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 2025 年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要目的
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
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
大的决策部署,听取各位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推动
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刚才,几位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企业
发展实际,谈了很多很好的想法和建议,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也作
了回应发言。大家的发言很有针对性,听了很受启发,有关部门
要认真梳理研究,积极采纳吸收,切实加以解决。下面,就推动
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坚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
发展起来的,几十年来,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一
脉相承、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当前,我市民
营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民营经济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民营经济是*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民营经
济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
就业创业、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从贡献看,民营经济贡
献了*%以上的税收、*%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以上的技术创
新成果、*%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上的企业数量。从规模
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营业收入
占比达到*%。从活力看,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截
至目前,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万户,同比增长*%。这些数据
充分表明,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高质量
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民营经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时代新征程,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趋势,为民营经济发展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政策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
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也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出
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为我们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
了遵循。二是市场机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不断升级,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
场空间。特别是*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和物流中心,市场辐射范围广,消费潜力巨大,为民营经济发展
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创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
入推进,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我市高度
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力度,为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
的环境。
(三)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是暂时的。当前,民营经济
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融
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但这些问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
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暂时的,是能够克服的。从外部
环境看,全球经济虽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总体仍保持增长态
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大、
活力足的特点依然明显。从内部环境看,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
地见效,我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民营经
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广大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实力,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市
场变化的能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积极应对,就一
定能够战胜困难,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实现
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
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
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以上,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
便捷高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模式,营造公
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强政策落实。对国家和省、市出台
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进行全面梳理,加强宣传解
读,确保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建立政策落实跟踪问效机制,
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三是构建亲清政商
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企
业了解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把握好“亲”
“清”原则,既要热情服务、靠前服务,又要严守纪律底线,做
到廉洁自律。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营造良
好的营商环境。
(二)着力破解融资难题。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
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
信贷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
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业务,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二是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
大对融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