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县教育系统“扫黄打非”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县委宣传部“扫黄打非”工作部署及局党组工作安排,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县教育系统“扫黄打非”工作会议,主要
任务是传达学习全国、全省“扫黄打非”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
顾 2024 年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 2025 年重点任务。
刚才,**同志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了《**
县教育系统 2025 年“扫黄打非”工作方案》,**中心学校等*个
单位做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实在,也很有针对性,希望
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扫黄打非”工作的重大意义
“扫黄打非”是文化市场管理的一个专业术语,是一项执法
活动。同时,“扫黄打非”是一场严肃的政治、经济、文化斗争,
也是一场文明战胜腐朽的长期斗争;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开展扫黄打非、抵
制低俗现象”写入报告,将其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
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扫黄打非”还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深
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对于护航
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扫黄打非”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当前,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各种思想
文化相互激荡。扫黄打非作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抓手,是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关键战役。教育系统是立德树人的主阵
地,必须始终把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坚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守
牢校园思想文化防线,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扫黄打非”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青
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受到腐
朽落后文化的误导。近年来,网络淫秽色情、非法出版物、有害
信息等突出问题对青少年成长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必须以“护苗”
行动为抓手,坚决铲除危害青少年的“精神毒瘤”,为青少年营
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三)“扫黄打非”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教
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教学质量和硬件设施的提升上,更体
现在育人环境的优化上。“扫黄打非”工作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
生态建设,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
发展。只有坚决扫除各类文化垃圾,才能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良
好条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二、总结成效经验,巩固拓展教育系统“扫黄打非”工作成
果
过去的一年,县教育局将“扫黄打非”工作作为党管意识形
态的重要内容,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坚决扫除
文化垃圾,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力维护了
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一)组织领导不断加强。调整了以教育局主要领导为组长
的“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各股室、各学校的工作职
责,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学校协同配
合的工作格局。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教育综合督导体系,健
全了“教育局牵头、学校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
局。联合公安、文广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次,
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各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国旗
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扫黄打非”
宣传教育活动,向师生普及“扫黄打非”知识,增强师生的“扫
黄打非”意识和辨别能力。组织开展了“绿书签行动”“护苗·网
络安全进课堂”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非法出版物和有
害信息,倡导绿色阅读、文明上网。各学校组织“拒绝有害信息”
“网络安全进课堂”等主题班会、讲座*余场次,发放宣传手册*
余份,参与师生达*万人次。
(三)联合整治成效显著。联合文化、公安、市场监管等部
门,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书店、
文具店、网吧等场所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非法出版物、传
播有害信息等违法行为。2024 年,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次,检
查各类经营场所*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册,有效净化了校园及
周边文化环境。联合网信部门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建立“舆情预
警—联合响应—及时处置”机制,查处涉校网络有害信息案件*
起。
(四)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建立了“扫黄打非”联席会议、
信息共享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完善
了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
力。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县*所中小学划分为*个片区,
明确责任人,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打造“数字化监管平台”,
运用大数据技术监测网络舆情,提升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精准
性。培育“红色文化阵地”*个,开展经典诵读、书画比赛等活
动,以优秀文化占领学生思想阵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系统
“扫黄打非”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个别学校对
“扫黄打非”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工
作落实不够到位;二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