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既是一次形势分析
会,更是一场攻坚动员会。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质
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当前,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
关键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污染治理的顽瘴
痼疾,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凝聚共
识、靶向发力,坚决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下面,我围绕五个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直面挑战,以清醒头脑把准防治方向
(一)从政治高度看责任,扛牢使命不松懈。大气污染防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要求。党中
央、国务院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污染防治
攻坚战的重要战场,关乎国家形象、群众健康和民族未来。我们必须站在捍卫“两
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
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守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田。
(二)从民生角度看需求,回应关切不敷衍。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灰蒙蒙的天空、刺鼻的气味,不仅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可能
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隐患。群众对蓝天白云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标。每
一位干部都要牢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环
境问题为出发点,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让清新空气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三)从发展维度看机遇,转型升级不停步。大气污染防治不是发
展的“绊脚石”,而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
全球共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发展环保产业,既是
破解污染困局的关键之举,也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大气污染防治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在治理中谋
转型,在转型中促发展,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子。
二、聚焦重点、靶向施策,以精准发力破解污染顽疾
(一)控工业源,打好结构调整“组合拳”。工业污染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
来源,必须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一方面,严格准入门槛,对高耗能、高
排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推
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
业超低排放改造,让“黑色产业”披上“绿色外衣”。同时,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
理,完善集中供热、废气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集群向绿色低碳转型。
(二)治移动源,拧紧尾气排放“安全阀”。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城市大气污
染的重要“元凶”。要坚持“车、油、路”协同治理:在“车”上,严格执行机动车
排放标准,加大老旧高排放车辆淘汰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鼓励公共
交通、物流配送电动化;在“油”上,加强油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销售
劣质油品行为,确保油品质量达标;在“路”上,优化交通路网布局,完善智
能交通系统,科学疏导交通流量,减少机动车怠速和频繁启停带来的污染。
(三)管面源,织密扬尘管控“防护网”。扬尘污染具有面广、量大、易
反复的特点,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建筑工地要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
求,即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
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道路保洁要采取机械化清扫、精细
化冲洗、立体化洒水相结合的作业模式,提高道路洁净度;裸土治理要
因地制宜实施绿化、覆盖、固化措施,消除扬尘隐患点。同时,加强对
露天烧烤、秸秆焚烧等行为的巡查监管,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完善机制、强化保障,以系统思维提升治理效能
(一)健全责任体系,拧紧“责任链条”。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
程,必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责任
体系。区级领导要带头包联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督导检查;各
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