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省“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
管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强调讲话
同志们:
在当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时期,我们
召开 2025 年 XX 省“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管电视电话
会议,意义非凡。过去一年,我省在“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工
作中积极作为,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挑战。此次会议,
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强化举措,为我省新闻传播领域的健康
发展筑牢坚实根基。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
(一)领悟时代使命,锚定前行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新
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建设、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从国家
层面看,新闻传播是展现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
关乎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据相关统计,我国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
中的影响力逐年提升,传播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而我省作为文化
大省,新闻传播工作更是承担着弘扬 XX 精神、展示 XX 发展成
就的重任。只有深刻领悟这一时代使命,我们才能在“打假治敲”
和传媒监管工作中找准方向,确保每一项工作举措都契合时代发
展需求,为 XX 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领会政策精神,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
思想,是我们做好“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工作的思想基石。习
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其中对新闻舆论工
作的重要论述,更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通过系统学习,我们要
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把握其中对新闻传播秩序规范、传媒监管
强化的要求。同时,积极学习国家关于“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
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不断强化自
身的政策法规意识,让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思
想层面筑牢抵制新闻违法违规行为的防线。
(三)强化责任担当,勇挑时代重担。我们肩负着维护新闻
传播秩序、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重大责任。每一位参与“打假治敲”
和传媒监管工作的同志,都要将这份责任扛在肩上。从监管部门
来说,要积极履行职责,加大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监管力度,对违
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从新闻单位来讲,要强化内部管理,主动自
查自纠,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公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投身到实际工作中,为净化我省新闻传播环境贡献力量,
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聚焦重点任务,强化监管力度
(一)打击违法活动,净化传播生态。一是严查新闻敲诈,
捍卫行业尊严。新闻敲诈严重损害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声誉。我
们要加大对新闻敲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线索收集机制,
拓宽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提供线索。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
同合作,形成打击合力,对查实的新闻敲诈行为,依法依规严肃
处理,绝不姑息迁就,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捍卫新闻行业
的尊严。二是整治虚假新闻,坚守真实底线。虚假新闻误导公
众,扰乱社会秩序。要加强对新闻源头的管理,要求新闻单位严
格执行新闻采编流程,核实新闻来源和内容。建立虚假新闻纠错
机制,一旦发现虚假新闻,及时予以更正和澄清,并对相关责任
人进行严肃问责。通过持续整治,让真实成为新闻的生命线,维
护新闻传播的严肃性。三是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侵权
盗版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阻碍新闻传播行业
的创新发展。我们要加强对新闻作品版权的保护,加大对侵权盗
版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侵权成本。推动新闻单位加强版权管理,
鼓励原创,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为新闻传播行业的创
新发展提供保障。
(二)夯实媒体管理,稳固舆论阵地。一是规范报刊出版,
提升内容质量。报刊是重要的新闻传播载体,规范报刊出版是提
升舆论引导力的关键。要加强对报刊选题策划、内容审核的监管,
确保报刊内容积极健康、符合主流价值观。推动报刊行业加强自
律,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报刊内容进行评估,对质量
不达标的报刊进行整改,提升报刊整体质量。二是加强新媒体监
管,确保正确导向。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在舆论传播中的
影响力日益增大。我们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督促平台落
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对违法违规内容及时清理。
加强对新媒体账号的管理,规范账号运营行为,打击恶意营销、
造谣传谣等行为,确保新媒体传播的正确导向。三是推动融合发
展,增强传播效能。媒体融合是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鼓励媒体创新传
播方式,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传播效果。支持媒体打造全媒
体传播矩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增强新闻传播的覆盖面和影
响力,更好地服务于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
(三)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工作效能。一是深化审批改革,
简化办事流程。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是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
举措。我们要进一步梳理“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相关的行政审
批事项,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推行网上审批、一站式
服务等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审批效率,为新
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二是加强政策指导,助力行业发展。
及时为新闻单位提供政策解读和指导,帮助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
规范自身发展。针对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新闻单位排忧解难,促进新闻传播行
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
识,主动了解新闻单位的需求,积极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
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新闻单位的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关切,
解决实际问题,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新闻单位的认可和支持。
(四)完善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健全监管制度,
堵塞管理漏洞。不断完善“打假治敲”和传媒监管的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监管标准
和监管流程,加强对监管工作的规范和约束,堵塞管理漏洞,
确保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强化责任
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打假治敲”和传媒监
管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指标和考
核方式,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
责,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协同联动,形
成工作合力。加强宣传部门与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
同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
形成部门间的工作合力,共同打击新闻传播违法违规行为,提升
传媒监管的整体效能。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一是开展专业培训,
提升业务技能。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