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 2024 年工作总结及 2025 年工作计划
2024 年以来,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
紧围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宗旨,聚焦中心工作,不断夯基
础、补短板、强队伍、优供给、保民生,大力抓基础,切实履行
社会兜底保障职责,着力有效开展民政各项工作,全区民政事业
持续向好发展。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群众期盼,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一是救助
服务更加精准。持续推进扩围增效工作,全区在册城乡低保对象
4531 人,增幅和人口比重均位列全市第一,困难群众服务保障
覆盖率考核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及时确认各类救助补助帮扶对象
3511 人、核准退出 2802 人,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二是救
助标准稳步提升。全力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以基本生活
救助为核心,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有效衔接。2024 年,已发放
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 1.85 亿元,保障了困
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发放临时救助资金 203.67 万元,发挥救
急救难作用,有效增强困难群体抵御风险能力。三是慈善救助惠
及群众。建立慈善救助机制,开展“一次性取暖电费补贴”慰问
等项目,发放“一次性取暖电费补贴”113.18 万元,对患重大疾
病等 638 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 46.8 万元。积极打造“民
善康”慈善医疗互助项目,该项目累计救助 38018 人次,发放
慈善救助资金 2585.49 万元。
(二)注重品质升级,托稳“一老一小”幸福生活。一是老
龄事业向好发展。抢抓老龄体制改革及民政部老龄工作联系点机
遇,将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纳入全区整体规划,引导养老事业、产
业协同发展,营造孝亲敬老氛围,敬老月活动期间举办重阳文艺
汇演节目、走访慰问百岁老人并发放 21.7 万元慰问金;二是养
老服务不断优化。通过完善探访关爱服务、助餐扶持补助、规范
养老机构收费标准等政策,提升养老的幸福感、安全感。新增等
级养老机构 6 家,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 85.86%,为
全区超 3.1 万名老年人进行能力和服务需求评估,全区接受居家
上门服务老年人超 53.89 万人次。三是养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
22 家社区助餐点、15 个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
聚焦农村养老堵点,利用居民用房设置养老床位提供全托性社会
寄养服务的“幸福小院”等,有效化解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
瓶颈。四是儿童关爱服务持续开展。持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
境儿童的权利维护,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未保中心引进第三
方实行专业化运营,改造升级 3 家省级示范未保站,构建区、镇、
村三级儿童保护网,实现全区未保站(点)全覆盖。
(三)秉持为民情怀,提升专项事务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殡
葬改革工作。坚持殡改目标方向,深入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
项整治,办好群众“身后事”,更好满足“逝有所安”需求,联
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遗体接运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
委托承接主体开展遗体接运业务,不断破解殡、葬、祭环节突
出问题。二是加强殡葬设施建设。扩大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推
进 134 个公墓完成“八有”标准提档升级,继续推进殡仪馆和东
边公墓改扩建工程,省级殡葬民生实事项目上漫社区易俗堂已基
本完工,全年发放公墓奖补资金 100 万元,公益性公墓服务设施
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牢牢
把握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契机,强化组织领导带动基层群众
广泛参与,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功能。2024
年,办理结婚登记 1875 对,离婚登记 871 对,婚姻登记合格率
达到 100%,进一步落实结婚登记跨省通办,多渠道宣传婚俗新
风活动,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四是做好区划地名工作。
年内备案住宅小区 3 个,命名道路 9 条,命名社区 1 个,评出 7
个地名纳入区级文化遗产名录。
(四)抓实管培并举,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建设。一是做好社
会组织登记工作。推动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