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汛期防灾减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汛期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每一场风雨都是对我们基层治理能力的“突击考
试”。**街道既有依河而建的老街区,又有地势低洼的“城中洼”;既有老旧小区的排
水“老毛病”,也有新建工地的防汛“新挑战”。防灾减灾工作容不得半点“差不多”思
想,容不得丝毫“歇歇脚”心态。群众的生命安全等不起、拖不得,我们必须以“时时
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一项措施抓细、每一处隐患清零、每一分责任压实。今天
的推进会,就是要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把防汛减灾的“篱笆”扎得更紧。下
面,我从五个方面再强调、再部署、再落实。
一、树牢底线思维,以“宁可十防九空”的警醒绷紧安全之弦
(一)看天知险,警惕极端天气“黑天鹅”。近年来,老天爷的“脾气”越来越捉摸
不透。暴雨不再是“季节性常客”,而是变成了随时可能“砸场子”的不速之客。短时强
降雨、局地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繁“刷存在感”,以往的“经验之谈”在新变化面前频频“失
灵”。我们绝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必须清醒认识到:一次侥幸,可能酿成无法挽
回的悲剧;一丝懈怠,就可能让群众陷入危险境地。
(二)看地查险,摸清辖区隐患“风险图”。脚下的土地藏着多少“暗雷”,我们心
里要有本“明白账”。老旧小区的排水管网像“老病号”,遇雨就“堵鼻子”;低洼院落每
逢大雨就成“蓄水池”;山体边坡、建筑工地围挡等区域,更是防汛的“薄弱点”。这些
隐患不是“纸上谈兵”的数字,而是关系群众安危的“现实考题”。只有把风险隐患摸
透、摸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三)看责知重,扛起守护平安“硬担子”。防汛减灾是检验我们初心的“试金
石”,更是衡量干部担当的“标尺”。群众把家园托付给我们,就是把生命安全交到了
我们手上。如果因为工作疏忽让群众受灾,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每一名干部都要
牢记:防汛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答满分的“必答题”;不是“软任务”,而是必须扛
到底的“硬责任”。
二、织密排查网络,以“不放过一处隐患”的决心筑牢安全屏障
(一)拉网式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排查隐患要像“篦子梳头”,把
每一个角落都梳到位。对老旧小区、地下车库、河道沟渠、建筑工地等重点区
域,开展“地毯式”清查;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居住场所,进行“敲门
式”走访;对排水管网、应急通道等关键设施,实施“体检式”检测。既要看到“面上”的
问题,更要深挖“里子”的隐患,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二)清单化整改,实现“问题清零、动态销号”。查出问题只是第一步,整改
到位才是硬道理。建立“隐患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挂
号销号”管理。能当场解决的,要“即知即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设置警示标
识,落实临时防范措施;需要多部门协同的,要明确牵头单位,限时办结。定期开
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三)全民化参与,凝聚“人人尽责、共建平安”合力。群众是防汛的“第一道防
线”。通过微信群、大喇叭、宣传栏等载体,发动居民主动排查身边隐患;设立“防汛
隐患随手拍”平台,对提供有效线索的群众给予奖励;组织楼长、网格员、志愿者成
立“民间巡查队”,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防汛的“瞭望哨”“吹哨人”,构筑起群防群治的
坚固防线。
三、夯实应急根基,以“宁可备而不用”的准备提升处置能力
(一)完善预案体系,确保“一险一策、精准应对”。应急预案不是“一纸空
文”,必须贴合实际、管用实用。针对内涝、山体滑坡、房屋坍塌等不同险情,制
定“场景化”“实操性”预案,细化预警发布、人员转移、抢险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