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
生育状况是决定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经历了一个较
快增长的时期,随后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下降,直至 90
年代初下降到更替水平附近。2013 年以来,随着单独两孩政
策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总和生育率呈现回升趋势。2022
年以来,我国人口再次出现负增长。与生育率的人口统计含
义相比,出生人口规模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人口变动趋势的社
会经济含义。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全面两孩
政策实施以来,出生人口规模在经历上升阶段以后呈现稳定
下降趋势,这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讨论甚至争论,对未来出
生人口规模也产生了担忧和乐观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面临的挑战。根据稳定人口理论,
更替水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口平衡点。在封闭人口系统和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生育水平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
上意味着总人口必然增长,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不断增加,
反之则总人口将不断减少,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也会随之下
降。从目前我国的实际生育水平和人口变动趋势来看,要在
短期内实现稳定到更替水平附近的适度生育水平任务较为
艰巨。一是婚恋观念呈现多元化。根据 2023 年在多个省市
开展的育龄女性婚育观念调查,绝大多数育龄妇女的理想子
女数为 2 个,但年轻队列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育龄女性的生
育意愿处于下降趋势。另外,传统婚育观念面临挑战,社会
对终身不婚、终身不育及婚前同居、同性恋等婚恋形式的包
容性不断增强,接受度普遍提高。二是结婚难问题凸显。
择偶难和结婚的经济成本高始终是困扰青年群体的重要问
题。随着之前出生性别比升高后果的不断显现、受教育年限
大幅增加和青年人口的城市化速度加快,我国大龄未婚人口、
终身未婚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从 15 岁—49 岁人口比例看,
2020 年全国未婚男性人口数量明显多于未婚女性人口数量;
2020 年 50 岁及以上未婚人口数量为 830.5 万人,男性终身
未婚率为 3.11%;乡村大龄未婚男性择偶问题突出,城市大
龄未婚女性数量快速增长。三是养育成本问题突出。育龄女
性婚育观念调查数据显示,约有超过半数的育龄妇女认为生
育政策对提高生育水平有帮助。在生育支持政策的偏好方面,
城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