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5 日贵州省黔南州事业单位遴选
笔试真题及解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30 题,每题 1.2 分,共 36 分)
常识、政策、黔南州州情等。
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8 题,每题 1.65 分,漏选不得分,
共 13.2 分)
常识,政策居多,什么政策都有,全面从严治党,乡村振兴,
贵州旅游产业,黔南州州情等。
荔波被誉为“地球上的绿宝石”。
平塘天眼:中国天眼景区依托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简称 FAST)工程设立,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航龙
文化园。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 2011 年 3 月 25 日动工兴
建;2017 年 11 月,景区揭牌。
第三题:判断题(20 题,0.54 分,共 10.8 分)
常识,政策居多,什么政策都有,全面从严治党,乡村振兴。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3 题,共 40 分)
材料 1: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重要抓手,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扎实推进。习
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
兴”,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
村现代化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等文
件,系统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地实践中,普遍强化党建引
领作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构建起“党委
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联动机制。
浙江“千万工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典范,从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入手,逐步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全面升级,为
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在乡村的生动实践。
材料 2:S 省 T 县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直面资金短缺难
题,探索出多元破局路径。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由村党组织
牵头,通过“支部带头、党员示范”凝聚整治合力,鼓励党员干
部带头出资出力,带动村民投工投劳,同时整合涉农资金、争取
社会捐助,破解初期资金瓶颈。
以城关村为典型,该村依托自然生态与农业资源,在党组织
主导下,盘活闲置土地与农房,打造研学基地,创新融合“摩托
越野体验、乡村旅居、农事劳作”等业态,吸引城市游客体验乡
村生活,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为提升整治专业性,
该村引入专业规划公司,系统推进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美
化,同步建立“村集体+公司+农户”的长效维护机制,由公司负
责日常运营,村民参与监督,既保障了环境持续整洁,又通过
产业收益反哺整治投入,形成“整治—增收—再提升”的良性循
环。
材料 3:M 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产业转型推动乡村经济
高质量发展。过去,当地产业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附加值低、
抗风险能力弱。近年来,该区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产业发展党支
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调研,确立“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
转型方向。
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
深加工等新业态,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
例如,某村依托优质果园资源,打造集采摘、民宿、文创于一体
的田园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 10 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近
万元。
同时,M 区注重培育本土人才,开展技能培训,鼓励返乡
青年创业,建立“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共享产
业发展红利,推动乡村经济从“单一增收”向“多元繁荣”跨越。
材料 4: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多地通过转变民情
风俗、破除陈风陋习,以文化振兴助力基层治理升级。针对婚丧
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问题,各村在党组织领导下,结合实
际修订乡规民约,明确禁止性条款与倡导性规范,如规定彩礼上
限、简化宴席流程等。
为推动新规落地,通过“村广播+宣传栏+文艺汇演”等方式
加强宣传,组织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