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企业作风建设学习教育读书班专题研讨
会上的交流发言
党中央决定,自全国“两会”结束至 7 月底,在全党开展深
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党深入学习贯彻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按照公司党组工作安排,
下面,我简要交流一下开展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批
评指正。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
意义
(一)从政治高度来看,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全
面从严治党的徙木立信之举。自 2012 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它
就成为党改进作风的开篇之作,是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国
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增强“四个
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国企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就是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
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国企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让国企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二)从党建维度出发,八项规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
手,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纽带。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国企,部分党员干部可能存在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问题,比如在项目决策中不深入调研,仅凭经验拍板;
在工作落实上,重形式轻实效,文件层层转发,却无实际行动。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通过学习教育,能让
国企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宗旨意识,主
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解决职
工的实际困难,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组织在国企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三)在企业发展层面,八项规定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
力保障。良好的作风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发
展环境。在市场竞争中,国企若能秉持八项规定精神,杜绝奢靡
浪费、铺张奢华的行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市场拓
展、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就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某国
企为例,在项目招投标环节,严格遵守八项规定,规范操作流程,
杜绝利益输送,成功选择了优质的合作伙伴,不仅节约了成本,
还提高了项目质量,推动企业在市场中稳健发展。在当前国企改
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时期,八项规定学习教育能为国企破除改
革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助力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
国家战略。
二、运用系统思维,一体推进“学查改”
落实八项规定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从
排查问题、解决问题到构建长效机制,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
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深化学习,加强理论武装。要扎实开展个人自学,引
导党员、干部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作为自学的重要
内容,原原本本学,对照原文反复研读,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工
作和生活实际,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各项规定检
视问题和不足,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
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的过程。
要深化集中学习,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围绕
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主题突
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做到学习教育党员全
覆盖。
(二)全面排查,找准问题根源。在国有企业内部,违反八
项规定的现象在不同层面、不同业务环节时有“隐身”出现。在
一些项目推进过程中,形式主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干部过于注
重形式上的流程,忽视项目实际进展。比如在项目汇报时,制作
精美的 PPT,罗列大量数据和图表,但对项目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和问题却避重就轻,不深入分析解决。在决策环节,官僚主义作
风作祟。一些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时,不深入基层调研,不听取一
线员工和专家的意见,仅凭个人主观意愿拍板,导致决策与实际
情况脱节,给项目带来损失。从思想层面剖析,部分党员干部对
八项规定精神理解不深,存在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认为偶尔违
反规定不会被发现,或者觉得自己为企业做出贡献,享受一些特
殊待遇是理所当然的。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是违规行为滋生的温
床。制度方面,一些国企的制度存在漏洞,对公务接待、公车使
用、经费报销等规定不够细化,缺乏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审批流
程,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监督层面,内部监督机制不够
完善,监督力量分散,存在监督盲区。对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及
时发现和纠正,外部监督如职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渠道不够
畅通,职工群众发现问题后不知如何有效举报,媒体和社会监督
也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
(三)靶向施策,精准解决问题。针对排查出的形式主义问
题,要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能不开的
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