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政机关厉行
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会交流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
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研讨交流会,主要目
的在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
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
作风建设的各项部署,研读《条例》具体内容,对照自身查找
不足,交流学习体会,从而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厉行
节约、反对浪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中
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次重要
的理论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作风锤炼。
一、深刻领会《条例》颁布的重大意义,筑牢厉行节约的思
想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厉
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
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4年修
订施行的《条例》,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党政机关作风
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的重大制度成果,具有深
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赓续艰苦奋斗优良作风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俭节约,倡导“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
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传统美德。我们党在革命、
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重
要的传家宝和制胜法宝。从延安窑洞的“小米加步枪”,到新
中国成立初期的“勤俭建国”,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二次创
业”,无不体现了我们党以艰苦奋斗铸就辉煌的伟大实践。当
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国
内外形势复杂严峻。越是任务艰巨、挑战增多,越需要我们保
持清醒头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节约促发展、以节俭促
清廉。《条例》的颁布,正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赓续和发
展,对党的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
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重要举措。
(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不仅是简单的节俭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关乎党在
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一些党政机关和少数党员干部存在
的铺张浪费、奢侈享乐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侵
蚀了党的执政基础。《条例》的修订实施,正是回应人民群众
关切的实际行动。它明确规定了党政机关在公务活动中的各项
节约要求,旨在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到改善民生、服务发展、
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这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
系,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必然要求。通过严格执行《条
例》,我们可以向社会传递党中央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
风的鲜明态度,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
深发展
浪费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公款私用、以权谋私等腐败现
象,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往往是从
小节不守、奢靡浪费开始的。《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党政机
关在公务活动中划定了明确的红线,堵塞了制度漏洞,是扎紧
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举措。《条例》不仅对公务接
待、会议培训、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具体事项作出了明确规
定,更强调了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全过
程控制,体现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这有助于从根本
上铲除浪费滋生的土壤,斩断腐败链条,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
党向纵深发展,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提
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
格执行《条例》,能够有效遏制“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确保
党政机关的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廉洁,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节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最终是为
了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推动高质量发
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结构调整、动能转
换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条例》的出台,有利于引导党政机关优化资源配
置,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
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通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可以腾
出更多资金用于投资建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对
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新
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长远看,厉行节约不仅仅
是节俭,更是对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厉行节约的紧迫感
和自觉性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在厉行
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舌尖上的浪费”“车
轮上的腐败”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然
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隐形变异的浪费现象依然存
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仍待解决,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节约意识尚未完全内化于
心。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厉行节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节
约是“小事”,不影响大局;有的认为“花公家的钱不心
疼”,存在“大手大脚”的惯性思维;还有的认为“艰苦奋斗
是过去式”,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这些思想偏差导致在
实际工作中,对节约要求执行不到位,甚至出现打折扣、搞变
通的情况。例如,在公务接待中,虽然明面上遵守规定,但在
隐蔽场所或通过其他方式超标准接待;在办公用品采购中,存
在盲目追求高档、重复采购等现象,未能真正将节约理念融入
到日常工作中。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造成资源浪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内存在的顽瘴痼疾,也是导致资源
浪费的重要原因。一是文山会海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单位会议
过多过长,文件过滥过繁,为了“留痕”而召开不必要的会
议,印发不必要的文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过度
要求基层填报表格、报送材料,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
集中精力抓落实。二是调研检查流于形式。部分领导干部下基
层调研走马观花,浮于表面,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不解决实
际问题,甚至为了所谓的“痕迹”而制造虚假现场,造成人
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检查考核过多过滥,层层加
码,给基层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三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屡
禁不止。个别地方和部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盲目举债
搞“大手笔”,追求“高大上”,热衷于搞面子工程、盆景工
程,造成资源闲置和巨大浪费,甚至留下沉重债务,这不仅是
经济上的浪费,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严重不负责任。
(三)制度执行不严不实,监督制约机制仍需完善
《条例》虽然明确了各项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制
度弹性、执行不力的问题。一是预算约束不强。一些单位在预
算编制时不够精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