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公立医院机构编制及人员配置调研报告
XX 县委编办围绕现有的两家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现状、福利
待遇、管理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积极查找公立医院在
实际工作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
建议,切实服务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
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一、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现状
20XX 年 12 月,省编办核定我县两家公立医院编制 XXX 名
(其中县人民医院 XXX 名、县中医院 XXX 名),社会化用人控
制员额 XXX 名(其中县人民医院 XXX 名、县中医院 XXX 名)。
截至 2021 年底,我县两家公立医院编内实有人员 XXX 人(县人
民医院 XXX 人、县中医院 XXX 人),总体空编 XXX 名;社会
化用人(以下统称编外人员)XXX 人(县人民医院 XXX 人、县
中医院 XXX 人),空额 XXX 名。
(一)年龄结构分布
我县公立医院编内人员 45 岁以下占 74%,35 岁以下占
42%,可见我县公立医院人才队伍是一个较为年轻化的队伍。编
外人员 35 岁以下占 82%,可见编外人员是公立医院极具活力和
朝气的后备力量,是公立医院人才队伍的有益补充,同时他们大
多刚走出校门,也是公立医院亟需加强教育培训的新生力量。
(二)学历分布
我县公立医院编内人员学历主要以医药卫技类本科为主,占
比达 76.3%,主要是因为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建立后,新进
入编制人员必须是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编制周转池制度实施以
来,我县共将 XXX 名医技医护人员纳入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占
总人数的 63.7%,其中大部分是以本科学历条件进入,即便是以
中级职称进入的人员大部分具有本科学历。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
制度的实施,为我县公立医院引进较高层次人才提供了编制保障,
特别是对稳定原有人才队伍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编制周转池
制度解决了公立医院进人的后顾之忧,但是仍然难以吸引高学历
人才,现行的编制体系已经不是制约公立医院高素质人才队伍建
设的瓶颈。
我县公立医院编外人员大专学历占比高,主要是因为编外人
员进入门槛较编内人员低,但同时本科学历也占了较大的比重,
主要是由于编制周转池制度实施后,编外人员进入一律需要通过
公开招聘,对应聘人员有专业及学历等条件要求,因此编外人员
群体的整体学历水平层次得到提高。
(三)职称分布
我县公立医院编内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 63.3%,主要
是因为编制周转池制度实施后我县公立医院核定了一定周转池
编制,岗位设置的基数相应增大,特别是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相应得到增加,这对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稳定中高层次人
才队伍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同时也拓展了医疗系统人才的职
业发展空间。
我县编外人员没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仅占 11.9%,初级及
以下职称人员,占比达 88.1%,编外人员的职称评聘情况与他们
在医院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他们参加工作时
间短,尚未取得较高的专业技术资格。
(四)工作年限分布
我县公立医院编内人员低工作年限段到高工作年限段比例
由高到低的变化较为平缓,没有断层式增加或减少,且 20 年以
下的占 67.1%,根据我县公立医院 2000 年后大批量进人的情况
推算,现有人员的工作年限结构符合人员自然增减规律,说明我
县公立医院编内人员总体较为稳定。
编外人员工作年限以 10 年以下为主,占比高达 71.5%,21-30
年的仅有 XXX 人,占比仅 3.5%,编外人员群体呈不稳定态势。
(五)薪资结构
我县公立医院编内人员薪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
础津贴、奖励性绩效(护理人员享受护龄津贴)等构成,编外人
员大体参照执行,但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等部分福利待遇与编内
人员有所差别。
二、目前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做法及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管理主要做法
我县公立医院编制自 20XX 年以后一直未重新调整,此后十
几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迅猛增长,医院各类门
诊量不断增加,床位使用率居高不下,原有的人员编制远远不能
满足医院的发展,全县编制总量有限又不能大量调剂增加,导致
公立医院通过不同渠道补充人员,实际用工人数和编制数之间的
差距越来越大。20XX 年,我县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于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皖政办〔20XX〕6 号)
文件精神,在公立医院实行了人员岗位总量改革,根据实际开放
床位,核定人员岗位总量,实行空岗进人管理制度,虽然使用空
余岗位新进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原在编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但在社
保、职称方面仍有许多政策瓶颈,人员队伍不稳定,管理较为复
杂。
20XX 年底,省委编办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
我县公立医院核定了一定周转池编制,同时还明确了编制周转池
制度“1351”构架,可以说是对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进行了全
方位重塑性的改革,是破解卫生人才发展瓶颈的一项有力举措。
为了把“好事办好”,我县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改革精神和要求,
细化分解《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具体操作
办法,积极组织两家县级公立医院进行实施。到目前为止,我县
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工作平稳有序,编制使用规范,公立医
院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全面摸底,核准锁定社会化用人
解决好社会用人的问题,是贯彻落实好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
的首要前提,为此我们在认真研读改革精神并积极向省委编办请
示后,联合县卫计委对两家公立医院进行了全面摸底核查,确定
了社会化用人的范围及条件(不在编但在岗、未达退休年龄、特
殊引进人才、省批复实施方案的日期之前进入医院、正规程序进
入等),最终锁定了 XXX 名社会化用人名单,全部纳入实名制
管理,统一完善了学历、专业、进入依据等相关信息。
2.建章立制,打通用人渠道
为逐步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岗位管理、人才管理
的制度体系,合理界定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自主权,根据省人
社厅和省编办《关于做好公立医院编外聘用人员纳入编制管理工
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XX〕20 号),在前期调研摸底基础上,
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 XX 实际,由县委组织部、
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委五家单位联合出台
《XX 县公立医院周转池事业编制和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就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分工等作了具体规定。
在编制使用方面:1.编制周转池建立前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