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计造假案例的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统计造假的典型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统计造假看似
是数字上的“小问题”,实则是关乎政治生态、发展大局的“大
隐患”。从案例来看,个别地方为追求短期政绩,在经济数据上
“做手脚”“掺水分”,不仅导致决策偏离实际,更助长了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歪风。
案例警示我们,任何形式的统计造假,本质上都是对群众利
益的漠视、对工作职责的亵渎。统计造假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
位、工作作风不实。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从自身做起,带头弘扬
求真务实精神,以优良作风带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实”字刻在心头。在分管工作中,
始终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不唯数据论英雄,
更重实绩看口碑。在办公室工作中,要求材料起草必须用事实说
话、用数据佐证,坚决杜绝“大概”“也许”等模糊表述,在办
会过程中,严格遵循“细致、精准、高效”原则,每一个环节都
反复要核对、层层把关,坚决避免“走过场”“摆样子”的形式
主义,以实实在在的办会质量体现责任担当;在城市创建工作中,
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搞花架子,注重实实在在的成效,
把“实打实”的举措贯穿每个环节,不搞“