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基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领会关于 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夯实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基础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 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 述。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从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回 应文化建设的时代之思,勾勒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新蓝 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发挥了更加全面的文 化实践指导作用。深刻认识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理论提 出、重要内涵和价值意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新时 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借此机会,我以《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 述,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基础》为题,为大家作 一堂党课报告,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全面把握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提出 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内容丰富的中国共产党文 化建设实践经验和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习 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提出背景。 (一)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时间的车轮进入到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受资本 逻辑扩张本性的驱使,使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交往更加频 繁,文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西方文化长期 推崇“零和游戏”“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对立对 抗”“竞争性文化”,导致世界不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产生 了“弱肉强食”“殖民扩张”“大国欺负小国”等问题,造成 世界范围内文化发展质量变差,侵略思想、殖民野心极度膨 胀,导致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交往不断减 少,暴露出“文化沙文主义”的思维局限。在此背景下,马克 思提出文化应该“以人为本”,应该是“革命的进步的”“科 学的理性的”“民族的”,必须将之放在世界视野下,展现多 样丰富的和谐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重新认识文化对人类生 存、发展的重要性,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文化危机产生根源 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 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消除了以往文化哲学对文化产生、性 质、作用的遮蔽,改变了单向度强调人对文化的传承、创 造,而忽视了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根本属性,揭示 了“人—文化—社会”的整体联系,预见性地提出了人与文 化、文化与社会的逻辑推进。文化的形式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对 当前社会的政治与生活产生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文化所产 生的对政治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影响,最大的积极作用往往需要 由人来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对文化的掌控力量。马克思 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从形成开始到内容的发展都会受到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影响与制约,文化的发展速度和存在的意义 与价值需要适应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受到社会生产关系 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与制度的影响与制约。从这一逻辑出发,以 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文化充斥着人与文化、社会与文化 的异化和矛盾。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不断遭到 盘剥。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对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教育等社 会资源的垄断与控制,固化了社会阶级与阶层,表面欣欣向荣 的工业文明背后隐匿着限制人的发展,掩盖着人与文化、人与 社会的多重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判定资本主义文化所产生危 机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任何方式的改进,唯有将资本主义制度 彻底变革,才能真正解决人和文化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矛 盾。习近平总书记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把文化建设提升到 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文 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科学性和实践性深 刻影响了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发展与完 善,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 精神力量。 (二)实践经验:党的历届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历程 纵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 把文化建设置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党的历 届领导集体不断探索中国文化建设道路,为习近平关于文化建 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要建立中华民族 的新文化,即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 主主义文化,把文化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 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凸显 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科学以及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 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留下来的 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 活。为了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之后的文化建设,毛泽东把“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一 时期有关文化建设的理论逐渐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 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迎来了改革与 发展的重要机遇,进一步积累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经验。这 一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量西方思潮 涌入国内,社会的世俗化和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个人主义大 行其道,甚至漠视集体、社会、国家的极端行为也不鲜见。对 此,邓小平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 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 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强调,“经济搞成 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 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精神文明与物质 文明二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二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影 响。只有把两个文明都建设好了,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只 有充分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将文化发展方向列 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之后,党的十六大又在进一步深刻总 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胡锦涛指出,要“普 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从重视文 化和谐的作用到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践行科学 发展观,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 用。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研判文 化与经济社会及科技关系的新动态、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观竞 争的新格局,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列为“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的变化,突出文化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和建设 美好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出文化自信的重 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在新时代繁荣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科 学指南与根本路径。 (三)历史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之所以能 够在世界上取得历史性的意义,就在于其“吸收和改造了两千 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 理论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 中转化、在借鉴中超越,形成了坚守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坚守 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发展的基本路 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提供 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 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义无反顾担负起 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的角色,同时也成为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积极传承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广泛吸收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同 时,也在发展过程中深入汲取、总结国外文化发展方面的有益 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从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到新时代 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 德、人文精神,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 当代中国现实”,只有全面坚持中华文化的立场,才能进一步 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取得更大实效。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内涵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是拘囿于解决国内文化 发展问题的狭义论述,而是富有世界历史视野的广义论述,不 仅体现了辩证性视角、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性方法的有机统 一,而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和人类文明的 发展方向。 (一)辩证性视角:“文化历史观”“文化发展 观”与“文化民生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以辩证性的 文化发展视角与历史视角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他们认 为,人类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紧密联 系,正是人与文化之间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的结果,不断使 人类文明由低级迈向高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文化兴 国”“文化强国”的文化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文化 强弱与国家命运、民族强弱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文化史与人类 史相统一的恢宏视野中将此观点放入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历 史、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之中进行考察,将国家、民族命 运的反思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文化历史观。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不仅仅是强国、兴 国的关键所在和灵魂要素,而且直接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兴盛与 发展。只有不断通过文化发展以及文化自信的坚定,才能全面 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创新活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正确分析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 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 奋斗的思想基础,全面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并 以此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习近平关于文化 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文化自信的基础、前提作用,这与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论述高度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文化的发展问题表面上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发展问 题,但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也就是说,文化发展问题不 仅要停留于价值观念层面,而且要贯穿于整个社会层面。在新 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立足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实际,以中华民 族5000多年的文化发展为重要基石,全面、准确地分析了中国 文化发展的时代价值与现实需要,深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