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现就 xx 县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建立履职清单。给每名科级干部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
作指标,制定出履职清单。履职清单紧紧围绕“x﹢x﹢x”目标
来制定,“x”即承担的本职工作任务;“x”即在县级或乡镇(街
道)层面在安全稳定、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方面需要解决的三
个突出问题;“x”即若干项创新工作任务。履职清单由县考核办
统一会审汇总,并赋分量化,进一步修订完善后,反馈回各乡镇
(街道办)、县直单位,形成每名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清单”。
二是定期亮相实绩。对各单位所有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清
单”,由县委组织部统一通过各单位公示栏、电视台专栏等渠道
进行公示亮相,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科级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向
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报告责任清单完成情况,遇重要情况、重大问
题以及在职权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分管县级领导,
进一步协调解决。县考核办主动跟进了解科级干部的责任清单落
实情况,对各单位主要领导报送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汇总
研判。
三是科学合理考核。县委组织部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
合,对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清单”的完成进度、存在问题、下
一步整改措施,实行每月调度;每季度末通过集中督查,系统
了解掌握各单位目标任务的推进落实情况,形成分析研判报告,
并将问题反馈给相关单位;年底由县考核办组建考核组,对本年
度各单位领导班子、在职科级干部履职担当情况进行了解核验、
量化赋分、评定考核等次,形成定责、督责、述责、考责、问责
“五位一体”的责任链条,有效促进工作落实。
二、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
照上级标准和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评价体系不
健全,有的制度、纪律条款定性的多、定量的少,操作尺度不易
把握,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具体量化的指标不多。全县的年
轻干部大多是“三门干部”,出家门、入校门、进机关门,缺乏
工作历练和处理应急问题的经验,面对复杂工作和突发情况头脑
容易“宕机”。一是不善于主动思考,有的年轻干部工作环境和
自身条件相对较好,总有一种安逸感和优越感,平时不愿加班,
也不善于主动思考,满足做完而不追求做好。二是不善于创新思
路,习惯现有的工作方法,缺乏主动看书学习、思考谋划的意识,
还因为怕出错不敢担责而固步自封。三是不善于表达思想,不少
年轻干部长时间“宅”在办公大楼、“躲”于机关大院和“浮”
于文山会海,年纪不大、暮气不轻,掉进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的泥沼,有想法也不善于表达,更多是满足于生搬硬套。更令人
担忧的是,近年来,我县“躺平式”干部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一些干部年龄不大却“未老先衰”,能力不足却眼高手低,还美
其名曰“无欲无求”,交办的工作不推不动。
下一步,我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年轻干部教育管
理工作,
(一)对哪些年轻干部重点管理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首先要明确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需
要什么样的接班人。组织上发现培养年轻干部,既要有一定数量
规模,更要注重质的提升,选干部、配班子不能只看年轻干部
“有没有”“有多少”,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