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区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核心任务就是
清醒把脉当前态势,深刻剖析问题症结,凝聚共识、精准发力,
动员全区上下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分秒必争的拼劲,奋力冲刺全
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刚才,**同志传达了市里“当好排头兵”
高质量发展二季度推进会精神,**同志通报了 1—5 月主要经济
指标完成情况并部署了近期重点工作,讲得都很实在,分析到位、
要求明确,我完全赞同。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我再强
调几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挑战,在科学研判中坚定信心、加压奋进
开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
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
要求,锚定目标、承压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在艰难跋涉中取得了
一定进展。但必须清醒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形势逼
人、任务催人、时间不等人。
(一)主要指标承压前行,稳增长基础尚不牢固。洪忠同志
刚才通报的数据,真实反映了我们的处境。1—5 月,全区固定
资产投资增速虽维持在合理区间,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重大
项目储备不足、接续乏力的问题日益凸显,部分领域投资后劲堪
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预期,传统商圈如北京路沿线、
白云路等核心区域客流恢复不及预期,大宗消费、新型消费的拉
动作用尚未充分释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乏力,茨坝生物科技
片区等重点园区部分企业产能释放不足,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
紧迫性愈发强烈。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三保”压力持续加大。
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区经济韧性经受着严峻考验,高质
量发展的根基亟待进一步夯实。
(二)区域竞争态势逼人,“标兵渐远、追兵已近”的危机
感空前强烈。放眼全市乃至全省发展大局,兄弟县区你追我赶、
竞相发展的势头异常迅猛。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的传统优势正受
到挑战,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尚未形
成压倒性优势。部分领域的先行先试步伐还不够快,改革的深度、
开放的广度、创新的力度都有待提升。若不能在产业能级跃升、
新旧动能转换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
面临严峻挑战。慢进是退,不进更是大退!全区上下务必增强
“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三)深层矛盾问题交织,高质量发展瓶颈亟待破解。一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现代服务业占比虽高,但高端化、
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有待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集群效应。二是重大项
目支撑力不足。具有全局性、引领性、引爆性的“顶天立地”项
目偏少,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要素保障协同性不强,导致
建设进度滞后。三是市场主体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部分企业特
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预期不稳、信心不足问题依
然存在,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仍需持续打通。四是城市更新
与产业导入协同度不高。部分更新片区产业定位模糊,高端要素
导入能力不足,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五是干部能力
作风与新要求仍有差距。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和艰巨发展任务,部
分同志存在本领恐慌,专业素养、攻坚克难能力亟待提升,个别
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时有表现。
在正视困难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区发展的坚实基础
和独特优势,坚定必胜信心。信心来自中央及省市宏观政策的持
续发力,来自我区长期积累的坚实家底:中央商务区(CBD)的
金融、总部集聚效应日益增强,楼宇经济持续提质增效;北京路、
东风广场等传统商圈底蕴深厚,转型潜力巨大;茨坝生物科技特
色产业基础扎实;北部山水新城、东白沙河等重点片区开发空间
广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如松华坝水源保
护区)是宝贵财富。特别是全区干部队伍在历次攻坚克难中锤炼
出的过硬作风,是我们最可依靠的力量。关键是要把信心转化为
决心,把优势转化为胜势,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把失去的时
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
二、聚焦关键要害,在精准攻坚中力挽狂澜、扭转战局
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
向相统一,聚焦最突出矛盾、最紧迫任务,实施靶向攻坚,全力
以赴打好翻身仗。
(一)扭住项目“牛鼻子”,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是稳
增长的“压舱石”,项目是促发展的“生命线”。必须把项目投资
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一是
争分夺秒抢进度。对在建的三峡集团区域总部、恒隆广场二期、
车行天下二期、赛诺制药生物医药基地等重大项目,要倒排工期、
挂图作战,实施“日跟踪、周调度、月通报”,及时扫清障碍,
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要逐一解剖麻雀,
找准卡点堵点,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时限,区级领导要亲自包保、
靠前协调。二是千方百计抓入库。统计入库是形成有效投资的关
键一环。各街道、相关部门要主动服务、靠前指导,确保达到入
库标准的项目“颗粒归仓”。要紧盯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如小窑
村、伍家村)、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地铁沿线
TOD 开发),提前介入指导,完善入库要件,做到应统尽统、及
时入统,坚决杜绝因工作不到位导致的投资“流失”。三是全力
以赴谋储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聚焦现代服务业、数
字经济、生物医药、都市工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
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要深度研究国家
和省市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力争更多
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大盘子”,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土地指
标支持。要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破解资金
瓶颈。四是优化环境强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对重大项目
开辟“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强化
土地、规划、环评、能评等要素协同保障,探索“标准地”供应、
弹性年期出让等模式。严厉打击阻挠施工、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
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二)激活消费“主引擎”,加速释放内需潜力。消费对经
济具有持久拉动力。必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
并举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提升传统商圈能级。支
持恒隆广场、同德昆明广场、欣都龙城、瑞鼎城爱琴海等核心商
圈优化业态、升级品牌、改善体验,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场
景。加快北京路、人民路沿线商业更新改造,提升商业氛围和吸
引力。鼓励发展首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