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团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围
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条主线,依托五大体系,实施青春五大行动,打造共青团N个品
牌,助力青年在新机遇中找准人生方向,在新使命中体现自身价值。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战略定位。始终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将党
的全面领导贯穿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
势转化为推动青年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构建党管青年联动机制。建立党委、
政府双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将青年发展工作、青年人才驿站工作写入市政府工
作报告,在今年以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平台作经验交流,争创全国青年发展型
城市,为青年发展绘就蓝图。二是完善党管青年政策体系。聚焦青年成长关键需
求,出台《市青年婚育促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方
案》等52项教育、就业、托幼等专项政策,将共青团工作和青年人才工作有机融
合,以制度创新为青年发展保驾护航。三是拓宽党管青年平台渠道。充分发挥共青
团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职能互补、部门互联、层级联动,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在共青
团系统一贯到底。去年以来,对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8所高校的197名师生开展
社会实践,联合举办文化建设活动周、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等19场品牌活动。
(三)深化理论武装,奏响青年思想共鸣曲。团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打造学、说、研三位一体的珠城青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体系,推动青年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一是以青年学筑牢信仰之基。依托青马工程青
春引擎青年大学习等品牌项目,今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主题团课、读
书会等4275场次,覆盖团员青年、少先队辅导员6.9万人次,持续提升青年理论素
养。二是以青年说发挥榜样力量。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共青团中央青春为中国式现
代化挺膺担当主题活动,联动8家省级以上媒体对青年投身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进
行专题报道,推出系列文章20余篇,实现阅读量超50万次,依托团干部上讲台青年
说等线下活动,组织团干部、青年讲师团年均开展宣讲340余场,以榜样故事激发青
年奋斗热情。三是用青年研深化引领效能。立足红海侨关地域特色,发挥89个团属
青年阵地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2025年4月,举办国家安全青春挺
膺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和示范性离队入团活动,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三)聚焦需求导向,凝聚青年发展内生力。团市委始终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
念,以共青团为纽带,联合多部门、多领域围绕就业创业、交流集聚、城市融入三
大版块,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青年紧紧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一是培
育创业沃土,护航就业之路。联动各职能部门共创青年就业创业平台,每年常态化
提供就业岗位、实习机会,建成211个创新平台,连续举办6届青创杯青年创业创新
大赛,吸引1900余个项目参赛。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国家创业担保贷款金
额7544万元,贷款余额8712.75万元,惠及企业(个人)635户。二是创新社交场
景,汇聚青春力量。搭建多元化社交平台,深化团缘汇公益+青年联谊交友品牌,打
造青年会客厅、新兴青年文化交流平台等社交场景。去年以来,举办20场交友活
动,为近2000名单身青年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为青年搭建情感联结与价值认同的桥
梁。三是优化服务生态,加速城市融入。实施一县一品青年工程,推出青年发展友
好场景矩阵等五个区域性青年工作品牌。持续升级打造市青年人才驿站,为来求职
就业的青年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推动青年夜校全域覆盖,通过
共青团牵头+团属协会承办+社会力量支持模式,一年来,服务3500余名青年,让青
年真正扎根、融入。
(四)厚植服务理念,书写人民满意新答卷。团市委始终坚持办实事惠民
生,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赋能基层社会治理,通过优化服务联动、资源共
享、校地合作三大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市的青年公益服务网络,用青春力量书写新
时代民生答卷。一是构建服务联动阵地。实现市、县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全
市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等278支,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阵
地120个,先后挖掘孵化90余个优质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