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4年二道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4 年二道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 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 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 强领导下,以“争先率先”奋力突围“竞逐竞争”,以“重点突破”强 力带动“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稳”的态势有效延续。实行“日调度、周分析、月报 告”,一路拼搏、一路稳进。到三季度,服务业等 4 项指标两位 数增长;商贸业等 3 项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本级收入增 速城区第一。经济运行大势向好,极大增强了各方面看好二道、 投资二道的信心和预期。 ——“进”的动能积厚成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新增高新技 术企业 53 户、科技型中小企业 269 户,分别增长 64%、79%; 转化科技成果 33 项,增长 230%。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70 个百分点。 ——“争”的意愿迫切强烈。围绕国家、省市重点投向,全力 争取项目资金 5.6 亿元。新金享获批全市首个工业设备更新超长 期国债,芝仕路排水工程获批主城区唯一增发万亿国债,专项债 项目数量、额度始终领跑城区。 ——“解”的力度全面加大。坚持用“有解思维”破解“无解之 难”,历经 11 年的东荣立交“通车难”实现竣工;困扰 20 年的高 层建筑“供气难”得到根治;存在 30 年的公平路“治理难”彻底解 决。一批“不可能”“办不到”变为了“一定能”“办得好”。 ——“惠”的效果充分显现。全面兑现民生实事 49 项,财政 民生支出占比超过八成。重点领域改革开创先河,形成试点示范 40 项,赢得国家、省市荣誉 56 项。特别是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 60%,成为教育改革新典范;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道医院 即将开诊,走出医疗改革新路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 意度全面攀升。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扩投资促消费,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项目建设量质双升。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8 个、落位 15 个,开工重点项目 64 个、竣工 15 个。4 个项目当月签约、当季 投产,英俊 1 号变电站一年竣工使用,跑出项目加速度。省市高 度关注的滨河一期主体封顶,南航老机场开发在即,热电二厂搬 迁、东郊厂 1985 项目取得实质进展,成为未来发展硬支撑。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五大园区”吸引 17 户企业落户集 聚,中拓模塑成为首批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8 户企业进入省级 “智改数转”项目库,规上工业产值即将突破百亿元。“资源盘活” 开辟总部经济新空间,打造智优沃数字经济产业大厦,九八酷互 联网平台进驻蓝港中心,全区楼宇入驻率超过 75%。 ——消费潜能多点释放。“四大主题夜市”客流量超 10 万人 次。新房销售连续十个月两位数增长,高居主城区首位。新文旅 蓬勃发展,长拖一号、三号厂房联动运营,“东站人”社区首店正 式开业,“雪宝”冰雕火爆出圈,雪驰山成为长春首批研学旅行基 地。全区接待游客 125 万人次、旅游收入 3.7 亿元,分别增长 21%、20%,创历史新高。 (二)抓环境优服务,经营主体活力迸发 深入实施 56 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综合指数排名五城区之 首,获评吉林省优秀单位。 ——政务服务优质便捷。“高效办成一件事”试点推开,“东 城易办”上线运行,办理时限平均压缩 7 个工作日,“极简审批”4 项指标全市第一。 ——国企改革成效明显。东城集团完成重组布局,辖全资子 公司 19 家,控股参股 8 家,资产总额 123 亿元,信用等级评价 “AA+”,涉足全区 5 大领域、30 个项目,匹配发展能力持续增 强。 ——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企业减免退缓资金 12.5 亿元、 融资 10.6 亿元,助力 7 户企业入选“长春 100 强”,新增经营主 体 2.5 万户。 ——精尖人才加快引育。完成博士引才三轮招聘。申报省级 高层次人才 32 人。杉芝源院士工作室获评长春产学研创新团队。 (三)强基础补短板,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供地用地规范高效。新增调入用地 132 公顷,控规调整 地块 13 个。消化批而未供土地 11 宗、76 公顷,成交价款 5.75 亿元,联通地块实现全市供地开门红。 ——功能配套健全完善。17 条在建道路高速推进,96 条道 路修复提升,烟长高速电力迁改全面完成,新增道路 17.7 公里、 市政管网 21 公里。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 6.37 万平方米,增加公 共充电设施 2900 个。三道城中村项目成为城市更新长春样板。 ——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以空前力度实施城市环境提升行动, 整治架空线 180 公里,修复建筑前区、背街小巷 52 处,停车泊 位施划、居民“阀管”改造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深化环卫市场化改 革,清扫频次提升 30%,节省财政支出 5000 万元。深入开展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生态底色日益擦亮。新增大规模国土绿化 37.8 亩,抚 育森林 500 亩。全力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双河采石场自 然修复,消除苇子沟黑臭水体,恢复耕种 30.2 公顷,清洁取暖 让 13.8 万群众过上绿色暖冬。 (四)办实事解忧愁,民生保障温暖人心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建成“15 分钟就业服务圈”,三级 人力资源体系荣获全省二等奖,城镇新增就业 8200 人。追讨农 民工工资 2800 万元,惠及群众 1700 人。劳动争议仲裁院晋升国 家金牌调解组织。 ——兜底保障逐年加强。发放各类救助金 9000 余万元。为 群众办理产权 2500 户。廉租房租金“线上通缴”。敬老餐厅实现 社区全覆盖。脱贫户年均收入稳居全省首位。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6 所中小学加快推进,4 所幼儿园 完成建设,一〇八学校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校,我区被确 定为吉林省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保持全市领 先。东城印象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在各级体育赛事斩获金牌 13 枚。新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投入运营,公共卫生、医疗监督工 作排名全省第一。 (五)保安全守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重大风险有力防范。政府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