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国企建筑公司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研判报告
2025年上半年,**集团党委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引,深入细致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
面且扎实地落实党中央、国资委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同
时,紧密贴合建筑行业的独特特点以及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状况,牢牢掌握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从而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
坚实的思想保障,并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现将相关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态势及成效
(一)举旗定向强根基,理论武装实现“三化提升”
1.学习体系制度化。集团党委始终严格遵循“第一议题”制度,将其作为强化理论
学习的重要举措。在2025年上半年,党委中心组精心组织并开展了8次专题学习活
动,涵盖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丰富内容。
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累计开展讲党课活动达12场次。此外,集团
还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学习机制,充分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实现了党员覆盖率达
到100%的目标,并且党员人均日积分达到45分以上。这一学习体系的制度化建
设,确保了党员干部能够系统、持续地接受党的理论知识教育,不断提升政治素
养。
2.教育载体特色化。结合建筑行业工作场景分散、一线工人众多的特点,集团
积极创新教育载体,精心打造了“工地微党课”“项目夜校”等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品牌
活动。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区域,深入开展“红色工地”创
建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将党建工作与建筑项目紧密结合,还成功吸引了2000余名一
线工人热情参与“大国工匠”主题宣讲。通过这些特色教育载体,党的理论知识得以在
建筑工地上广泛传播,让一线工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深入学习党的思想,增
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成果转化实效化。集团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建筑
行业的实践价值,精心编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筑行业实践
案例集》。该案例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党建+安全生产”“党建+技术创新”等12个卓有
成效的转化成果。这些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促使理论学习成
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建筑项目顺利开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际行动,真正实现
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守正创新强阵地,舆论引导呈现“三维突破”
1.融媒体传播矩阵成型。集团积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成功构建
了“1+3+N”的宣传体系。其中,“1”代表1个集团主账号,作为集团对外宣传的核心窗
口,集中展示集团的整体形象、重大决策和发展成果;“3”为3大区域公司分平台,根
据不同区域的市场特点和项目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特色宣传和项目推
广;“N”则是N个重点项目直播间,聚焦具体建筑项目,实时呈现项目建设进展、技术
创新成果等内容。通过这一体系,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了86条短视频,其中单条最
高播放量成功突破50万次,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集团积极拓展对
外宣传渠道,在《人民日报》等权威央媒刊发了7篇关于“智能建造中国方案”的专题
报道,有效提升了集团在国内外建筑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重大主题宣传出彩。2025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重要节点,集团
紧紧围绕这一重大主题,精心策划了“中国建造走出去”系列报道。通过深入跟踪报道
中老铁路维保项目、埃及新首都CBD项目等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工程,生动展现了中国
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成果和积极贡献。这一系列报道在海外社交媒
体平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集团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粉丝量同比增长了300%,不仅
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建筑行业的了解,还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建造的国际形象。
3.舆情处置能力提升。集团高度重视舆情管理工作,建立了快速高效的“30分钟
响应”机制。在面对某项目农民工工资发放不实舆情时,集团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官
方抖音号及时发布澄清视频。该视频在发布后的24小时内,阅读量超过100万次,成
功消除了不实信息的负面影响,并获得了国资委舆情简报的正面评价。这一事件充
分体现了集团在舆情处置方面的高效性和专业性,展示了集团在应对突发舆情事件
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引导舆论走向的能力。
(三)筑牢防线强管控,风险防控做到“三个100%”
1.阵地管理全覆盖。为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安全,集团对集团总部以及下属
的32家子公司的官网、展开了全面细致的“三审三校”专项检查工作。通过严格审
查,共发现并整改问题15项,从源头上保证了宣传内容的准确性、政治性和导向
性。同时,为加强对所有在建项目的意识形态管理,集团为每个项目配置了“党建指
导员+舆情观察员”,实现了在建项目意识形态管理的全覆盖。党建指导员负责项目党
建工作的指导和引领,舆情观察员则密切关注项目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
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
2.风险排查无死角。集团建立了完善的“月研判、周扫描”机制,通过定期、细致
的分析评估,全面识别境外项目文化冲突、农民工思想动态等6类风险。在此基础
上,精心编制了《重大工程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指引》,为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操作指南。这一机制的建立,确保了集团能够及时发现意识形
态领域的潜在风险,做到风险排查不留死角,为集团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3.应急处置全链条。集团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了《网络舆情应急预案》,以适
应日益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为检验和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战能力,集团在深圳某项
目开展了“突发群体性事件”实战演练。通过演练,集团成功将从舆情监测到处置的闭
环时间缩短至2小时,实现了应急处置的全链条高效运作。这一成果表明集团在应对
突发意识形态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二、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典型案例分析
(一)境外项目文化渗透风险凸显
1.风险表现。在集团的境外项目拓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凸显的文化渗透风
险。例如,在中东某项目中,出现了外籍员工传播宗教宣传品的事件,这不仅违反
了当地的法律法规,也对项目的正常建设秩序和团队的思想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
在东南亚项目中,当地的非政府组织(NGO)对项目的环保标准提出质疑,这背后可
能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利用文化差异和环保议题进行的干扰和抵制。
2.数据佐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境外项目舆情事件同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