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从三个方面着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从三个方面着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农业 生产面临“旱涝并存、显隐交织、链式衍生”的复合型灾害风险。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 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加强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可见加强农业防灾 减灾能力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 务。为此,筑牢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应从监测预警、工程防 御、社会协同这三个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一是构建精准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是农业风险治理的前端抓手,其精准化程度直接影响防灾减灾行 动的时度效。我国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已形成农业气象服务系 统、病虫害监测网络与水文观测体系等基础架构,初步实现卫星 遥感、地面观测与大数据平台的融合应用。 实践中仍存在多重矛盾。具体表现为,部门协同面临“碎片 化”困局,气象、农业、水利等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 机制不健全,制约风险研判整体效能。同时,预警机制存在“断 点化”风险,从预警发布到基层响应的传导链条中,易出现信息 衰减与延迟,导致基层无法及时、准确地采取行动,临灾“叫应” 机制尚不健全。此外,技术应用存在“孤岛化”倾向,智能算法模 型与农业生产场景适配不足,预警阈值动态调整滞后于灾害演化 规律。破解上述困境的关键路径是建立全要素感知、全主体联动、 全过程贯通的精准监测预警体系。 强化横向协同,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建立跨部门灾害风 险会商平台,整合气象灾害预警、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水文墒情 监测等多源数据,消除部门间“数据孤岛”。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 共享机制,构建多灾种耦合分析模型,提升风险研判的整体效能。 具体而言,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与农业部门的病虫害监测数据相 结合,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为防灾减 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优化纵向联动,完善预警响应衔接机制。完善国家到乡镇五 级预警响应衔接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减少信息流转层级,提升 预警信息的传递效率。破解灾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难题,做 好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的闭环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利用移动互联 网和智能终端设备,将预警信息直接推送到农户手中,确保信息 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健全基层应急响应队伍,确保预 警信息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 深化技术赋能,开发动态预警系统。强化人工智能与农业灾 害机理研究的深度融合,开发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动态预警系统, 提高预警系统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具体而言,通过智能算法模型 的优化和预警阈值的动态调整,实现灾害情景演化与应急响应之 间的动态平衡。同时,针对不同作物和区域定制预警服务,如东 北地区重点防范春旱、南方稻区强化台风预警等,完善各类病虫 害防治专项预警。 二是建设韧性强大的工程防御体系。面对气候变化加剧和极 端天气频发的挑战,构建韧性强大的工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