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旗民族工作推进会
暨民委委员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动民族团结
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召开2025年全旗民族工作
推进会暨民委委员全体会议,意义重大且深远。民族工作关乎
国家长治久安,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更关乎全旗各族人民的幸
福安康。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民
族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
实处,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民族环境。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民族工作意义
(一)强化思想引领,夯实民族团结根基。一是深入学习党
的民族理论,把握精神实质。党的民族理论是指导我们开展民
族工作的基石,涵盖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等核心内容。我们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
族观、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
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专题讲座、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等多
种形式,全面系统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确保在思想上与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增
强民族认同意识,促进文化融合。民族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心理
基础,我们要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
传教育,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各民
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
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弘扬民族团结精神,营造和谐氛
围。民族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通过开展形
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设立民
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等,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宣传各
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团结互助、共同奋斗的典型事迹,让民
族团结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旗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人人
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政策贯彻,保障民族工作方向。一是精准解读民
族政策,确保执行无误。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地
区发展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是推动民族工作的有力保
障。我们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民族政策进行深入解读,让各乡
镇(九管会)、委员单位的工作人员准确把握政策内涵和适用
范围。通过举办政策培训班、印发政策解读手册等方式,提高
政策执行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民族政策在全旗得到准确贯彻
落实。二是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提升政策实效。为了更好地发
挥民族政策的作用,我们要结合全旗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应
的配套措施。在项目申报、资金使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
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政策能够落
地生根。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三是积极争取政
策支持,推动民族事业发展。全旗民族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上级
政策的支持,我们要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
的政策资源和项目资金。围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
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的项目,纳入上级政策支持范围。通过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促
进全旗民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民族工作合力。一是明确责任分
工,强化工作落实。民族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协同配
合。我们要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各乡镇(九管
会)、委员单位在民族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将民族工作纳入各
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体系,层层分解任务,压实工作
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二是完善工作
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各乡
镇(九管会)、委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协作。通过召
开民族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民族
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民族工作信
息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不断
提升民族工作的效能和水平。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
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族工作队伍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对民族工作干部的选拔培养,把政治素质高、业务
能力强、熟悉民族工作的干部充实到民族工作岗位上来。加强
对民族工作干部的业务培训,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举办业
务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民
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民族工作影响力。一是挖掘民族
文化内涵,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全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
源,我们要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的独特内涵,结合时代特点和
发展需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品牌。例如,围
绕“民族团结历史传佳话”,深入挖掘各民族在历史上团结互
助的感人故事,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和宣传素材,塑造具有历
史底蕴的民族工作品牌形象。二是整合优势资源,丰富品牌建
设内容。整合文化、旅游、教育等多方面资源,为民族工作品
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文化方面,支持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
展演,举办民族文化节等活动;在旅游方面,开发民族文化旅
游线路,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在教育方面,将民族文化纳
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多方面
资源的整合,丰富品牌建设内容,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三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扩大品牌知名度。利用报纸、电
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加强对民族工作品牌的宣传推广。
制作高质量的宣传视频、宣传海报等,广泛传播品牌理念和品
牌形象。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全旗民族工
作品牌成果,提升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深化创建领域,拓展民族团结覆盖面。一是推进创建
工作进机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机关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要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活动、举办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等方
式,提高机关干部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建立健全机关内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
评先评优等方面体现民族团结要求,发挥机关在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推进创建工作进企业,促进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引导企业积
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吸纳少
数民族劳动力,开展少数民族职工技能培训,促进少数民族群
众就业增收。支持企业开展民族特色产品研发和生产,打造民
族品牌,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
会责任,参与民族地区公益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三是推进创建工作进社区,营造和谐民族关系。社区是各族群
众生活的家园,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社区建设和管
理中。加强社区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民族工作
干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通过举办社区民
族文化活动、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等方式,增进社区各族
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
4.推进创建工作进学校,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学校是培养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
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队伍建
设,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开展
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
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培养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
(三)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一是保护和传
承民族文化遗产,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全旗拥有众多的民族文
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加大对
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落实保
护责任。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挖掘,整理和传承民族
文化技艺,让民族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保护和传
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要鼓励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引导文化工
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多具有时代特色、民族风格
的优秀文化作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民族文化的表现形
式和传播方式,如开发民族文化主题的动漫、游戏、短视频
等,让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提升民族文化
影响力。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地区、
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民族文化展览、文艺演
出等活动,展示全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民族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同时,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成果,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
力。
(四)改善民生福祉,夯实民族团结物质基础。一是加大基
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是民
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加大对民族地区交通、水利、
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建农村牧区公
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
产能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加强通
信网络覆盖,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民族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民族
地区经济繁荣。立足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特色产
业。在农牧业方面,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产
业;在旅游业方面,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品牌;在
工业方面,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清洁能源等产业。通过产业
发展,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生活
水平。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升民族地区群众幸福
感。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
保障水平。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
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大对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的帮扶力
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
果,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强化协同合作,汇聚民族工作强大动力
(一)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健全联动机
制,明确部门职责。制定详细的部门联动工作方案,明确各乡
镇(九管会)、委员单位在民族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分
工。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工作协调会
等形式,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及时解决工作
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工作协同配合,共同
推进任务落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