》便是其中之一。在公 文写作中,我们只能 用“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 菲”一联,“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 漫天作雪飞”一联的讥讽、 嘲笑意味太明显了,侧面反映了韩愈对“班 门弄斧”之辈的不 屑。这联诗可以用在春末夏初之时,如果那时恰有收 获,就更 好了。比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转瞬之 间,2020年的第一季度已经过去,第二季度缓缓走来。总体来 说,在 此期间我们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 11.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出处: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 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 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释义: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 到这里 来。体现了春光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的一面。 用法提示:这首诗其实作于初夏四月,白居易来到庐山大 林寺, 此时山下已经是一片绿色,却没想到在山寺中遇上了 一片刚刚盛开的 桃花。白居易提笔赋诗一首,表达自己发现 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在 公文写作中,这联诗最好用在春夏之 交,或者北方的夏天。 1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处:唐·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 高空里 飞翔。展现了一幅早春时节生机勃勃的图画。 用法提示:作诗,我们是认真的,而杜甫很少这么“不认 真”。 “两个”“一行”这样随手点染,便是“绝句”。《绝句四首》 是一组四首 诗,一说是杜甫随他的忘年交严武再次回到成都草 堂时所作。在公文 写作中,这联诗所描写的景色在春天也算常 见,而且还很“小清新”。 13. 春风又绿江南岸。 出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 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释义: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形容春天又 一次来 临了。 用法提示: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一直以来都有三种观 点,最 被认可的一种观点就是,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二次 拜相时,自南京赴开 封途经瓜洲时所作。“春风又绿江南 岸”中“绿”字在历朝历代都广受好 评。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字 煞费苦心,改了四五次才定下来。在公文 写作中,这句话可以 用来形容春天来到,但是要注意地点。比如,“春 风又绿江南 岸。”早春时节的浙江大地,满目绿水青山,令人流连忘 返。 绿水青山,是展示今日浙江的“金名片”。 14.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维二十九年,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 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 释义:正值中春时节,和煦温暖的阳气刚刚变强盛。描述 了这个 时节天地会随着阳气滋长而慢慢变暖。 用法提示:嬴政在二十九年春天的时候,进行了第二次东 巡,不 仅登上了山东烟台的之罘山,还在博浪沙受到了袭 击,袭击他的人是 张良。结果,张良没能杀了嬴政,嬴政也没 能抓住张良。这个叫作“张 良刺秦”或“博浪飞椎”的故事最后不 了了之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 正好用在春天阳光普照、大 地转暖的时候。 15.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出处:唐·钱起《春郊》。 原文:“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 来明。东风好作阳 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释义:东风像太阳的使者一样,吹到草上,吹到花上,让 万物复 苏。形容春回大地,万物发生。 用法提示:钱起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而且还是大书 法家怀 素和尚(俗名钱藏真)的叔父。当年他进京参加省 试,只凭《省试湘 灵鼓瑟》诗中的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 峰青”便轰动京师。在公文 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在新的一年 开始之时,万物发生,新的征程也 随之开启。比如,“东风好 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乘着新时代 的浩荡东风,我们 的事业一定会更加春意盎然、生机勃发,我们一定 会迎来更加 美好的明天。 夏季 1.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原文:“首夏犹清和, 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 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 发。” 释义:初夏时节,天气还算清爽和煦,芳草也并未因为骄 阳的暴 晒而枯萎。比喻:新的阶段来到,新的机遇来临,新生 事物正在茁壮 成长。 用法提示:夏天总是因为烈日炎炎而为人们所不喜,但 是“首夏” 就不一样了,它还带有暮春的余温。首夏,即农历四 月。在公文写作 中,这联诗放在第一段的段首或者最后一段 的段首,可以用作单纯的 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引出下文;也 可以用来鼓励干部员工,对未来 要充满信心、胸怀希望。尤其 是“芳草亦未歇”一句,仿佛让我们看到 了“芳草萋萋”,成绩在 望。 2.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出处:明·高濂《遵生八笺·夏卷》。 原文:“孟夏之日,天地始 交,万物并秀。宜夜卧早 起,以受清明之气,勿大怒大泄。” 释义:立夏时节,天气地气交相呼应,世间万物争先恐后 地茂密 成长。描写夏季来临,草木旺盛。 用法提示:古人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依次分 为“孟”“仲”“季”三 个阶段。“孟”为第一个月,“孟夏”即为夏季 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农历 四月。“孟夏之日”,即立夏。古人认 为,从立夏开始,天气将变得更 适宜农作物生长,夏收作物将 进入生长后期。因此,自古以来,人们 便将“孟夏”视作万物勃 发、即将迎来丰收的时节。在公文写作中,如 写上半年工作总 结与下半年工作计划,或者写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讲 话时,可 以将这句话放在开头。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处: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其二)。 原文:“毕 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 释义: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荷花与红日相 映,分外鲜 艳娇红。形容夏季动人的荷塘美景。 用法提示:“多情自古伤离别。”为什么杨万里和林子方这 次的离 别没有“伤”呢?因为这次林子方是去当官的,他赴福州 任职,他的上 级兼好友杨万里在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亲自设 宴送别。这是一首描 写夏天、西湖和荷花的名诗。在公文写作 中,这两句诗可以作为夏天 景色写入文章当中,倒不一定是西 湖的荷花。 4.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出处:北宋·苏轼《放鹤亭记》。 原文:“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 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释义: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 形容春 夏相交之际,绿意盎然的景象。 用法提示:曾经有人说过,贬谪是不幸的,但是对于苏轼 来说, 贬谪又是幸运的,因为其很多经典的诗词歌赋都产生于 他的外放时 期。这篇《放鹤亭记》也不例外,是苏轼为隐居于 徐州云龙山的张师 厚的放鹤亭所作的记。在公文写作中,“春 夏之交”是很平淡的一句 话,却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写春夏的文 章之中。比如,“春夏之交,草木 际天。”欢迎大家在这个生机 盎然的时节来到北京,我谨作为代表,对 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 的欢迎,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5.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出处: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原文:“孟夏 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 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 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 车。” 释义:夏天草木生长旺盛,房屋四周长着很多树,树木枝 叶浓 密。形容初夏正是草木茂盛的时候。 用法提示:《读山海经》共有十三首,是陶渊明隐居初期 的组诗 作品。这第一首为序诗,与《山海经》《穆天子传》 关系不是很大, 所以最后一联是“泛览《周王传》,流观《山 海》图”。其中,“吾亦爱 吾庐”一句在后世尤为受人推崇。在 公文写作中,这联诗用在夏天是无 疑了,最好用在深入基层时 的现场致辞、调研报告、新闻报道等文章 中。 6.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出处:唐·贾弇《状江南·孟夏》。 原文:“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 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 管弦。” 释义:初夏时节的江南,慈笋密密麻麻,就好像有人将它 们编排 起来一般。通过慈笋,表现了夏季的生机与活力。 用法提示:慈竹笋,又称慈笋、八月笋,分布在我国的江 南、西 南地区,是很能代表夏天的一种植物。蜃气现在的解 释是一种大气光 学现象,古人肯定不是这么理解的,他们看 到的应该是蒸腾的氤氲之 气。在公文写作中,这联简单的诗句 可以放在段首。比如,“江南孟夏 天,慈竹笋如编。”今天的聚 会,让我们再次拾起心中美好的记忆,当 时的深入交流恍如昨 天,历史记载下我们真诚交往的一个个瞬间。 7.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出处:北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原文:“四月清和雨乍晴,南 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 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释义: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雨后天刚放晴,正对门 的南山 变得更加明净了。形容春尽夏初之际,雨后乍晴、清明 和暖的秀丽景 象。 用法提示: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朋友,因为一场“熙宁变 法”, 两个人分道扬镳。司马光作这首诗时正在洛阳,借诗表 达对皇帝的忠 贞。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于夏天雨过 天晴、久雨初晴的时 候,带给人们一派清新清凉的气息。比 如,“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 户转分明。”今天的聚会,让我 们在思想碰撞中得到启迪。世界文明的 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 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 8.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出处:唐·白居易《观刈麦》。 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 忙。夜来南风起,小麦 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 去,丁壮在南 冈。” 释义:农民终年没有闲暇的时光,到了五月倍加繁忙。描 写的是 五月收麦的农忙丰收季节。 用法提示:当时,白居易的官职是陕西周至县的县尉,属 于下层 官吏。而在封建时代,往往是这些人,才能有感于人民 的劳动艰苦、 生活贫困,对劳动人民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 楚。所以,北宋的王 安石在拜相之前,自请外放,就是为了在 地方上接受磨炼,为百姓做 更多的事情。在公文写作中,这联 诗可以用来描写年中的丰收盛况。 比如,“田家少闲月,五月 人倍忙。”正是一年麦收时,中原大地沃野 流金,处处呈现出 繁忙的景象。麦穗成熟饱满,麦香四溢,今年又是 一个丰收 年。 9.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出处:唐·李昂、柳公权《夏日联句》。 原文:“人皆苦炎热,我 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 微凉。” 释义:人们都苦于夏天的炎热,我却喜欢夏天白昼长。形 容白昼 长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也有心静自然凉的意思。 用法提示:这首诗的前两句为李昂所作,后两句是柳公权 续写 的。据说当时有五个学士续写李昂的那联诗,但是唐文宗 就相中柳公 权的了,还评其为“词清意足”:续句阐明原句喜爱 的原因,故曰“意 足”;诗句出落天然,故曰“词清”。在公文写 作中,这联诗既可以单纯 地描写夏天,表现对此时的喜爱;也 可以一改前意,劝勉大家珍惜白 昼长的这段时间,做更多的事 情。比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 长。”长长的夏日可以做很 多事情,比如学习。始终不要忘了学习,坚 持从书本中汲取先 贤们的智慧结晶,将知识融会贯通,依靠学习走向 未来。 10. 春去夏犹清。 出处:唐·李商隐《晚晴》。 原文:“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 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 轻。” 释义: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形容初夏的天气温度都比较 清和。 用法提示:如果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 的处 境,那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因为他的 好朋友令狐绹 属于牛党,而他的岳父王茂元则属于李党。所以 后来他只好离开长 安,宁可“深居俯夹城”。在公文写作中,这 句诗可以用在春去夏来、 春夏之交的时候,无论是天气还是 人,都较清和。 秋季 1.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原文:“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 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 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 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释义:如今还是秋风萧瑟,人间却已换了新颜。比喻:今 时已不 同往日,事情总是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用法提示:这首词作于1954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之时。 当时虽然是秋风吹拂,颇为萧瑟,但是与三国时期相 比,神州大地已 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公文写作中,这 两句词后面的内容可以 是对时代大势的议论,表达对如今事业 的踌躇满志和未来事业的无限 希望。很明显,这两句词一定要 用在写秋天的文章里。 2.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 出处:唐·魏徵《暮秋言怀》。 原文:“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 河。沉沉蓬莱阁,日夕 乡思多。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岁芳坐沦 歇,感此式微 歌。” 释义:秋霜打湿了台阶上的蕙草,秋风摇动着池塘里的荷 花。描 写的是晚秋的凄清景色。 用法提示:“暮秋”,是指秋末,农历九月,也称“季秋”。 南朝梁 萧绎《纂要》载:“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暮秋”还 称“三秋”,即最 后一秋。唐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 月,序属三秋。”“蕙”,就 是今天的佩兰。“霜剪凉阶蕙,风捎 幽渚荷”一联描写的秋景,安静中 带有一丝清冷。在公文写作 中,这样的秋景描写,最适合的就是那种 古色古香的城市,如 扬州。 3.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出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原文:“山明水净夜来 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 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释义: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 为焦黄 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描写初秋的清 美景色。 用法提示:刘禹锡总是对秋天情有独钟,他笔下的秋 天,能够一 扫《九辩》流传下来的“悲秋”情结。其实这联诗 就是对初秋之景的单 纯描写,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