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 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 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 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党坚持这一优良传统,因应时代的呼唤,守正创新、 持续用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了朝气蓬勃的新 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自己“非常关心 的一件事”,是自己“必须更多强调”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 批示和指示,并于2016年12月7日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发表重要讲话,于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刻阐论、精心部 署;在赴地方和学校考察调研的过程中,进课堂、会师生、听 意见,反复叮嘱、殷殷期勉一定要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战略擘画和以身示 范,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勇担使命指明了方 向,也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展现 新风、培育新人、不负新时代的内在要求。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 中,有一极为重要的方面,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问题 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他强调:“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 清楚的重点”;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 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我们要深刻 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导向、问题意 识的重要论述,体会其中的精神要义,将之贯穿于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之中。 一、增强问题意识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 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强调思政课教学要有问题意识,即思 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关注问题、积极回应问题的自 觉意识。 增强问题意识,是教育的本质要求。问题与教育,是天然 地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问题的存在,是 教育产生的根源、存续的理由、发展的动力。古往今来,真正 的学习者无不是怀着色彩斑斓的梦想和好奇、带着各式各样的 问题走进学校、接受教育,由不知而知、由不解而解、由传承 已知而探索新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成长;教育也正是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推动人与 社会的发展,从而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失去了问题意识,教 育就迷失了本性、卸掉了本职。思政课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具 体形式,显然也应贯穿教育的这种本质要求,始终葆有问题意 识,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践履自己的教育使命。 但同时还要看到的是,思政课不是一般的教育形式,它在 体现教育本性之一般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与一 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等不同,思政课教学面对的是更为复 杂的问题之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思政课 是塑造人与社会灵魂的课程,聚焦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要回答 的是人生与社会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大问题,是集中 体现教育政治属性的课程、集中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和立 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 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思政课的任务是传 导主流意识形态”,“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重在塑 造学生的价值观”;“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 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些方面聚合在一起,凸显着思政课 鲜明的政治性、价值性、思想性、现实性和复杂性,也意味着 思政课会面对较之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等更为多样、更 为深层的“为什么”的发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解疑释 惑”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政课教学的开 展,要有更为自觉的问题意识。 思政课教学所要传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所要解决的理想信 念问题,所要塑造的价值观、实现的政治引导等,不是抽象 的,而是具体的;世事的发展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 这些问题域,影响思政课教学所面对问题的密集程度、复杂程 度及具体的发问形式;思政课教学所面对的青年学生,也不是 生活在真空中的,现实生活的复杂多样、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 激荡,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左右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 值判断。当今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 之“百年未见”,意喻变革之深广、动荡之频繁、不确定性之 剧增、综合国力竞争之激烈,意味着这是一个“多问”的时 代,“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时代之题更为切近地 提置到世人面前。当代中国,正开拓着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也日益走 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旧题、新问,叠现、胶 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及我们前行途中各种问题的频 现,强调增强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如,2013年3月,在中央党校 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 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 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 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 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 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 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不论是新问题 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 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 本领。”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 曾列举了一系列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比如,如何看待马克思 主义的真理性、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 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 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 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及如何看待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等。他强调:“凡是广大干部 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党的理论教育,“要坚持实 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 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 瘩,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 皮”。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 又强调:“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 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 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 任”。这些“之问”会以相应的形式转化为思政课课堂上的学 生之问,期待思政课教学给出积极回应、深度解答。也唯有回 答好这些问题,思政课教学才能更为深入、具体地引导学生们 理解和把握“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 么样的人”,发挥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可以说,思政 课教学要增强问题意识,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是“多问”的 现实与时代发出的呼唤,是思政课有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服 务党和人民事业的内在必然。 二、化“意识”为“方法” 称职的思政课教师、有效的思政课教学必须有问题意识。 但是仅有问题意识、仅将对问题的关注停留在思维的层 面、“心动”的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问题意识要成为推动 思政课教学有效展开的活性因素,必须化“意识”为“方 法”,走出“意识”,成为“行动”。这里的化“意 识”为“方法”,即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自觉的问 题意识,而且要切实将高度的问题意识转化为自觉的教学方 法,使问题意识融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 为回应学生关心的问题、疑惑的问题的过程。在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要注重启发式教 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 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里面,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 重要”。这里强调的“启发式教育”就是一种内含着自觉问题 意识的教学方法,“会讲”“讲好”亦即对好的教学方法的特 别强调;有没有问题意识融贯其中,显然也直接关系着教学是 否能达到“会讲”“讲好”的理想状态,关系到学生能否“水 到渠成”地形成相应的认识、得出相应的结论。将问题意识融 贯教学过程、转化为教学方法的路径很多。如果沿着教学活动 的展开进程来概括的话,各式各样的基于自觉问题意识而展开 的教学,必然内含三个要件。 一是“迎着问题去”。迎着问题去,意即思政课教学要直 面问题,以问题为教学展开的起点、切入点。在教学实践 中,大家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避开了“问题”,也就避开 了“期待”;平铺直叙必然平淡无味,吸引不了学生,赢得不 了课堂教学的“高抬头率”。问题导入,往往是好的教学的开 篇。在思政课教学中,所需要的开篇即“迎着去”的问题,包 括该课程教学所覆盖的、所相关的领域中,学生高度关注或存 在困惑的问题;教师设置,但为学生所应关心和理解的问 题;该课程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思 政课教学所应“迎着去”的问题,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方 面,都会影响到教学目的和效果的实现。如果说回应学生高度 关注或存在困惑的问题是“解惑”的话,那么,讲清楚教师设 置、但为学生所应关心和理解的问题,讲清楚本课程教学必须 解决的问题,则可谓之“传道”“授业”(当然,“解惑”中 亦有传道授业在)。这三方面有机贯通在一起,也才能更好地 体现、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实现思政课教学对学生成 长的引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当用力的,是将学生所关 心、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高度关注的问题,做到了 这一点,即教学中师生“视界融合”“同频”或谓“共情”的 初步开始。这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有效起点。在这一以问题为切 入点的教学导入设计中,问题的表述如何由“硬”而“活”、 由“大”而“小”、由“远”而“近”、 由“浅”而“深”,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多费考量。 二是“沿着问题讲”。沿着问题讲,意即要将问题意识贯 穿思政课教学展开的全过程,要沿着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而 构成的逻辑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论语》载,颜渊曾喟然叹 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 能。”循循,即“有次序”之谓。教学活动沿着一个接一个的 发问即问题的逻辑而展开,才有可能始终引领着学生的思维、 师生一道在“探究”中前进,“欲罢不能”。在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 向,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其实也就几大类,要把这些问 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 楚。”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即深入地研究和把握问 题,抓住其中的要害处、关键点,理出其间的逻辑脉络、问题 序列;“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即针 对这些要害处、关键点、沿着问题中所蕴含的逻辑脉络、问题 序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如庖丁解牛般地对问题作出透彻 的分析、解答。做到思政课教学过程始终“沿着问题讲”,核 心在于理出问题的序列、沿循问题的序列,要求教师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都要贯穿自觉的问题意识,深刻掌握教学内容中蕴含 的问题逻辑,敏锐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状态、理解与接 受程度等,并基于此而将问题的设置、解答等融入教学过程的 具体展开之中。 三是“提出问题收”。提出问题收,意即一个相对完整的 思政课教学段落如一节课或一次课等要以对相应问题的透彻解 答为其收尾处,也要以提出新的问题为其收尾处。新提出的问 题,应是在该段落或该节思政课教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引发 的,也应是下一段落或下节课程教学所要“迎着去”的问题。 提出新问题,会使学生“意犹未尽”,有利于学生带着思考和 期待进入新一段落或节次的思政课之中。这样的诸多思政课教 学段落贯联在一起,便构成整体上“沿着问题讲”的一门思政 课。思政课教学“迎着问题去”——“沿着问题讲”——“提 出问题收”的展开过程,会引导学生在对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的 探寻中一步步进入思想价值观念的“澄明之境”,实现人生识 见的“长进”、理想信念的厚植。 三、化“自发”为“自觉” 强调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增进问题意识,要将问题意识 融入教学全过程,为学生解疑释惑,归根到底,还是以对“教 师侧”的分析为着眼点的,关注的是作为主体和主导的教师为 学生的“求解”作答的过程。这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