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会专题党课:贯彻两会养
老理念,助力实现老有优养新愿景
同志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数量
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已突
破3亿人,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老有所
养”迈向“老有优养”,不仅是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25年全国两会高度关注养老问
题,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金制度完善、医养结合推进等
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政策部署。作为党员,我们要深刻领
会两会精神,积极行动起来,为推动养老服务优化,实现“老
有优养”新愿景贡献力量。
一、2025年两会聚焦养老问题,描绘“老有优养”蓝图
(一)两会对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今年的两会上,养老
问题成为高频话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各代表委员的提案、讨
论,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高度关注。政府工作
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提
升养老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表明养老事
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养老设
施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等,提出了众
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讨论和建议,为我国养老事业的
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
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
(二)两会养老政策要点解读。养老金制度改革与完善养老
金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经济保障。两会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养老
金制度,实现养老金待遇的合理调整和可持续增长。其中,城
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涨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
步上调,这一举措将直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
水平。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落地,全国开户人数已
超7000万。个人养老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为居民
提供了更多的养老选择。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鼓励居民
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有助于增强个人养老储备,缓解未
来养老压力。在个人养老金产品方面,储蓄、基金、保险
等956款专项产品可供选择,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投资需求和风险
偏好。其中,保险产品因“终身领取、对抗长寿风险”的独特
优势,占比达18.5%,成为养老规划的新宠。社区支持的居家
养老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社区在居家
养老服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两会提出要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
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
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在老年助餐服务方面,各地积极探
索创新,如北京、广东等地试点“长者饭堂”,为老年人提供
便捷、实惠的用餐服务,一顿热饭仅需3元。在康复辅助器具方
面,通过政府补贴、租赁服务等方式,降低老年人使用门
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为失能老人打
造“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提供上
门护理、康复训练等服务,让失能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高质
量的照护服务。社区还嵌入助浴站点等设施,解决老年人日常
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医养结合的深入发展,医养结合是解决老
年人医疗和养老双重需求的重要途径。两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
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目前全国养老机构
护理型床位占比已提升至62.2%。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医
疗服务直接嵌入社区,方便老年人就医和接受护理服务。上
海、天津等地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增设医疗护理站,为老年人
提供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
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确保老年人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得到医
疗救治。此外,AI健康监测、远程问诊技术的普及,让老年人
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智能手环等设备能够
实时预警健康状况,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农村养老服务
的加强。农村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两会关注
农村养老问题,提出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强农村养老
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改建闲置校舍、培训
疗养机构等方式,新增普惠型养老院,收费控制在千元以
内,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成本。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
服务,破解运营难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探索互助
养老新模式,加快推进老年活动中心、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
院等建设,有条件的农村设置助老岗位。在筹资渠道上,采取
政府补贴一点、集体承担一点、老人自付一点、社会支持一点
的方式,增强服务的可持续性。支持家政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等
上门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服务,更好满足农村老年
人居家照护服务需求。
(三)从“老有所养”到“老有优养”的内涵转变。“老有
所养”主要侧重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衣食
无忧、住有所居。而“老有优养”则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老
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尊严和权利的保
障。“老有优养”意味着老年人不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保
障,还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便捷的生活服务以及个性化的精神关怀。在养老服务中,要充
分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选择,让他们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
方式,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从“老有所养”到“老
有优养”,体现了我国养老理念的升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也
对我们的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养老压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
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日
益庞大。预计未来几十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进一步提
高,这将给养老服务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老年人口的增加意
味着对养老床位、养老服务人员、养老设施等的需求大幅增
长。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存在一定的
缺口,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同时,老龄化加剧也带
来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需
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一是养老服务人才短缺。
养老服务人才是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养
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严重。一方面,养老服务行业工作强度
大、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养老
服务专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难
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养老护理员不仅需
要具备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耐心、爱心
和责任心。但由于行业吸引力不足,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
老服务工作,造成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二是养老服务
设施分布不均衡。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为
完善,但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数量不
足、功能单一。一些农村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设
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养老
服务设施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一些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
施匮乏,新建小区在规划建设时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考虑不
足。此外,部分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
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养老服务模式有待创
新。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模式仍以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
为主,虽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模式在不断发
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居家养老缺乏专业的
服务支持,很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及时
有效的帮助;机构养老存在服务同质化、缺乏个性化服务等问
题,部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不高;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医养
结合在政策衔接、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医疗服务与养
老服务之间的协同性有待提高。
(三)科技创新为养老服务带来的机遇。一是智慧养老的发
展。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
成为养老服务的新趋势。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平台,能够
实现对老年人生活的实时监测、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功能。
智能手环、智能床垫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
压、睡眠等生理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发出预警;智能家
居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家电、开关门窗等功能,方便老年人
的生活;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可以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为
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服务预订、服务评价等功能。智慧养老不仅
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服务成本,为养老服
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远程医疗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了便利。通过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