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识性概念与原创性贡
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蕴含的独特生态观,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奠定了价值基础。
2018 年 5 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蕴含一系列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标识性概念
和科学逻辑等元素,其中,标识性概念是“基座”,是基础、是根
基,在科学体系中发挥支撑性作用;科学逻辑是“筋骨”,在科学
体系中起连通性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
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生态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标识性概念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命共
同体”“绿色发展”“生态治理”等一系列标识性概念,构建起中国
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推动实现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的“术语的革命”。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个标识性概念,由“社会主义”和“生
态文明”构成。其中,社会主义强调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
社会主义属性,体现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厚植于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鲜明特征。生
态文明,则蕴含人类文明发展史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维度。从人类
文明发展史维度看,生态文明蕴含“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
文明衰”的生态文明史观,体现了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成的缘由。从生态环境保护维度看,生态文明既是生态环境保
护的理论遵循,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
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文明建设融
入现代化的时代进程。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202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
讲话中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
想”……这形成了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概念表
述。由此可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和特
征,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理,
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态文明
话语体系。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
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发展
目标的具象表达。美丽中国,蕴含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
“外美、内丽、气质佳”三方面属性。其中,“外美”主要指生态环
境美,天蓝、地绿、水清,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外在标志;“内
丽”主要指发展的高质量,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绿色生产力成为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气质佳”则主要指制度机制优,强调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核支撑。党的十九大
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提出
“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
治理”。2024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
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实施路径,有力指导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进入更加系统化、制度
化的新阶段。“美丽中国”这一重要概念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理念从哲学高度深刻阐明了人与
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从本体论层面打破了“人
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是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
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注重把握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推动人与自然
共生共存共荣。“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
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从本体论层面创新和深化了人们
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推动山水
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呵护好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阶段的必然要
求,更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全
过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支撑和必然选择。党的十
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
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
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为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
方向、目标和路径。绿色发展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
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高消
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着眼于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扎实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
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绿色发
展拓展了对发展观的理解和对发展道路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式现
代化的鲜明底色。
生态治理。生态治理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
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有效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政府为
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
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等等。这些制
度建设既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立体构架特征,
也呈现出生态治理的视域不断拓宽、整体性意涵渐趋强化。在全
球生态治理体系方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重要概念,强调“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面对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