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的实施情况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 事”工作机制的实施情况报告 为防止和克服镇(街道)干部“机关化”倾向,解决有的干 部不深入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问题,去年以来,XX 市创新推 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干部一个一个 全部下去,一户一户上门攀亲,一村一村解剖麻雀,一轮一轮攻 坚突破。截至目前,全市 88 个镇(街道)共走访 1812 个村(社 区)、66.3 万户,解决问题 1.8 万个,帮助谋划指导村级发展项 目 2900 余个,发现储备后备力量 2700 余人,实现了凝聚服务群 众、培养锻炼干部、推动落实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善 治的有机统一。相关做法入选全国 2024 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典型案例。 一、谋群众福祉“上门问事”:全员参与、全面走访,“走心” 更“走亲” 镇(街道)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有事帮办促成、无事交 心联心,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一)坚持“送政策、送服务”与“问需求、问建议”相结 合 走访干部以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用“大白话”把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给群众,重点宣讲乡村振兴、医保社保、教育 “双减”等惠民政策。询问群众在居住环境、看病就医、教育养 老等方面的需求和难题,听取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建立“一户一档”民情台账,做到重点户头清、家庭情况清、急 难问题清,全面掌握“民情账”。例如,XX 镇干部在走访中发 现 32 户困难家庭存在冬季取暖难题,及时协调煤炭供应并落实 取暖补贴,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二)坚持“集中走”与“常态走”相结合 以镇(街道)为单位,党(工)委书记带头,全体机关干部 参与,分组分批走村入户。一般每 2 周左右走访一个村,每周固 定 1 天为集中走访日,确保走访覆盖率和实效性。坚持先难后易、 逐村进行,一般一年之内覆盖一遍。常态化开展包村走访,每村 分配包村干部 1—2 人,分工负责、包户到人,实现“走访不断 线、联系常态化”。XX 街道建立“走访考勤打卡”制度,通过 GPS 定位和影像记录,确保干部真走访、访真情。 (三)坚持“全面走”与“重点走”相结合 由“村村到”升级为“户户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每户“沉浸式”走访不少于 20 分钟,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 况。在城市社区,干部每个网格随机走访不少于 20 户,其余由 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兜底走访,构建“干部+基层力量”协同 走访体系。镇(街道)班子成员带头走访困难户、伤残户、军烈 属、征迁户等重点群体,累计走访特殊群体 5.2 万户,解决个性 化问题 8700 余件。 (四)坚持“走上门”与“走进心”相结合 通过一起干农活、陪孤寡老人聊天、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 帮生病群众联系医生等方式拉近与群众距离,以带餐或付费等形 式与群众同吃一餐,用“烟火气”换“真心换”。XX 镇干部在 走访中帮助果农采摘销售苹果 3 万斤,协调电商平台开设“助农 专区”,带动户均增收 5000 元。有的群众谈到,“感觉党的好作 风又回来了,有点啥事都愿意和他们说道说道。” 二、为村居赋能“下沉议事”:全面体检查病灶,集中会诊 开药方 工作中,坚持眼睛向下、关口前移,探索将镇(街道)党政 联席会下沉到村召开,投入充足时间精力,专题、具体研究每个 村的工作,逐村突破提升。 (一)“分头找+碰头议”,掌握真实村情 走访小组先分头走访农户、企业、合作社,发现问题、收集 意见建议,再在会前统一梳理汇总,形成问题建议清单。除初次 走访外,一般不允许村干部陪同,确保镇(街道)干部能听到群 众的真实看法,了解上级政策在村的真正落实情况,有效解决 “村干部报喜不报忧”“党委政府信息不对称”等问题。XX 镇 在XX村走访中,直接从群众口中了解到农田灌溉设施老化问题, 现场办公协调资金 120 万元实施管网改造。 (二)“看现场+听汇报”,激励村干部干事 联席会前,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开展现场观摩,实地查 看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产业项目建设等工作现场, 感受村庄发展氛围势头。会上,村“两委”成员依次汇报重点工 作进展,党(工)委书记逐一点评,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激 励他们干事创业,以镇带村形成良性互动。XX 街道在 XX 社区 观摩中,对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滞后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倒逼社区 班子增派力量、倒排工期,提前 15 天完成改造任务。 (三)“帮谋划+助解难”,为村班子减负 会上重点研究解决走访发现问题和村里重点工程推进、民生 项目实施、乡村社会治理中遇到的难题,吸收离任村干部、后备 力量、村民代表等代表参加,群策群力、因村制宜帮着想办法、 出实招。例如,针对 XX 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问题,镇党委协 调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冷藏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