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规范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规范乡镇国有和集体 资产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着力提升乡镇国有和 集体资产管理效能。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镇政府向镇人大报告 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将人大监督国有(集体)资产 制度体系延伸至乡镇基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委统领、人 民中心、问题导向、系统集成”监督方法论,并总结 出“356”工作法。这一创新举措,为完善镇级人大监督体系、 促进人民家产保值增值开辟了新路径,推动乡镇国有和集体资 产管理朝着监督制度闭环化、报告流程规范化、督查督办精准 化、资产盘活系统化、机制运行常态化方向大步迈 进。2024年6月,全省人大监督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现 场会在**市召开,省内外60多批次县市区人大前来学习交 流,充分彰显了**市在该项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规范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的价值意义 (一)契合中央部署,锚定前行方向。一是政策落实的关键 一环。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 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稳步推进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为国有资产管理 与监督提供了重要遵循。在这一宏观政策体系下,基层落实国 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是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践 行,确保政策自上而下贯通执行,让国有资产“明白账”“放 心账”惠及基层群众。二是治理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加强国 有资产管理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规范其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能有 效填补基层国有资产监督的制度空白,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国 有资产监督网络,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完整性与协同性,为经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制度根基。三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有 效手段。通过向人民群众交出清晰准确的国有资产账目,展现 政府对国有资产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 受到国有资产在规范管理下的保值增值,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 工作的信任与支持,提升政府在基层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促进 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二)契合民主监督,化解基层难题。一是基层法治监督的 强化。报告制度是对村民自治法以及今年5月1日实施的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法落实情况的有力监督手段。在基层治理中,乡镇 和村组处于关键位置,国有和集体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直接关系 到基层法治建设的成效。通过这一报告制度,能将法治力量引 入基层资产监管,确保法律法规在基层资产领域得到有效实 施,维护法治尊严。二是破解基层监督缺位难题。长期以 来,基层政府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干部违规操作、百姓意 见集中、人大监督缺失等现象频发。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怎 么管”“谁来监督”成为基层治理的痛点。建立报告制度,明 确了监督主体与责任,为人大介入基层资产监督提供了制度保 障,填补了监督空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资产监督缺位问题。 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规范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能有效优 化基层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基层公共服务、基础 设施建设等提供坚实物质支撑。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管理与 监督,减少资产流失与腐败现象,提升基层治理的公平性与公 正性,进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 幸福感。 (三)契合基层实情,助力经济腾飞。一是盘活存量资 产,挖掘发展潜力。**市历史上乡镇企业和工业经济发达,经 过长期发展积累,乡镇国有(集体)资产规模庞大。然而,当 前存在家底不清、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状况,导致大量资产闲置 浪费。规范报告制度,能够全面清查资产底数,精准识别有增 值潜力的资产,通过科学盘活利用,将存量资产转化为经济发 展的新动能,为乡镇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二是优化投资环 境,吸引优质项目。清晰规范的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向外界 展示了乡镇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资产运营能力。以优质资产为依 托,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升级与经 济结构优化。近年来,**市部分乡镇凭借盘活的闲置资产,成 功引进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数十亿元,有力推动了地方经 济发展。三是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国有和集体资产 的合理利用与保值增值,能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保障。通过资 产收益反哺民生事业,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 人民。 二、规范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全过程专项工作机制。一是强化 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各镇高度重视国有(集体)资产管 理工作,均成立了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 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多数镇将资产管理职能落实到 镇(区)财政分局,部分乡镇更是单独设立资产管理办公 室,配备专业人员,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资产管理工作,及时解 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资产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 范化开展。二是聚焦制度支撑,完善管理规 范。2023年8月,**市人大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镇国有和集体 资产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为资产管理工作 提供了明确指导。在此基础上,市政府积极行动,出台了资产 配置、出租出借、产权规范、收益管理、资产核实等一系列管 理办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资产管理政策体系。各镇也结合自 身实际,陆续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 度,细化管理流程,明确操作标准,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 章可循、规范有序。三是健全服务保障,凝聚工作合力。建立 健全人大、政府、纪委、审计等多部门协同的报告和监督机 制,明确各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形 成工作合力。财政、农业、资规、审计等相关部门各司其 职,齐抓共管,共同构建资产管理服务大格局。通过部门间的 协同联动,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了资产管理的 效率与质量,为国有和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保障。 (二)强化过程监管,建立全方位闭环报告流程。一是强化 事前调查研究,精准把握实情。在审议报告前,精心组织主席 团成员、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调研活动。深入村组一线,实 地查看资产状况,详细了解资产运行和使用情况,广泛收集整 理各方面意见建议。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 料,为科学审议报告、提出针对性监督意见奠定坚实基础,确 保监督工作有的放矢,切实反映基层实际需求。二是强化事中 报告审议,提升监督实效。各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书面 或口头方式进行报告,报告内容重点确保镇国有(集体)资产 全覆盖,全面准确反映资产现状与管理情况。部分乡镇在报告 过程中增设询问和满意度测评环节,人大代表就资产相关问题 现场提问,政府部门负责人即时回应解答,增强了报告的互动 性与监督的实效性。通过满意度测评,量化代表对报告的认可 程度,督促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三是强化 事后跟踪督办,确保整改落实。督促镇政府将审议意见和代表 建议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责任部门与整改时限,按人代会建议 办理时效要求,与代表见面答复、深入研究办理、扎实整改落 实。镇政府需在6个月内向主席团报告研究处理情况,形成监督 闭环。通过严格的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审议意 见和代表建议落地生根,切实推动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持 续改进。 (三)聚焦底数清查,构建全覆盖动态监督体系。一是突出 精细监管,提升管理精度。持续完善监督与跟踪问效机制,推 动资产管理从传统“粗放式”向现代“精细化”转变。常态化 开展清查排查工作,对全市270家行政事业单位、12个镇(区、 街道)和380户国有(集体)企业的土地、房产等资产进行专项 清查。经清查核实,土地面积约2543万平方米、房产约865万平 方米,实现资产底数清晰、建档造册、专人管理。定期更新档 案数据,及时汇报资产使用情况,确保人大和政府能够实时掌 握资产管理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二是突出联 合监管,拓展监督广度。针对乡镇集体和村组集体资产数量 多、情况复杂的特点,各镇人大积极探索创新,将镇村集体资 产一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