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做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做法 XX 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核心腹地,是“南水北调”“引 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地,县域内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 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素有“秦岭之心•绿都 XX” 的美誉。近年来,全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 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 念,咬定“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建成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 战略目标,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林业兴县”县域经 济发展路径,狠抓污染防治,厚植生态本底,做足山水文章, 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入选全 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先后获批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 设县、XX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坚持以高水平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一)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 护和修复工程,“三长、三网、三技”林长制和虫病防控工 作领先全省,国土绿化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 扎实推进秦岭生态环保“五乱”、河道“清四乱”、河湖采砂 专项整治,全面拆除退出小水电站。坚持以源头生态保育、 水土保持、生态护岸治理为主的“柔性治水”方式,累计治 理河道 18 公里,绿化河岸 4.2 万平方米,全域水生态系统形 成良性循环,河流面貌显著改善,八亩小流域治理项目获评 省级示范水保园。“一矿一策”推进矿山修复,关闭退出矿 山 35 个,治理尾矿库 7 座,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3000 余亩。 狠抓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 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二)深化污染防治提标升级。坚持污染防治攻坚提标 升级调度,常态化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 绿措施,开展油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率先在陕南地区推行 分布式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大气污染物减排比例逐年上升, 2024 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 364 天。先后建成投用污水处理 厂 8 座,污水管网 31.3 公里,饮水设施、农村厕所改造有序 推进,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持续提升,国控、省控断面平均 水质保持国家Ⅰ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持续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 XX,科学制定畜禽、 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规划,加快推动矿山固废综合利用规模化、 高值化、集约化发展,超额完成耕地流出问题和永久基本农 田整改任务。 (三)提升生态监管综合能力。实行县秦岭办、环委办 合署办公,强化工作统筹,凝聚工作合力,实施闭环管理, 倒逼工作高效落实。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土、林业、水利、环 保“四位一体”的县镇村三级生态环保网格管理工作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巡查检查工作制度(试行)》等 9 项制 度全面实施。通过人工巡查、无人机飞检、视频监控等多种 方式,打造“天-地”立体化监管网络,确保河湖监督不留死 角。常态化组织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定期开展“双随机” 抽查检查,环境应急防控工作受到省生态环境厅高度肯定。 二、坚持以生态经济化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一)践行“两山”理念,探索生态经济实践路径。联 合北京林业大学启动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开展“中国绿都” 建设示范研究,组织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调查及潜力评 估,商务部发展中国家林业经济与政策硕士项目教学实践基 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为生态经济化 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实行林业碳汇招商,不断扩大林业碳 汇交易市场规模,完成碳汇交易 2 次、累计交易额 700 万元, 开创秦岭区域碳汇交易先河,《发展生态产业释放全国森林 第一县生态价值》成功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类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