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
策的思考
0.前言
近年迅速兴起的城市书房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
设的重大成就,在国际图书馆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当前我国正处
于“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时期,党的二
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因此,探讨
城市书房建设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而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迫在眉睫。回顾城市书房研究,截止目前,学者们分析了建设模
式、运行管理、服务规范与标准,也对 xx、xx、xx 等地的城市
书房建设进行了探讨。整体而言,这些研究基本属于专题讨论,
而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书房整体性研究,尤其是问题与对
策研究尚不多见。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在这一方面做些探索。
1.分析框架
本文使用文献分析法与网络调查法开展研究,围绕《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20xx)》《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
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公
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政策法律文本展开分析;
利用网络调查法,调查中国政府网、中国人大网等官方网站发布
的统计数据和公报,总结城市书房的发展特点与问题。以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理论为分析框架,建构“基础建设-服务供给-持续
发展”三阶段理论模型,系统解析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路径。在
此基础上,研究深度揭示各阶段核心矛盾的生成机理与交互作用:
基础建设阶段面临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服务供给阶段存在全
民阅读的内生性矛盾,持续发展阶段出现社会参与的机制性矛盾。
此三重矛盾分别对应基础设施建设、核心价值实现和长效运营机
制等关键维度,形成制约服务效能提升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复合
型瓶颈。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框架如图 1 所示。
2.基本问题:资源配置
基本问题是事物发展中最核心、贯穿始终的起点问题,决定
事物的发展轨迹与纵深程度。“资源为王”是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
念,在基础建设阶段存在的空间、文献、财政及人力资源的配置
问题是城市书房面临的基本问题。全国约有 xxx 个地区建设城市
书房,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方兴未艾的态势。
目前各地城市书房不同程度地存在空间、文献、经费、人力
等资源配置的基础性问题。
2.1 空间资源
空间资源是基层馆建设最稀缺的基础资源。城市书房最突出
的成就是填补了各地普遍存在的基层馆空间空白,健全了区县以
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然而,从全国城市书房建设整体而言,
仍然需要面对空间资源问题。
2.1.1 问题
(1)区域不平衡。城市书房兴起于东部城市,效仿于中部
城市,远播于西部城市。由于城市经济的区域不平衡,城市书
房建设同样存在区域不平衡。截至 20xx 年,城市书房的地区分
布,东部约 xx,xxx 个(约占 xx%),中部约 xx,xxx 个(约占
xx%),西部约 x,xxx 个(约占 xx%)。
(2)城乡不平衡。虽然各地普遍制定了统一的城市书房建
设规划,但由于城区之间和城乡之间长期存在差异,城市书房在
同一城市的城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分布并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
极为不平衡,仍有较多村社处于空白状态。以城市书房最发达的
xx 市 xx 区为例,读书驿站的村社覆盖率约 xx%,在全国最高,
亦未达到全覆盖。
(3)品质良莠不齐。“小而美”是城市书房的特点。虽然各
地城市书房基本上均有统一规划,但制定有统一建设标准的不多,
空间品质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一是受制于公共用地和公共空间
稀缺,各地大多采用见缝插针的“嵌入”方式建设;二是受制于政
府和社会力量资金投入,各地城市书房的空间设计与装饰精简不
一,而同一城市的城市书房亦如此。
2.1.2 对策
(1)制定宏观政策指引。十年创新实践雄辩地证明城市书
房是基层馆建设的范例。公共文化主管机构可全面总结城市书房
建设经验,制定推动全国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引,
引导各级政府开展城市书房建设,最大限度地弱化基层馆建设中
存在的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
(2)制定空间设计指引。“小而美”是城市书房最突出的形
象特征,深受民众喜爱,成为网红打卡点,有效地实现了最大限
度地吸引民众的服务目标。“小而美”的城市书房形象得益于各地
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采取“一个书房、一个特色”策略,鼓励社
会创意设计力量参与空间艺术设计。这种策略值得在全国推广:
国家公共文化主管机构委托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与全国城市书
房合作共享机制[9]共同编制城市书房空间艺术设计指引。
2.2 文献资源
2.2.1 特色
文献资源是基层馆建设最稀缺的服务资源。基层馆在文献资
源配置上或陈旧过时或数量稀少,很长一段时间鲜有民众问津。
城市书房因采取中心馆、总馆、街镇分馆和社会力量多种方式供
给文献资源,基层馆文献资源稀缺问题得到缓解。“小而美”的空
间与“多而新”的文献成为城市书房迅速崛起的法宝。城市书房文
献资源配置具有显著的特色。
(1)大众化。基层馆服务对象为广大民众,文献资源必须
具有普遍适应性,大众化、通俗化是基层馆文献配置基本原则。
在城市书房典型案例中,文献资源配置大多聚焦于绘本、科普、
社科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新书和畅销书,在全民阅读推广中颇具吸
引力。
(2)专题化。在满足大众化文献需求的同时,一些城市书
房结合当地居民特色、文化特色和合作对象特色等,建设城市书
房主题馆,其在空间设计和文献资源上亦保持一致性,具有鲜明
的城市文化特色,成为城市文化亮点。比如,xx 市 xx 书房位于
xx 区 xx 路 xx 边的云舒亭西侧,风光秀丽,xx 艺术空间设计与
传统戏曲文献浑然一体,辅之以与 xx 相关的展品和喜马拉雅有
声听戏功能的数字环境,成为 xx 专业人士和发烧友的集聚地,
以及市民学习与游客观光的打卡点,既为市民的 xx 专题阅读提
供了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也为弘扬城市文化提供了直观便捷的
时空隧道。
(3)数字化。城市书房受空间限制,难以拥有丰富藏书,
数字资源共享成为普遍建设模式。城市书房在与中心馆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