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参加这个青年干部座谈会,我感到非常高兴。看到大家
朝气蓬勃的面孔,听到你们充满激情的发言,我既感受到了我们
企业未来的希望,也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历。
作为公司的带头人,我深知青年干部的成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
展后劲。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和大家聊几
句心里话。
一、青年干部要像“竹子”一样扎根,成长没有捷径,沉淀
才是硬道理
大家都见过竹子吧?实验表明,竹子在前四年只能长 3 厘米
左右,但从第五年开始,每天能以 30 厘米的速度迅速生长,只
需要六周时间,就能长到 15 米以上的高度。其实,前四年它并
不是没有生长,而是在地下默默扎根,将根系延伸到数百平方米
的范围。青年干部的成长也是如此。
现在有些年轻同志刚到基层一两年,就急着要“显山露水”。
写了几份材料,就觉得自己能挑大梁,参与了一个项目,就认为
可以独当一面。这种心态要不得。我们国企的业务链条长、管理
环节多,没有经历过多个岗位的锤炼,没有在矛盾集中的地方
“墩过苗”,很难真正把握企业运行的规律。
人力资源部在考察干部时,特别关注“沉淀期”的表现。比
如,去年提拔的 XX 分公司副总,他在车间干了 5 年技术员,又
当了 3 年支部书记,处理过设备故障、协调过劳资纠纷,这些经
历让他现在管生产、抓队伍都得心应手。组织上用人,从来不
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站得稳”。
二、青年干部要当“变压器”而非“传声筒”,解决问题的
能力比学历背景更重要
现在咱们的青年干部学历都不低,硕士博士一大把。但我要
提醒的是,企业不是研究院,光会“发现问题”不够,关键要能
“解决问题”。就像电路里的变压器,能把高压电转换成可用电
压,而不是像传声筒一样只会原样传递。
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某项目组遇到技术难题,名校毕业的 A
工程师连续写了三份分析报告,全是“国外文献显示”“理论计
算表明”,而大专毕业的 B 技术员带着工人改了三次模具,用土
办法解决了问题。最后这个项目的创新奖给了谁?给了 B 团队。
为什么?因为国企需要的不是“正确的废话”,而是“有效的办
法”。
建议大家多往基层跑。食堂饭菜质量差,能不能牵头搞个满
意度调查?班组交接效率低,能不能设计个标准化流程?这些看
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