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 扎实推进乡村 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对进 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作出系统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 2025 年 “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 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 2025 年“三农”工作 作出系统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 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新时代以来 第 13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我们要不折不扣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 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千方百计推 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提供基础支撑。 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2024 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 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三农”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克服局部高温干旱、极端洪涝、 超强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到 1.413 万亿斤、比上年增产 221.8 亿斤,历史性迈上 1.4 万亿斤新 台阶。大豆扩种成果持续巩固,产量保持在 2000 万吨以上。棉 糖胶生产稳定发展,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让老百姓的 餐桌更加丰富、吃得更好更安全更健康。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进 一步优化,全国超过六成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风险,其余也都 针对性落实了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人口务 工就业规模超过 3300 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脱贫地区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壮大,强农惠农 富农支持制度不断完善,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有效拓展。2024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3119 元,同比实际增长 6.3%,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 1.9 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 2.34:1。 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 乡村振兴路径。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 13 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 及率达到 94%,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 95%,农村基础设 施短板加快补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持续 改善,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 农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持续提振。党组织领 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党建 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平安乡村建设有力推进,农村社 会环境稳定安宁。 “三农”工作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 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三 农”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实干笃行,是亿万农民群众不 畏困难、奋力拼搏的结果。“三农”发展持续向好,为应对各种风 险挑战增强了底气、赢得了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 供了基础支撑。 二、准确把握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 点任务 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呈现许多新趋 势新特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 2025 年和今后一个时 期“三农”工作,要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重点抓好“两持续、四着力”。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国人口规模巨 大,城镇化在继续推进,消费结构在持续升级,粮食供求仍是紧 平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必须始终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 首要位置,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把饭碗 端得更稳更牢。 在高基数上实现稳产丰产,主要靠单产提升。2024 年,全 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 5.1 公斤、增长 1.3%,粮食单产提升对增 产的贡献超过八成。在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 果基础上,把粮食生产的重心转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来,进一步 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 度,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促进大面积增产。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是种子。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 心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入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 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农机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 支撑,必须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 机报废更新,做到实用好用耐用。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本固方能粮安。严格耕地总量 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确 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针对耕地“非粮化”问题,分类 有序做好整改,制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 系,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等设置必要的过渡期。耕 地保护既要看数量,也要看质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工 程质量全流程监管,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安全才有保障。针对部分农产品价格 下行问题,落实好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价格、补 贴、保险等支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主 产区奖补激励制度,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 利益补偿,逐步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 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在完善农产品贸易与 生产协调机制。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要把握好进口 的节奏和力度,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 水平,稳定市场供需,保护好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还要在开源节流上想办法。一方面,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各 类食物有效供给。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 动,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