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工作的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
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2021年,党中央印
发了《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
人大工作的意见》,随后,省市区委先后出台了具体实施意
见,都明确提出:支持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
的监督。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法
规,也就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文件政策
和法律法规,为加强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
遵循和有力支撑。
一、以完善制度为切入点,推动监督“全覆盖”
坚持权责同步、制度先行,以规范化、体系化机制赋能人大
监督,从监督对象、内容、力量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监督效
能。
(一)拓展监督对象,做到应督尽督。一是着眼监督范围的
广泛性,在常态化开展人大任命人员履职监督基础上,**区人
大常委会于2024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人大选举和任命“一
府一委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
的实施办法》。这一举措促使监督对象从任命人员向选举人员
拓展,实现了对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的“无死角”,确保
在届内实现监督对象的全面覆盖。二是注重监督对象的针对
性,聚焦关键岗位与重点人员,将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
法院检察院关键岗位人员等纳入重点监督范畴,根据岗位重要
性、权力运行特点,制定个性化监督方案,提升监督精准
度,确保监督资源高效配置。三是考量监督对象的动态性,密
切关注人事变动,及时将新选举和任命人员纳入监督体系,建
立新任职人员监督档案,跟踪记录履职轨迹,实现监督工作的
无缝衔接与持续跟进,保障监督工作与时俱进。
(二)精准监督内容,融合监督人、事。一是突出宪法法律
贯彻落实,要求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每年书面报告学习贯彻宪
法法律情况,通过检查法律法规执行案例、执法成效,评估其
法治素养与依法办事能力,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
氛围。二是聚焦职责履行实效,将依法履行职责情况作为重点
监督内容,深入了解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等中心工作中的履职表现,以工作成效检验履职
担当,确保权力行使服务于人民利益与区域发展大局。三是强
化人大决议决定及意见建议办理监督,查看选举和任命人员对
人大决议决定的执行力度,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的落实情
况,从反馈时效、办理质量、代表满意度等多维度考量,推动
人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提升代表与群众的认可度。
(三)整合监督力量,凝聚人民意志。一是借助“数字人
大”平台,拓宽民意收集渠道。发布评议公告,广泛吸纳代表
和群众线上意见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
类整理、分析研判,精准把握群众关切,为监督工作提供数据
支撑与民意导向。二是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线下实地调
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被监
督对象所在单位、分管领域及服务对象群体,面对面交流、实
打实问询,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其履职情况,为客观公
正评价奠定基础。三是综合线上线下信息,形成全面、客观、
公正的评价。将群众呼声、代表意见与实地调研情况有机融
合,科学分析监督对象的工作成绩与存在问题,确保人大监督
充分汇聚民智、反映民意,使监督结果经得起检验,增强监督
公信力。
二、以现场询问为发力点,打通监督“全链条”
健全监督机制,打出“调研—询问—评价”一体化工作“组
合拳”,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提升监督质效。
(一)会前调研求准,夯实监督基础。一是组建专业调研队
伍,由分管领导牵头,挑选熟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丰富的常
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参与,结合监督对象所在行业特
点,邀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提供智力支持,确保调研视角专
业、全面。二是丰富调研方式,综合运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
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在座谈会上广泛听取各方意
见,个别谈话深挖问题细节,查阅资料掌握工作全貌,实地走
访直击工作现场,多维度收集信息,确保调研内容详实、问题
精准。三是注重调研成果转化,对调研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
理归纳、分析提炼,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报告不仅呈现问题
现状,更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建
议,为会议审议和撰写审议意见提供坚实依据,切实发挥调研
对监督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二)联组询问求实,增强监督实效。一是精心设计询问环
节,坚持提前设问、即席提问和现场追问相结合。提前收集代
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设问清单,为即席提问与
现场追问提供方向指引,确保询问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二是
聚焦关键领域问题,将询问重点锁定在改革发展和民生领域的
热点难点问题上,如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情况、教育医疗资源均
衡配置问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等,通过问举措、问进展、问
成效,直击工作痛点,以“辣味”询问促使监督对象正视问
题、反思不足。三是强化询问互动,要求报告人员现场听取意
见、回答询问、作出承诺。在互动过程中,一问一答、一来一
往,既让监督对象感受到监督压力,又为其提供了解释说明、
表态改进的机会,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与互动性,激发监督对象
改进工作的动力。
(三)民主测评求真,确保监督公正。一是制定科学测评标
准,依据监督内容与履职要求,从工作业绩、依法行政、作风
建设、办理意见建议等多个维度设置测评指标,明确各指标分
值权重,确保测评标准全面、客观、公正,能够准确反映监督
对象的履职情况。二是规范测评流程,在现场报告、询问回应
和日常监督等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人员
进行无记名民主测评。严格测评纪律,确保测评过程公开透
明、结果真实可靠,杜绝人为干扰因素,保障测评公正性。三
是严肃测评结果运用,对于测评结果“不满意”票数超过区人
大常委会出席组成人员三分之一的,履职报告不予通过,要求
报告人员在两个月内整改后再行报告履职情况。以严格的结果
运用倒逼监督对象重视监督、积极履职,彰显人大监督的严肃
性与权威性。
三、以责任落实为落脚点,建构监督“全闭环”
在监督链条前后延伸上下功夫,打造“任命选举—履职—述
职—监督”全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监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细化日常监督,嵌入工作全程。一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