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子内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班子内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监督既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约束,又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爱
护。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同等水平,共同工作的同志在一
起,这个监督作用可能更好一些。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
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领导成员之
间彼此是最熟悉的”。所以说来自身边的监督最管用。
通过调研,当前县区乡镇、部门班子内部监督还存在着一些
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
一是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缺乏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体现
在:着重看工作干的怎么样,而忽视了解班子成员所思所
想;现实中,由于“一把手”权力较大,特别是在个人升降去
留,任务分工等重大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很大程度由“一把
手”掌握。这种利害关系,使班子成员在监督“一把手”上心
存顾虑,副职不敢也不愿意监督,从而导致班子内部监督的作
用失之于软。
二是班子成员之间缺乏对八小时之外的相互监督。体现
在:认为八小时之外是私人空间,不便监督,因而不注意掌握
班子成员的生活圈、社交圈、家庭圈。对于应酬过多过滥、热
衷于与生意人拉拉扯扯、甚至出入不健康场所等不良现象,疏
于掌控。
三是民主生活会中缺乏有力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体现在:党
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空气薄弱,成员之间坦诚思想交流不够,怕
影响团结,怕得罪人。
四是监督约束机制缺乏有效落实。体现在:班子议事规则、
述职述廉、过双重组织生活等监督制度都有,但在执行过程
中,容易走程序、走过场,发挥不了监督制约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班子成员内部监督中,需要进行“五个强
化”。
一是强化班子成员之间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与被监督
的意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
环节,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当前,来自党内党外的监
督应当说不少,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一些查处的大要案
件来看,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的力量是外在的,关
键还是领导干部要有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一是“一把手”要
主动接受监督。如果要讲自律,“一把手”最需要严格自
律;如果要讲监督,“一把手”最需要接受监督。解决好
对“一把手”监督的问题,不光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所
在的班子集体负责。决不能认为班子成员对自己监督就是和自
己过不去,更不能因为自己是“一把手”就拒绝班子成员的监
督。言传不如身教,只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主动接受
监督,才能上行下效,在整个单位形成互相监督的好风气。二
是“一把手”要带头进行监督。班子内部的监督能否开展起
来,同“一把手”关系很大。如果“一把手”不仅能主动接受
监督,而且敢于带头进行监督,班子成员间的相互监督机制就
容易形成。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奉行庸俗哲学,怕
得罪人,怕牵连自己,不敢批评,也不愿自我批评,这是自由
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党内的表现。当领导干部的,不但
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济天下”。不敢监督就是对党的
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对其他同志错误的放纵和姑息。
二是强化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统一。团结是顺利开展领导工
作的基础。领导班子怎样才能团结统一呢?在领导活动中,如
果领导群体中的各个成员,都本着“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
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工作原则,求大
同,存小异,多信任,少猜疑,多负责,少推诿,多自信,少
自负,多民主,少专横,多奉献,少自私,多关心,少冷
漠,多理解,少误解,那么,班子内部就能减少相互之间的摩
擦。这个领导群体必定是一个步调一致、团结战斗、统一和谐
的有机整体。反之,如果在领导活动中,领导群体中的各成员
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或者面和心不和,那么,势必内耗丛
生,矛盾不断,团结效果差,甚至遭到破坏。领导班子的这种
分散状态,各自为政的局面,当然不可能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
指挥中枢,更不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同
时,要注意统一班子内部人员的思想,创造一种平等、和谐、
沟通的好风气,防止将“不讲正气讲和气,不讲党性讲关
系”的市侩作风带到班子内部来。要在班子内部达到“监督是
责任、监督是爱护”共识。逐步养成班子成员之间真诚相处、
坦诚相见,出现问题或苗头时,及时点拨、提醒,从而达到在
交流、提醒甚至警示中将组织的关心和同志的爱心传达给对
方。在交流、提醒、警示中实现监督,搞好监督。
三是强化班子成员“八小时”之外的相互监督。尉建行曾说
过:“一些党员干部发生腐败犯罪行为,有些问题看起来发生
在‘八小时以外’,但源头还在‘八小时以内’……把‘八小
时以内’行使权力的监督抓好了,‘八小时以外’的很多问题
是可以解决的”。此话一语切中要害。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行
为看似发生在社交圈内,实际与他们在工作岗位内滥用职权密
不可分,无论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还是权色交易,都离不
开权力的行使。一要加强工作时间内行使权力的监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