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财政局巡察整改工作方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财政局巡察整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县委巡察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关于巡察县财政 局党组情况的反馈意见》要求,确保整改任务高质高效推 进,经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现针对反馈意见涉及的问题,制 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整改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 中央及省市县委巡察工作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 党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将巡察整改与主题教育 常态化相结合,突出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聚焦党的建设、从 严治党、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构建"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 机制、堵塞一批漏洞"的闭环体系,切实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 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整改目标。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确保党的领导贯穿整 改全过程。通过整改,着力解决政治站位不高、政治责任虚 化、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 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巡察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全面领 导的实际成效。二是压实主体责任,构建闭环整改体系。督促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切实扛起整改政治责任,主要负责人履行"第 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坚持问题导向,建 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和销号 制落实,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的完整链条。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强化日常监督,对敷衍整改、虚假整 改的严肃问责,确保整改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底。三是 着眼长效机制建设,推进标本兼治。既要聚焦具体问题抓立行 立改,更要深挖制度漏洞和机制缺陷,通过修订完善规章制 度、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制度执行,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 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注重将巡察整改与深化改革相结 合,与完善治理体系相贯通,通过解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带动 整体工作提升,真正实现整改一个问题、规范一个领域、完善 一套机制、巩固一方政治生态的叠加效应。 二、整改内容 (一)落实中心职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1.惠民资金管理存在三重短板。一是政策透明度不足,现 行32项涉农补贴政策(含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7类重点补 贴)仅通过财政局门户网站单一渠道公示,村级宣传栏更新滞 后,2025年抽样调查显示农民政策知晓率仅为48.7%。二是数据 核查机制缺失,2024-2025年度累计受理补贴申报数据12.3万 条,但受限于基层人力(平均每乡镇农经人员不足3人),实质 性核查比例仅为21.5%。三是动态监管手段薄弱,以2025年耕地 地力保护补贴为例,受理申报面积达85万亩,但经卫星遥感比 对发现虚报面积达3.2万亩;又如农机具购置补贴存在跨年度重 复申报现象,涉及资金超230万元。 整改措施:一是多维构建阳光补贴体系。依托县级三务公开 智慧平台(覆盖全县9镇127个行政村),建立惠农资金专题模 块,实现政策解读、申报指南、资金发放全流程可视化。同步 开通短信推送功能,2025年6月起已向4.2万农户发送个性化补 贴信息。建立季度政策宣讲制度,组建由财政、农业、民政等 部门业务骨干构成的惠农政策宣讲团,创新案例教学+情景模拟 宣讲模式,2025年开展巡回宣讲27场次,覆盖群众1.8万人次。 在12个重点乡镇试点建设惠农服务驿站,配备自助查询终端和 专职导办员,日均服务群众超300人次。二是健全数据核查双轨 机制。完善村级初审-乡镇复核-部门联审三级审核体系,制定 《惠农补贴数据核查工作规程》,明确10项负面清单和7类重点 核查情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数据质量审计,2025年已 完成3轮抽样审计,累计核减不合规申报资金156.8万元。建立 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农业农村局土地确权数据、自然资 源局卫片执法数据等6大数据库,实现申报数据自动比对校验。 三是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开发惠农资金监管系统,设置12个 风险预警指标,累计触发预警提示327条,纠正偏差资金89万 元。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2025年开展交叉检查4次,发 现问题43项并全部整改到位。在7个乡镇试点一卡通生物识别认 证系统,有效杜绝冒领、重复领取等问题 2.涉农保险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衡。一是承保覆盖率偏 低,2025年三大主粮作物参保率仅为62%,低于全区平均水 平8个百分点;养殖业参保覆盖率不足40%。二是服务网络不健 全,4家承保机构在乡镇服务网点平均不足2个,查勘定损响应 时间超过48小时。三是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效率待提 升,2025年1-6月保费补贴拨付及时率为78%,影响农户参保积 极性。 整改措施:一是优化保险服务网络布局。制定《农业保险服 务网点建设三年规划》,在12个农业重点乡镇设立综合服务中 心,配备专业查勘车辆和无人机定损设备。建立保险服务专员 制度,选聘57名乡村协保员,开展专业培训4期,实现村级服务 全覆盖。二是创新保险产品供给。试点收入保险+模式,推出玉 米完全成本保险、肉牛价格指数保险等5个创新型险种,2025年 累计承保金额达1.2亿元。开发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运用物联网 技术实现灾情自动触发理赔,2025年累计赔付干旱受灾农 户327户、金额86万元。三是强化财政资金效能监管。建立保费 补贴预拨+清算机制,2025年预付补贴资金3000万元,确保承保 机构及时出单。开发农业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保单信息、 资金流向、理赔进度的全过程可视化监管。每季度召开银保 监、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联席会议,2025年已协调解决理赔纠 纷12起,涉及金额85万元。 3.民族工作三个不到位。一是理论学习系统性不足,2025年 前三季度党组专题学习民族政策仅2次,未建立常态化学习机 制。二是实践载体创新不够,民族政策宣传仍以传统展板、传 单为主,新媒体利用率不足30%。三是宗教事务管理薄弱,全 县43处宗教活动场所中,建立规范化管理档案的仅占65%。 整改措施:一是构建三维一体学习体系。将《习近平论民族 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8项重点内容 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计划,建立每月一专题学习机 制。开设石榴籽课堂,邀请民族院校专家开展专题讲座5场,组 织参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次。建立线上+线下测试机 制,2025年开展民族政策应知应会测试4次,平均成绩由68分提 升至92分。二是创新宣传载体形式。制作《民族团结微课堂》 系列短视频12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