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
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5年全国两会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发展关
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为我们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两会期
间,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指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
健康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卫健系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市卫健局党组书记,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结合我市卫
生健康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一、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全国两会高度关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是关乎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优化医疗服
务体系的关键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以市级三
甲医院为龙头,联合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紧密
型医联体。通过远程医疗,让市级专家能够实时为基层患者提
供诊断和治疗建议,打破地域限制,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惠及
更多群众。例如,我们将建立远程会诊中心,配备先进的视频
通讯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互
联互通。同时,安排市级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不仅
能够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还能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传帮
带,提升他们的诊疗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引导患者合理就
医,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不合理现
象。
(二)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
患者满意度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完善
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
类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医疗过程的全程监
控,从门诊接诊、住院治疗到出院随访,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
关。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
改,对存在严重医疗质量问题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严肃
处理。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
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杜绝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等现
象,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优化就医流程,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
提高就医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大力开
展线上预约挂号,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等平台,提前预
约心仪的专家和就诊时间,避免长时间排队等候。实现检查检
验结果查询的信息化,患者在检查检验完成后,可以通过手机
或医院自助查询设备,随时查看自己的检查检验报告,无需再
到医院领取纸质报告。开展在线问诊服务,对于一些常见疾病
和慢性病复诊,患者可以通过视频与医生进行沟通,医生根据
患者的病情开具处方,药品可以通过快递直接送到患者家中。
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不同医疗
机构之间可以共享患者的病历、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避免患
者重复检查,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
二、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筑牢健康防线
(一)两会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保障
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防线。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
设,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核心。我们将加大对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的投入,优化实验室设备配置,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
和设备,提高疾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等核心
能力。例如,配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
进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各种病原体。加强专业人才培
养,通过招聘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派人员到上级机构进修学
习、开展内部培训等方式,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专业能力。
(二)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是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基础。我们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规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标准
化管理。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
进行免费体检,开展健康指导和干预,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人
常见疾病。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健
康生活方式。强化预防接种工作,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提高疫苗接种率,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应对公
共卫生挑战的关键。我们将完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
责和任务。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应急
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充足的防护
用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全多部门联防联
控机制,卫生健康部门与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配
合,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
协同作战,做好人员排查、隔离管控、物资保障、市场监管等
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
三、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保障母婴安全
(一)两会对妇幼健康给予了高度关注,这是关系到家庭幸
福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加强母婴安全
保障是首要任务。我们将完善孕产妇和儿童危急重症救治网
络,以市级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建立覆盖全市的救治中心和分
中心。加强多学科协作救治机制,组织妇产科、儿科、麻醉
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学科专家,成立救治团队,对危急重症
孕产妇和儿童进行联合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例如,建立孕
产妇危急重症救治绿色通道,确保孕产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
效的救治。
(二)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规范妇幼保健机构
管理,加强产科、儿科建设。建立健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制度
和服务规范,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加大对产
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