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干部说作风建设”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
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向背,关乎事业兴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作为新时
代乡镇干部,我们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知党
风的第一扇窗口。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今天,基层干部作
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速度、农村治理的
深度革新、农民群众的幸福质感。现结合个人五年基层工作经历,
从四个方面谈谈认识与思考,恳请各位指正。
一、深化调查研究,让问计于民成为制胜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基层实
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不仅要在思想上扎根,更要在
行动上结果。当前农村工作呈现三多三新特点——矛盾类型多、
利益诉求多、新生事物多;治理模式新、发展路径新、群众期待
新。这对我们调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构建三维一体调研体系。我们摸索建立了定点观测+
动态走访+云端互动的立体调研机制。在辖区内设立了 12 个乡村
振兴观测点,涵盖传统农业村、易地搬迁社区、小微产业园等不
同类型;每周开展周二走访日活动,机关干部全员下沉;同步开
发掌上民情小程序,实时收集群众诉求。今年已累计形成调研报
告 35 份,解决实际问题 68 项。
(二)创新五步工作法实践路径。在天天高速项目征地拆迁
中,面对涉及 8 个行政村、316 户群众的复杂局面,我们总结出
政策宣讲-诉求收集-方案论证-矛盾调解-成效评估五步工作法。
组建 9 个专项工作组,白天丈量土地,晚上召开星空恳谈会,针
对留守老人、返乡创业青年等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方案。最终提
前 20 天完成征迁任务,实现零上访、零强拆的双零目标。
(三)建立双向反馈长效机制。为避免调而不研、研而不用,
我们建立调研成果转化机制,重要决策前必须召开群众听证会,
政策实施后必须进行效果回头看。去年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
根据群众反馈三次调整水渠走向,虽然增加工程成本 8%,但保
护古民居 3 处、古树 7 棵,赢得群众真心支持。
二、改进公务接待,让清正廉洁成为干群纽带
基层公务接待是作风建设的晴雨表。我们坚持把每一分财政
资金都转化为民生温度,把每一次公务活动都打造成作风建设的
示范窗口。
(一)推行三化接待标准。制定《清风接待工作规范》,实
行接待场所固定化(限定机关食堂和两个定点民宿)、菜品清单
化(推出 ABC 三档农家套餐)、流程透明化(扫码公示接待信
息)。今年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 37%,节约资金全部转入微心
愿民生基金。
(二)创新五不迎检机制。针对基层迎检负担问题,我们提
出不搞路线设计、不做台账美容、不需陪同接待、不用专车接送、
不许宴请招待的五不原则。上级部门检查环境整治时,随机抽查
垃圾转运站和河道整治点,这种突然袭击反而倒逼我们建立常态
化管理机制,全镇卫生考评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全县第一。
(三)深化阳光政务建设。开发清风白云三务公开平台,村
级财务收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